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动画片曾经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而扬名海外,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但如今,我国动画为了快速地发展却逐渐偏离了自己的民族化道路,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风格。而现在,这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元素却被他国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因此,本文探析早期国产动画片的中国元素运用,结合当前中国元素“中为洋用”的局势,给当今国产动画一点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中国元素;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反思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国学派”是早期中国动画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逐渐成长起来的。它的形成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绚丽的民族传说以及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分不开的。它的出现不仅让中国的动画片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还在世界的动画丛林中耀眼发光, 在世界动画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论文是从早期中国动画片的民族风格入手,在深入地探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在动画片制作应用的基础上,思考了当前动画发展的狀况,找到发展目前中国动画的可行之路,希望我国动画片能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闪亮登场。
一. 文学剧本的应用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艺术要得到发展就要贴近文化生活。作为艺术一部分的动画要取得进步,也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挥,从而得到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这种独有的中国特色不仅为早期中国动画片题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而且在角色设计和表现风格上也独树一帜。
早期的中国的动画片无论长短,在剧情中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中国古时代的成语故事、民间谚语、古典文学、寓言故事等等都为早期中国动画短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除了丰富的题材来源,中国的“国粹”——京剧,也为中国的动画做了很大的贡献。动画人物在造型方面经常采用京剧的戏曲脸谱,以其形象鲜明、风格多样为特性,人物形象不但引人入胜,吸人眼球,而且有点像夸张的漫画,成功地打造出了原汁原味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动画影片。除了人物造型设计上风格独特,京剧在动作表现方式上也堪称一绝。《大闹天空》影片中孙悟空打斗的场景,就是借鉴了京剧的成分。动画创作者为了将京剧元素恰当地运用到动画片中,还专门去观看了京剧的演出,甚至还聘请当时京剧院的名角,唱花脸的陈富瑞给绘制原画的动画人员进行讲解。
由此可见,京剧中风格多变的人物造型和动作表现方式是创作民族风格动画的基础,也是制作人员的灵感来源。要想制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动画片,京剧这一中国“国粹”,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并学习的。
二.画面造型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每个民族文化有其特定的民风民俗,这就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元素。
民间传说中的年画,部分动画题材也来源于民间传说,这就意味着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民间年画的特性是饱满的颜色和它的线条。最初的年画是手绘的,所以线条在年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细笔画的表现细腻流畅,粗笔画的表现刚劲有力。如《小鲤鱼跳龙门》,就是借鉴了民间年画的颜色和线条,把片中出现的江河水、柳枝条描绘的轻柔细腻。
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必须提到的还有民间剪纸。剪纸是在单独的一张纸上完成,而剪纸片则是首先将人物画好,然后将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剪下,再将各关节相连接,拍摄出活动效果的动画片。在1958年,我国动画开创者之一万古蟾首先领头带队,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它采用的方式就是先画好人物动作铅笔稿,然后再用剪纸造型照搬,让人看到了它独有的特点和生命力。随后另一部剪纸片《金色海螺》也诞生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物造型上严格保持了传统皮影戏和剪纸窗花的特点,精雕细琢,并赋予鲜艳的色彩。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它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及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样式多,是与中华各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凭着这一巨大优势,中国动画也不再以单一绘画的方式存在,而是与多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的动画风格特色,这不仅传承了民间美术的艺术生命,而且还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增强了中国动画片的民族风格魅力。
三. 结论
以中国元素为主的早期国产动画曾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元素这么丰富,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动画制作缺少或者说没有本民族特色,反而国外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花木兰》等却把中国元素运用得惟妙惟肖,这种现象值得所有动画创作者深思。
中国的动画创作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别国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接下来我们应该思考未来动画的发展方向。我们积极的肯定目前动画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审视我们的作品创作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在编剧方面,民族化不是简单的传统化。民族性不受时间限制。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包括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规划。因此,民族化在继承优秀的文化的同时,也应着眼于当今的发展。民族化不拘泥于狭隘的固守,也不能盲目的排出外来的文化,真正的民族化应该是通过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从而不断进步,做到本民族的文化与现代文化、国际文化的融合。
