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使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也潜移默化的在发生转变,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成熟以及激烈的竞争而带来的对人才的高需求,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就业向导;改革
一、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比例不够科学和优化,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高职经济管理课程也在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但由于长久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制约级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存在。总的来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速度等仍然是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而制约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高职经济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且依赖于这种简单的模式。为了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加上经济管理课程本身理论性较突出的特点,教师大多采取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在短期内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个初期的、基本的认识,而对拓展学生的思維、培养学生的主动和创新意识却是存在明显的缺陷的。(4)课程教学脱离就业实际需求。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还将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因此,从目前经济管理课程专业的教学来看,其教育理念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矛盾。
二、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可尝试进行目前课程教学普遍运用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都是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可以积极尝试的,在教学手段方面,各高校要与时俱进,满足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经费投入,引进现代化教学软件和设备,为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打好物质基础。(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首先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其次就是充分体现岗位实际需要,在遵循和贯彻国家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保证“两课”、外语、计算机、数学等重要课程要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特别要强调英语和计算机专业在整个学习期间的系统学习,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公共课,要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能力的层面上;对于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要求,还应重点加强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开设,并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持续性。至于其他涉及到专业的课程,可考虑专业实际应用性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设置。(3)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和接受,这直接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抛弃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特点来说,它不像物理、数学那样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而常常是同一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结论,主要看自己以什么视角去观察。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以不同的观点来碰撞出新的火花。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科学创新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搜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实践教学。一般对各高校来说,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应该包括专业实习、课程内容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此外在校期间,教师也可通过鼓励学生积级参与教学课题设计的方式,锻炼学生资料搜集等一些专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2)
[2]邢淑清.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
[3]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10(5)
[4]何维达,邓立治,胡淑芳.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师.2009(2)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就业向导;改革
一、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比例不够科学和优化,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高职经济管理课程也在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但由于长久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制约级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存在。总的来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速度等仍然是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而制约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高职经济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且依赖于这种简单的模式。为了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加上经济管理课程本身理论性较突出的特点,教师大多采取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在短期内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个初期的、基本的认识,而对拓展学生的思維、培养学生的主动和创新意识却是存在明显的缺陷的。(4)课程教学脱离就业实际需求。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还将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因此,从目前经济管理课程专业的教学来看,其教育理念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矛盾。
二、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可尝试进行目前课程教学普遍运用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都是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可以积极尝试的,在教学手段方面,各高校要与时俱进,满足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经费投入,引进现代化教学软件和设备,为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打好物质基础。(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首先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其次就是充分体现岗位实际需要,在遵循和贯彻国家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保证“两课”、外语、计算机、数学等重要课程要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特别要强调英语和计算机专业在整个学习期间的系统学习,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公共课,要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能力的层面上;对于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要求,还应重点加强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开设,并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持续性。至于其他涉及到专业的课程,可考虑专业实际应用性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设置。(3)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和接受,这直接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抛弃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特点来说,它不像物理、数学那样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而常常是同一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结论,主要看自己以什么视角去观察。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以不同的观点来碰撞出新的火花。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科学创新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搜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实践教学。一般对各高校来说,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应该包括专业实习、课程内容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此外在校期间,教师也可通过鼓励学生积级参与教学课题设计的方式,锻炼学生资料搜集等一些专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2)
[2]邢淑清.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
[3]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10(5)
[4]何维达,邓立治,胡淑芳.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