电视台的歧视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很少能看到中老年女性主持人的身影,很多电视台几乎是以5年,甚至更短的周期更换年轻漂亮的女主播,为的是在内容更新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能“眼前一亮”。电视让观众赏心悦目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媒体同时还要提供更多除了视觉刺激以外的内容,这就不是靠漂亮脸蛋和妙曼身材能完成的。
  道理大家都明白,我们也从英国那些风度翩翩的中老年男性主播们身上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但作为媒体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则是另一种境遇,和她们的男同事们职业寿命相对较长相比,女人们的危机感则强很多,不少人过了40就面临下岗的问题,“以貌取人”就连英国广播公司有时候也不能“免俗”。
  2008年底,因为《乡村档案》将在2009年初从上午调整到晚间黄金时段播出,频道决定对主持人进行调整。最终决定女主持人米莉娅姆·欧赖利不再出现在晚间节目中,取而代之的是新主持人,这次“大换血”触及了BBC的“敏感神经”,那就是主持人使用上的“性别和年龄歧视”问题。
  米莉亚姆·欧莱利1957年2月19日出生,加入BBC以前当过报社记者、地方广播新闻制作人和电视主持人,2001年成为《乡村档案》主持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村和环境事务记者,曾经凭借出色表现获得一系列奖项。她认为这是BBC歧视上了年纪的女主持人,虽然在电视上出现,相貌是不能忽略的,但自己的长相还不至于“惊吓”到马,年轻不能成为保住工作的首要因素。
  为此很多人也提出质疑,“为什么50岁主持周日早间播出的节目没问题,到了晚间就不行?这对女主持人们是一种侮辱”。而有的人为节目的变动感到担心,“他们抛弃了在过去很多年建立起观众缘和储备相应知识的人”。在观众眼里,《乡村档案》是一个深受大批老年观众喜爱的节目,同时也有不少年轻观众,这些人对主持人的年龄似乎不太在乎。虽然有争论和投诉,不过最终都不了了之,而那些40岁、50岁和60岁的女主持人在无助中被“下岗”。
  从积极的角度看,《乡村档案》从早间时段换到晚间黄金时段是一次很大的变动,因为观众构成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节目内容也会做相应调整,甚至可以把在不同时间播出的《乡村档案》看成一个新节目了。这样做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提高收视率,所以配合这次行动,在保留两位资深男性主持人的同时,引进新面孔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2010年11月5日,米莉娅姆以“性别和年龄歧视”起诉BBC,并且拒绝和解的建议,“我想听听法官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想知道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我希望得到公正的裁决”。这一举动得到了英国广播公司30多位女同事的联名支持。
  2011年1月11日,经过米丽娅姆14个月的“斗争”,法院判处BBC年龄歧视成立,认为这对米莉娅姆和她的同事是不公平的,但没有支持她性别歧视的诉讼请求。判决书指出BBC在做出撤换主持人决定时缺乏文件支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正规程序。法官认为赢得黄金时间的收视,包括年轻观众的喜欢,这些愿望合情合理,但不支持建立在启用年轻主持人,损害中老年主持人基础上的一些做法。
  面对法院的判决,英国广播公司发表声明向米莉娅姆道歉,“我们要感谢米莉娅姆20多年间为BBC做出的贡献”, 除此以外,检讨操作不到位之处,并且在公平地选择和制定主持人方面对高管们进行额外培训,发布新的指导原则,他们觉得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整个英国电视行业来共同认真对待。
  作为判决结果之一,媒体估计米莉娅姆可以从BBC获得7.5万至10万英镑的赔偿,在新闻发布会上,米丽娅姆觉得自己只有53岁,还可以继续为喜欢的媒体服务,“无法用语言形容我的开心,对所有广电人而言,为今后碰到同类问题的同行们带了个头,这都是具有历史和深远意义的”。
  因为出镜率高就有关注度,能成为公众人物,随之可以带来各种好处,所以在中国电视界,当主持人是件很风光和实惠的事情,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问题,拉关系,走门路,潜规则就不可避免。很多人的心思不是用在好好做节目上,而是整天琢磨着怎么利用工作之便建立人脉、积累财富,在被新人代替之前找个有钱有权的靠山。不时爆出的腐败高官和电视女主持人的情色交易更是给这个职业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甚至有人夸张地说每名当红女主持人后面都有一位神秘的“老大哥”。
  而这些英国女主持人的抗争凸显了这个行业本来应该共有的价值观,那就是应该更注重能力,而不只是年轻美貌。因为再光鲜的外表总会逝去,成熟的魅力才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技术的进步,基于互联网的高新技术逐渐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以一种精准、深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有“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
