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温室蔬菜栽培的温度管理上,人们仍然按照蔬菜栽培教科书中注明的各种蔬菜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来调控室温,栽培番茄、菜豆等25-27℃开通风,栽培黄瓜等瓜类28-30E开口通风。
然而温室是基本封闭的栽培设施,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诸多因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同于露地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作物生理特性的变异,因而温室栽培中,照搬露地环境条件下的适宜温度数据来调节温度,就难以满足温室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温室生产中,其温度调控,白天要比露地环境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范围的上限高2-3℃,如黄瓜、西瓜、甜瓜等喜温性作物,白天最高室温应控制在32-35℃,辣椒、番茄等应控制在28—32℃,茄子应控制在30—34℃,夜温应按露地条件下适宜夜温的下限调控,瓜类、番茄可控制在10—18℃,甜辣椒,茄子可控制在10—20℃,这样调控温度,作物生长健壮、早熟、高产、优质,且少病害发生。一般可比按常规数据调控温度增产30%以上,其主要依据是:
1、教科书中注明的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在露地条件下,它基本上是科学的,但是各种蔬菜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其最适宜温度范围宽广的多。特别是瓜类,茄果类蔬菜在露地条件下栽培,多为春种,夏秋收获,其开花结果阶段正处于高温季节,此时期蔬菜主产区山东省的大多数地区,间气温多在25℃以上,地温和气温基本一致,夜间前后近16个小时的地温高于气温,长时间处在25-37℃之间。高土温使瓜类、茄果类等蔬菜作物的根系发育良好,扎根深,发根多,根的活性高,根深则叶茂,叶茂而果丰。
2、温室的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于露地条件的温度变化。在温室中空气温度上下之间差异大,随着高度的下降,温度越来越低,特别在叶面积系数较高时,由于叶幕层的遮阴作用,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一般生长点处的温度可比开花结果部位和主叶幕层处的温度高2℃左右,地面温度比生长点处温度低3—7℃。若作物生长点处的气温在34℃左右,那么其主体叶幕层的空气温度恰在28-32℃之间,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宜范围,其开花结果部位温度也恰好处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
3、经测定,温室栽培进入寒冬后,白天5cm深处土壤温度可比室内气温低5—7℃,深层土壤温度更低,其温度变化范围在13—25%2之间。一昼夜当中约有20h左右的时间,土温低于20℃,比蔬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温度28—34℃低8—10℃。土壤温度低,不但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发根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甚至于烂根、沤根。导致作物死亡。
大自然选择的结果造就了蔬菜作物的根系发育要求高土温,特别在开花结果阶段,高土温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发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及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目的。因此在温室栽培中,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尤为重要。
要提高土壤温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气温来加热土温,只有采取相对的高气温管理,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根系发育所必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改善根系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性,才能减少和避免低土温对作物的危害,及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4、温室栽培,因全面积覆盖地膜,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幅度减少,加之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从而加速了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叶片温度,使叶片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要低3-6℃。十几年的试验表明,一般温室开通风口时,二者温度相差5-6℃左右,不开通风口时,相差3E左右,因而即使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光合适宜温度时,其叶片温度仍处在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内,
5、植物生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蔬菜作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据Nagoak(1987)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和番茄的光合作用最适温为28-33℃。“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CO2浓度的增高,光合适温也会升高”。温室栽培中因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其室内CO2浓度一般可维持在800×10-6左右,若补施CO2气肥,其室内CO2浓度可高于1000×10-6。比自然条件下空气中CO2浓度高2—3倍。高浓度的CO2,不但可明显提高光合速率和光合适温,而且还会对光呼吸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呼吸消耗,从而提高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平衡点的温度,使温室作物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有较多的同化物质积累。
6、高温可显著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抑制病害发生,空气湿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空气含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空气湿度随气温的增高而降低。而病害的发生又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绝大多数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其发病条件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80%以上)和适宜的温度范围。若能把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时,对茄果类蔬菜和除黄瓜苦瓜以外的瓜类作物生长发育都极为有利,而在这样的空气湿度条件下,绝大多数真菌类病害和细菌类病害都难以发生。其中温室栽培中,几种最常见的、危害最重的病害,如灰霉病,瓜类霜霉病等病害,其最适宜发病条件要求空气湿度高于88%,温度在15-25℃之间。而当温度达到30℃或32℃后,都不再发生或难以发生。根据上述理论依据,并经生产实践证明:寒冬季节温室栽培的温度调控,应高于常规温度2—3℃,其最高温度依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可控制在30—35℃范围内。
