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身体本身的健康自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选择专业体检机构,因为在医院体检给人的感觉像在衙门里过堂。
  王城是私营企业主,他给自己的员工增加了体检福利,不过今年的体检是在私营的专业体检中心,而不是传统渠道,比如在大医院里进行。
  
  体检转场后,得到了尊重
  
  医院的感觉太像衙门,对体检大夫生硬的态度早已经不耐烦的王城告诉记者,相比之下,他认为专业体检中心属于程序化作业,要有效率的多。他选择体检地点恪守三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权威;二是要很人性化;三是注意私密性。
  国营单位的体检经常面临着隐私曝光的危险。比如所有的体检报告堆放在一起,请君自取。永远有人除了拿自己的体检报告,还没有礼貌地翻看朗读别人的体检结果,往往有人上午查出了糖尿病,中午就遭遇满世界嘘寒问暖。最尴尬的是做某些敏感体检时,男部、女部要么不分,要么简单地挂个透明帘子,形同虚设。而体检时,又往往是几拨人混在一起,年少的,年老的,热闹得不亦乐乎。不要说关怀人性,连基本的权利都很难保障。
  IT公司老板李同就遭遇过这种热闹场面。1999年,李同率领员工去北京一著名医院参加集体体检,同时还有一批民工为招工上岗做体检,以及一群中专生为升学体检。
  李同回忆说,现场十分混乱,大伙分别在各科室乱窜,而体检的大夫们爱理不理,还捎带着给门诊病人看病。一场体检下来,李同十分窝火。2000年,他干脆下令停了公司体检福利,后来听说中日医院开设了专门的体检业务,才又重新恢复。
  50岁的张岩是北京某国有企业高管,今年她决定不再去医院体检。
  前不久,她和先生双双到小区附近的一家专业体检中心自费进行了体检。张岩为自己选择了一个300多元的体检项目,为先生选择了标价为1500元的VIP项目,因为先生还从来没有如此详细、全面地检查过身体。
  工作人员早就事先做好了周到的准备。体检项目都在一个楼层,不用上上下下地跑,空腹抽完血后,又有备好的早餐,不用一直饿着肚子体检。张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早餐也只是简单的牛奶、鸡蛋和面包,但是那种温馨的感觉就是和以往在医院里体检不一样。
  先生因为是贵宾价格,一开始就套上了挂牌,标明其VIP身份,只要他一个项目检查完,立即就有人带领紧接着查下一项,一路优先,一点都不耽搁,所以虽然项目要更繁杂,但是体检的时间居然和张岩差不多,也就半天的时间就查完了所有的项目,这对平日忙得不可开交的张岩夫妇而言,分外宝贵。
  他们所有的检查资料都立即输入了电脑,一周之内就能够出结果,并就此建立了一份个人健康档案。还有专业的量身定造的健康提示,比如张岩体检出来骨质流失比较厉害,体检中心建议其补钙,张岩便在饮食上有意识地做了些调整,这是她参加本次体检的一大收获。
  
  体检成为时尚礼物
  
  公众的认可促进了独立的专业体检机构的飞速发展。如今在北京繁华路段随意兜一圈,轻易就可以看到明星做代言的体检中心广告,“送礼就送体检卡”的广告铺天盖地;连卖楼盘的也打出“买房赠体检”的促销组合,企业家开会附赠体检卡的比率逐渐增多。
  北京九华国际体检中心于1997年成立时,体检市场还一片冷清。其主管张青松介绍,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困难重重,因为要从最基本的“为什么人们需要体检”讲起。如今,竞争对手层出不穷,推广越来越容易了,压力却越来越大了。不算开展体检业务的医院,北京非国营的专业体检机构就有30多家。有私营,也有合资,而开展体检业务的机构更是有数百家。
  独立的专业体检机构扩张步伐越来越快。九华国际体检中心建设了北京CBD分部和天津体检中心;另一知名体检公司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则从北京东边的潘家园扩展到西边的世纪城。其他专业体检机构且开始在黄金地段圈地,来自台湾的美兆体检将体检地点设立在了寸土寸金的北京东方广场,佰众体检则在中关村安营扎寨,推出了专门针对IT精英的体检套餐。
  引进昂贵设备,外聘各大医院医师,提供人性化的酒店式服务,几乎是各家经营的统一模式。这种模式延伸到了上海、广州等地。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各家纷纷推出了名目繁多的体检豪华套餐,有针对老人的银发族体检、应酬族体检、白领体检、企业家体检等等。体检还与推荐就诊的就医绿色通道,中医保健、美容瘦身绑在一起,边度假边体检的方式也有人采用,收费则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而赠送体检卡则成为一种既时尚又实惠的行为。张青松表示,每到年节,都会有单位或者个人购买体检卡赠送给朋友和客户,今年春节前,有家单位一连购买了200张价值3000元的体检卡赠送客户。
  
  尚在转型中的体检市场
  
  随着体检的转场,体检市场也进入转型期。目前,体检市场尚存在着鱼龙混杂的局面。以北京体检机构为例,北京体检机构关于客源、价格和设备方面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很多不规范行为的出现。比如为了降低成本,迎合消费者的低价需求,随意砍掉耳鼻喉科等“不重要”的体检项目;为了最大限度的削减成本,让健康的体检者和患者同用一台设备;有的体检队所用的血压表、体重计等仪器设备不按期检测调试,体检的检查结果往往不准确,体检质量难以保证。
  即使是知名的专业体检机构也并非尽如人意,张岩不讳言自己对此的担忧,“人性化的服务很吸引人,体检的环境也更加宜人,但是毕竟不是上宾馆,体检的技术把关才是关键。”
  IT公司老板李同则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体检的目的,“有病别看出没病,没病别看出有病。”
  为规范北京的体检市场,北京市卫生局出台了《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和《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要求体检使用总面积不得低于400平方米,每个专业至少配有一名从事本专业在五年以上的执业医师,体检机构应该配备检查床等54项基本仪器设备等。新《标准》提高了北京各体检机构的准入标尺,不能达标的体检机构将被逐步被清理。
  而体检市场的丰厚利润吸引一些传统的大医院,纷纷辟地开设专业的体检中心,或者推出专家部服务,连体检带就诊,一步到位。国有企业高管张岩认为,一些经济实力特别雄厚,事业更成功的朋友,大多会选择大医院的专家服务。
  记者日前在北京协和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该院近日新成立了体检中心。说到建体检中心的初衷,协和医院体检中心的许莹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方面是为适应体检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于体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希望能够查体,更希望体检的环境能够舒心。
  对豪华体检中心是否会对医院带来冲击,协和医院体检中心的许莹主任予以否定,“我们医院的体检中心会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技术化的品牌,加之有医院作为后盾,可以为检测出来有疾病的人群提供后续转诊服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