谜题、难题、挑战、陷阱应接不暇,跌宕起伏、蕴涵智慧的剧情;性格鲜明,极具个人魅力的主人公;浪漫感人又有些纠结的爱情,这些谍战剧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断刺》中都得以呈现,但是这些惯用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越来越刁钻的口味,这部剧集就另辟蹊径,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让观众领略到谍战剧的紧迫感和神秘感。《断刺》是首部以“公路电影”模式打造的追击剧,同时为了能让剧集打破以往革命剧情节单一的劣势,剧中更是运用了“闯关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典型案例,是因为周岩的梦想和多数人的不同,其中多了些许无奈、些许苦涩,同时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更多人的爱。它也许并不崇高不华丽,但是却实实在在摆在眼前,这个梦关乎一个花季少女未来的全部人生。当然,我们通过记录这次不平凡的圆梦过程,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一档圆梦节目制作的前前后后,了解到那些画面背后更多人的付出。    17岁女孩周岩因拒绝同学求爱被浇汽油毁容一事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极大
大凡红色剧的主角们都有一些共性,就像入党申请,一定要热爱祖国、团结奋斗、遵纪守法、有信仰、有热情等才有资格,当然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共性,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同理可证,红色剧千千万,但是经典的就那么多,而这些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剧中的英雄们在符合红色特质的大前提下,又有自己的个性,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并深受感染。    红色人物:李云龙(李幼斌饰)  红色出处:《亮剑》(2006年)
如果问2010年最火的节目是哪个?《非诚勿扰》当仁不让。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节目一旦成为众矢之的,便成为其他对手竞相模仿、抄袭、跟风的鼻祖,谁知这个鼻祖亦非土著,不过是改头换面的舶来品。原来不仅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乌鸦还一般黑呢,品格高尚者都明白五十步不应该笑百步,于是大家都变得心安理得起来。  严歌苓在小说《橙血》中阐述了为什么不把高贵的树胚卖给中国人:“是因为任何东西在中国人那里
影视业的发展越来越商品化,在日趋工业化的体系中,如何处理制片人与导演的关系,兼顾创作与市场,是业内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现如今,一个剧目的策划和一部片子的拍摄,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以“导演为中心”的制作模式。于是,近几年来影视圈里硬碰硬的“炒”与“被炒”的事经常发生、屡见不鲜。姜文在拍摄电影《理发师》时,因艺术见解不同炒了制片人陈逸飞。火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又火了《青衣》的电视剧导演康红雷已经就导演《林海
从90年代的《渴望》始,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充分实践了中国性别文化中的惯性思维——女性是母性、勤劳、苦情和隐忍的象征。新世纪的十年,刘慧芳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一场场巧媳妇泼皮耍贫的家庭保卫战,与此同时宫斗戏也在另一个时空为女性剧场提供了一片天地。等到“闺蜜”这个词从都市女人间的昵称流行到电视荧幕上时,一个个华丽的女人帮开始在欲望都市中苏醒,从《粉红女郎》到《好想好想谈恋爱》,从正热播的80后《女人帮.妞
“十年寒窗苦,一朝题名时”是古代对读书人考取功名的描写,因为那时科举制度的严苛,所以有的人穷其一生也只不过是个酸秀才,也就有了“范进中举”式的疯狂。现在大学招生不断增加,早就没有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深刻感受,不过艺术院校除外,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三所学校堪称孕育明星的摇篮,虽然每年超过99%的淘汰率让人望而生畏,但是依然挡不住那些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们前仆后继地充当着
这些电影把悲伤都藏得很好,它们关注的既不是如何悲伤(感伤电影),更不是主人公能从多大程度上超越自己(励志片),甚至不是人生,而是生活的瞬间。    空中调情:生年,80后。感情状态,爱情绝缘体。爱好,空中调情(遇到喜欢的聊天对象,喜欢发窗口抖动)。最喜欢的电影,巴顿芬克。最喜欢的报纸,纽约时报。    1964年,龙应台十二岁。她在《目送》一书中这样回忆自己的十二岁:讲台上的老师,用循循善诱的口吻
《杨贵妃秘史》对多个著名历史人  物的恶搞和颠覆程度令人昨舌:李  隆基成了爱慕小萝莉的怪叔叔,杨  贵妃成了天真烂漫的文艺女青年,  李白又吃软饭又不靠谱还很琼瑶,  安禄山变戏子,谢阿蛮在皇帝和将  军之间来回劈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