然而温室是基本封闭的栽培设施,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诸多因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同于露地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作物生理特性的变异,因而温室栽培中,照搬露地环境条件下的适宜温度数据来调节温度,就难以满足温室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温室生产中,其温度调控,白天要比露地环境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范围的上限高2-3℃,如黄瓜、西瓜、甜瓜等喜温性作物,白天最高室温应控制在32-35℃,辣椒、番茄等应控制在28—32℃,茄子应控制在30—34℃,夜温应按露地条件下适宜夜温的下限调控,瓜类、番茄可控制在10—18℃,甜辣椒,茄子可控制在10—20℃,这样调控温度,作物生长健壮、早熟、高产、优质,且少病害发生。一般可比按常规数据调控温度增产30%以上,其主要依据是:
1、教科书中注明的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在露地条件下,它基本上是科学的,但是各种蔬菜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其最适宜温度范围宽广的多。特别是瓜类,茄果类蔬菜在露地条件下栽培,多为春种,夏秋收获,其开花结果阶段正处于高温季节,此时期蔬菜主产区山东省的大多数地区,间气温多在25℃以上,地温和气温基本一致,夜间前后近16个小时的地温高于气温,长时间处在25-37℃之间。高土温使瓜类、茄果类等蔬菜作物的根系发育良好,扎根深,发根多,根的活性高,根深则叶茂,叶茂而果丰。
2、温室的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于露地条件的温度变化。在温室中空气温度上下之间差异大,随着高度的下降,温度越来越低,特别在叶面积系数较高时,由于叶幕层的遮阴作用,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一般生长点处的温度可比开花结果部位和主叶幕层处的温度高2℃左右,地面温度比生长点处温度低3—7℃。若作物生长点处的气温在34℃左右,那么其主体叶幕层的空气温度恰在28-32℃之间,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宜范围,其开花结果部位温度也恰好处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
3、经测定,温室栽培进入寒冬后,白天5cm深处土壤温度可比室内气温低5—7℃,深层土壤温度更低,其温度变化范围在13—25%2之间。一昼夜当中约有20h左右的时间,土温低于20℃,比蔬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温度28—34℃低8—10℃。土壤温度低,不但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发根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甚至于烂根、沤根。导致作物死亡。
大自然选择的结果造就了蔬菜作物的根系发育要求高土温,特别在开花结果阶段,高土温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发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及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目的。因此在温室栽培中,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尤为重要。
要提高土壤温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气温来加热土温,只有采取相对的高气温管理,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根系发育所必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改善根系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性,才能减少和避免低土温对作物的危害,及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4、温室栽培,因全面积覆盖地膜,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幅度减少,加之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从而加速了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叶片温度,使叶片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要低3-6℃。十几年的试验表明,一般温室开通风口时,二者温度相差5-6℃左右,不开通风口时,相差3E左右,因而即使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光合适宜温度时,其叶片温度仍处在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内,
5、植物生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蔬菜作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据Nagoak(1987)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和番茄的光合作用最适温为28-33℃。“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CO2浓度的增高,光合适温也会升高”。温室栽培中因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其室内CO2浓度一般可维持在800×10-6左右,若补施CO2气肥,其室内CO2浓度可高于1000×10-6。比自然条件下空气中CO2浓度高2—3倍。高浓度的CO2,不但可明显提高光合速率和光合适温,而且还会对光呼吸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呼吸消耗,从而提高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平衡点的温度,使温室作物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有较多的同化物质积累。
6、高温可显著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抑制病害发生,空气湿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空气含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空气湿度随气温的增高而降低。而病害的发生又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绝大多数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其发病条件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80%以上)和适宜的温度范围。若能把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时,对茄果类蔬菜和除黄瓜苦瓜以外的瓜类作物生长发育都极为有利,而在这样的空气湿度条件下,绝大多数真菌类病害和细菌类病害都难以发生。其中温室栽培中,几种最常见的、危害最重的病害,如灰霉病,瓜类霜霉病等病害,其最适宜发病条件要求空气湿度高于88%,温度在15-25℃之间。而当温度达到30℃或32℃后,都不再发生或难以发生。根据上述理论依据,并经生产实践证明:寒冬季节温室栽培的温度调控,应高于常规温度2—3℃,其最高温度依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可控制在30—35℃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