其次,在画面造型上,应该注意的是切切实实的寻找准确的参考元素。如写实方面,陆川的电影《王的盛宴》,里面的铠甲服饰细节全部是按照出土文物复原的,如果我们以这种精神来做动画的话,又怎么会不被广大观众接受?还比如一些风格化的动画作品,可以大胆的选用国画,水墨,白描甚至工笔等传统中国的风格,去营造出具有画面感染力的动画画面,将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与新时代的精神与理念相结合,从而在当今激烈的动漫市场中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原创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 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3. 任千红.可视性动画技法——运动规律 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牛丽梅,(1983-),女,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美术学动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中国元素;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反思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国学派”是早期中国动画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逐渐成长起来的。它的形成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绚丽的民族传说以及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分不开的。它的出现不仅让中国的动画片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还在世界的动画丛林中耀眼发光, 在世界动画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论文是从早期中国动画片的民族风格入手,在深入地探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在动画片制作应用的基础上,思考了当前动画发展的狀况,找到发展目前中国动画的可行之路,希望我国动画片能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闪亮登场。
一. 文学剧本的应用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艺术要得到发展就要贴近文化生活。作为艺术一部分的动画要取得进步,也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挥,从而得到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这种独有的中国特色不仅为早期中国动画片题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而且在角色设计和表现风格上也独树一帜。
早期的中国的动画片无论长短,在剧情中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中国古时代的成语故事、民间谚语、古典文学、寓言故事等等都为早期中国动画短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除了丰富的题材来源,中国的“国粹”——京剧,也为中国的动画做了很大的贡献。动画人物在造型方面经常采用京剧的戏曲脸谱,以其形象鲜明、风格多样为特性,人物形象不但引人入胜,吸人眼球,而且有点像夸张的漫画,成功地打造出了原汁原味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动画影片。除了人物造型设计上风格独特,京剧在动作表现方式上也堪称一绝。《大闹天空》影片中孙悟空打斗的场景,就是借鉴了京剧的成分。动画创作者为了将京剧元素恰当地运用到动画片中,还专门去观看了京剧的演出,甚至还聘请当时京剧院的名角,唱花脸的陈富瑞给绘制原画的动画人员进行讲解。
由此可见,京剧中风格多变的人物造型和动作表现方式是创作民族风格动画的基础,也是制作人员的灵感来源。要想制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动画片,京剧这一中国“国粹”,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并学习的。
二.画面造型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每个民族文化有其特定的民风民俗,这就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元素。
民间传说中的年画,部分动画题材也来源于民间传说,这就意味着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民间年画的特性是饱满的颜色和它的线条。最初的年画是手绘的,所以线条在年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细笔画的表现细腻流畅,粗笔画的表现刚劲有力。如《小鲤鱼跳龙门》,就是借鉴了民间年画的颜色和线条,把片中出现的江河水、柳枝条描绘的轻柔细腻。
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必须提到的还有民间剪纸。剪纸是在单独的一张纸上完成,而剪纸片则是首先将人物画好,然后将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剪下,再将各关节相连接,拍摄出活动效果的动画片。在1958年,我国动画开创者之一万古蟾首先领头带队,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它采用的方式就是先画好人物动作铅笔稿,然后再用剪纸造型照搬,让人看到了它独有的特点和生命力。随后另一部剪纸片《金色海螺》也诞生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物造型上严格保持了传统皮影戏和剪纸窗花的特点,精雕细琢,并赋予鲜艳的色彩。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它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及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样式多,是与中华各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凭着这一巨大优势,中国动画也不再以单一绘画的方式存在,而是与多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的动画风格特色,这不仅传承了民间美术的艺术生命,而且还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增强了中国动画片的民族风格魅力。
三. 结论
以中国元素为主的早期国产动画曾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元素这么丰富,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动画制作缺少或者说没有本民族特色,反而国外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花木兰》等却把中国元素运用得惟妙惟肖,这种现象值得所有动画创作者深思。
中国的动画创作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别国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接下来我们应该思考未来动画的发展方向。我们积极的肯定目前动画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审视我们的作品创作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在编剧方面,民族化不是简单的传统化。民族性不受时间限制。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包括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规划。因此,民族化在继承优秀的文化的同时,也应着眼于当今的发展。民族化不拘泥于狭隘的固守,也不能盲目的排出外来的文化,真正的民族化应该是通过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从而不断进步,做到本民族的文化与现代文化、国际文化的融合。
其次,在画面造型上,应该注意的是切切实实的寻找准确的参考元素。如写实方面,陆川的电影《王的盛宴》,里面的铠甲服饰细节全部是按照出土文物复原的,如果我们以这种精神来做动画的话,又怎么会不被广大观众接受?还比如一些风格化的动画作品,可以大胆的选用国画,水墨,白描甚至工笔等传统中国的风格,去营造出具有画面感染力的动画画面,将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与新时代的精神与理念相结合,从而在当今激烈的动漫市场中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原创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 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3. 任千红.可视性动画技法——运动规律 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牛丽梅,(1983-),女,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美术学动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