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弹点小吉他写点小诗是否还能作为泡妞的资本,多少是存在争议的。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我和我的一位表妹,喜欢跟有钱人混在一起——他们请我们喝茶,开车带我们兜风,态度诚恳地告诉我们21世纪过了十年有钱人在玩什么把戏……但总还有一些妙龄少女,“傻呵呵”地愿意围着艺术男青年转,比如我的另一位表妹,她常常会发疯一样临时喜欢上一位位街头卖艺的男歌手,说喜欢他们的发型,同时赞美他们的文身,甚至夸耀他们随意摆出的pose。这位表妹和她的朋友们(她说有那么一帮子人和她“臭味相投”)艰苦地维持着“追求艺术并不可耻”的氛围,也让这个社会没有彻底沦为乏善可陈的物质世界大一统。
你看,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跟有钱人混在一起”和“妙龄少女乐意围着艺术男青年转”根本不矛盾。不说我那两位表妹了,以我自己为例吧,跟有钱人一起打打大怪路子觉得很开心,聆听艺术男青年的琴声和愤怒,看他们有时候表现糟焦但热情四溢的演出,同样很开心。这当中的平衡点在于,我不是他人,无须感同身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爱钱一点点,爱艺术一点点,刚刚好。我也常常跟我的表妹们说这些。
上上周的那场“民谣在路上”,我就是和两位表妹一起看的。当然,首先是那个热爱艺术的表妹告诉我们有这场演出,然后我这个表哥利用职务之便搞到了几场免费的入场券。经历了那场激情四溢的演出,我顿悟道:虽然民谣的歌词和调调变了,不再着力抒发青涩的个人理想,而是大谈特谈当下民情,控诉社会丑恶——但吸引力丝毫没变。表达,然后用艺术去表达,这就是某种提升吧。那个室内的演出场所并不算小,那晚却被1000多年轻歌迷挤爆。一位歌手在狂吼了两首歌曲后告诉大家,“民谣也可以很闹”。而另一位把吉他当古琴弹奏的歌手在面对台下有人斗殴的情况下,开始教大家一起唱歌…
那天的演出很棒,我在诸多地方都看到了肯定的声音。艺术是有生命力的,不会因为现实的苦难而改变什么,顶多改变一个pose吧。
最后顺便说一句,喜欢跟有钱人混的那位表妹算是如愿以偿,年初成功嫁给了一个几乎够得上富二代级别的年轻人。那天就是他开车带上我们,去看这场演出的。有钱人大部分不是坏的,这位初次见面的妹夫把我和另一位表妹分别都送到了家门口。在和我告别的时候摇下车窗对我还笑嘻嘻地说了声,“哥,下次再见咯。”他那么有钱,居然还叫我哥。
你看,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跟有钱人混在一起”和“妙龄少女乐意围着艺术男青年转”根本不矛盾。不说我那两位表妹了,以我自己为例吧,跟有钱人一起打打大怪路子觉得很开心,聆听艺术男青年的琴声和愤怒,看他们有时候表现糟焦但热情四溢的演出,同样很开心。这当中的平衡点在于,我不是他人,无须感同身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爱钱一点点,爱艺术一点点,刚刚好。我也常常跟我的表妹们说这些。
上上周的那场“民谣在路上”,我就是和两位表妹一起看的。当然,首先是那个热爱艺术的表妹告诉我们有这场演出,然后我这个表哥利用职务之便搞到了几场免费的入场券。经历了那场激情四溢的演出,我顿悟道:虽然民谣的歌词和调调变了,不再着力抒发青涩的个人理想,而是大谈特谈当下民情,控诉社会丑恶——但吸引力丝毫没变。表达,然后用艺术去表达,这就是某种提升吧。那个室内的演出场所并不算小,那晚却被1000多年轻歌迷挤爆。一位歌手在狂吼了两首歌曲后告诉大家,“民谣也可以很闹”。而另一位把吉他当古琴弹奏的歌手在面对台下有人斗殴的情况下,开始教大家一起唱歌…
那天的演出很棒,我在诸多地方都看到了肯定的声音。艺术是有生命力的,不会因为现实的苦难而改变什么,顶多改变一个pose吧。
最后顺便说一句,喜欢跟有钱人混的那位表妹算是如愿以偿,年初成功嫁给了一个几乎够得上富二代级别的年轻人。那天就是他开车带上我们,去看这场演出的。有钱人大部分不是坏的,这位初次见面的妹夫把我和另一位表妹分别都送到了家门口。在和我告别的时候摇下车窗对我还笑嘻嘻地说了声,“哥,下次再见咯。”他那么有钱,居然还叫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