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具有普通中学教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特殊内涵。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学;课堂;心理
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对象,还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讲,中职教育有它一定的特殊性。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教育打下基础,要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做好教学工作。当前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现象,学生对于学习常常存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困惑”、“恐惧”或“排斥”等消极心理。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具有一定的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在学习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动性,主体意识不强,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对中职生心理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学习效果究竟如何,与这些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很重要的关系,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中职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分析
就当前中职生学习的障碍而言,笔者认为大致存在下列几方面的心理因素:
1.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
就当前中职学生中的多数而言,还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外界的微小刺激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干扰,使之大大地减慢完成学习的速度和增加错误的数量。正因为学习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造成他们学习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它普教学生要差。兼之学习信心不足,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所以,一遇挫折很可能一蹶不振,而不是积极克服,结果使成绩越来越差,出现了恶性循环。
2.从众心理和逃避心理
中职的大多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差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弱点与不足一次次暴露,而又丝毫得不到改正的机会,而师生关系的疏远和陌生更使他们对完全失去了兴趣。由于大多数中职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对策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延续。此外,由于在这一群体中缺少优秀带头人物,缺少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致形成彼此相互都不思进取的从众心理。同时坦白说,很多中职学生很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他们自卑心理较重,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部分。由于他们对于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之长期的角色地位,久而久之,他们对的学习就会产生抗拒感,这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有意无意地厌恶与逃避。
3.期望过高带来的情感压力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中职学生中很多人的基础差,知识缺漏严重。但是教师或家长有时却没有正视这个客观现实,而要求他们和普教优秀学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知内容。事实上,这些东西中恰有许多是他们接受不了的,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能力之外。由于这种过高的期望脱离了他们的能力实际,所以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认为自己有负父母的期望,抵触情绪由此萌生,进而导致了他们怕,厌恶,最终逃避的学习,产生了情感压力。
二、中职教与学的心理引导和对策
面对中职学生学习的种种心理问题,只要积极加以引导和梳理,是完全能够克服和改变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给予信任感,消除自卑感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会感觉自己不如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从心理上低人一等,自认为前途渺茫,有很重自卑情绪忽然倾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对此,教师们一定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定势,要给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信心,表现出充分的信任,这样必然在他们的自卑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也能增强了师生感情,对建立和谐、融洽、活泼的学习气氛大有益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自信自强的定势思维,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性格、情绪、意志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较快地克服种种学习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有学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多次的反复强化,并且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始终对他们充满热情、信任,将之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加强与学生沟通,排除厌学心理障碍
作为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的厌学心理因素,帮助其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的,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重树自尊与自信。老师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中要多与学生接触,接近学生,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学生逐渐由接近教师而喜欢学。
3.加强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的真谛,即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我们中职教师的说教所能产生的,更主要地是靠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就是说我们中职教师除了对当前的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还要把更大的精力花费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诱导使、引发其产生“心欲求而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就提高了。
4.注重心理激励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学的先进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①”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而言,由于学生知识上的薄弱与心理上障碍,他们更需要通过教师的激励,唤醒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无论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过程中的“期望效应”已被专门的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所证实,它应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的一条心理线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观念,那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就会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进而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挥激励作用,以此作为外力对学生学习活动起拉动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
结语:
对中职学生心理进行健康的引导是一个需要教师、家长乃至社会进行多方配合的、系统性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一个具体分析学生特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其关键就在于如何使我们的研究和策略与学生的实际要求相适应。对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各方合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鲍曼,《学习策略与成就动机训练的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6期:76-78.
[2]蔺云,孙名符,《素质概念及教学方法探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注 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108.
关键词:中职;教学;课堂;心理
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对象,还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讲,中职教育有它一定的特殊性。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教育打下基础,要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做好教学工作。当前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现象,学生对于学习常常存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困惑”、“恐惧”或“排斥”等消极心理。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具有一定的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在学习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动性,主体意识不强,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对中职生心理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学习效果究竟如何,与这些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很重要的关系,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中职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分析
就当前中职生学习的障碍而言,笔者认为大致存在下列几方面的心理因素:
1.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
就当前中职学生中的多数而言,还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外界的微小刺激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干扰,使之大大地减慢完成学习的速度和增加错误的数量。正因为学习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造成他们学习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它普教学生要差。兼之学习信心不足,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所以,一遇挫折很可能一蹶不振,而不是积极克服,结果使成绩越来越差,出现了恶性循环。
2.从众心理和逃避心理
中职的大多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差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弱点与不足一次次暴露,而又丝毫得不到改正的机会,而师生关系的疏远和陌生更使他们对完全失去了兴趣。由于大多数中职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对策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延续。此外,由于在这一群体中缺少优秀带头人物,缺少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致形成彼此相互都不思进取的从众心理。同时坦白说,很多中职学生很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他们自卑心理较重,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部分。由于他们对于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之长期的角色地位,久而久之,他们对的学习就会产生抗拒感,这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有意无意地厌恶与逃避。
3.期望过高带来的情感压力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中职学生中很多人的基础差,知识缺漏严重。但是教师或家长有时却没有正视这个客观现实,而要求他们和普教优秀学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知内容。事实上,这些东西中恰有许多是他们接受不了的,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能力之外。由于这种过高的期望脱离了他们的能力实际,所以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认为自己有负父母的期望,抵触情绪由此萌生,进而导致了他们怕,厌恶,最终逃避的学习,产生了情感压力。
二、中职教与学的心理引导和对策
面对中职学生学习的种种心理问题,只要积极加以引导和梳理,是完全能够克服和改变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给予信任感,消除自卑感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会感觉自己不如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从心理上低人一等,自认为前途渺茫,有很重自卑情绪忽然倾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对此,教师们一定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定势,要给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信心,表现出充分的信任,这样必然在他们的自卑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也能增强了师生感情,对建立和谐、融洽、活泼的学习气氛大有益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自信自强的定势思维,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性格、情绪、意志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较快地克服种种学习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有学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多次的反复强化,并且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始终对他们充满热情、信任,将之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加强与学生沟通,排除厌学心理障碍
作为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的厌学心理因素,帮助其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的,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重树自尊与自信。老师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中要多与学生接触,接近学生,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学生逐渐由接近教师而喜欢学。
3.加强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的真谛,即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我们中职教师的说教所能产生的,更主要地是靠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就是说我们中职教师除了对当前的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还要把更大的精力花费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诱导使、引发其产生“心欲求而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就提高了。
4.注重心理激励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学的先进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①”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而言,由于学生知识上的薄弱与心理上障碍,他们更需要通过教师的激励,唤醒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无论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过程中的“期望效应”已被专门的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所证实,它应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的一条心理线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观念,那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就会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进而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挥激励作用,以此作为外力对学生学习活动起拉动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
结语:
对中职学生心理进行健康的引导是一个需要教师、家长乃至社会进行多方配合的、系统性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一个具体分析学生特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其关键就在于如何使我们的研究和策略与学生的实际要求相适应。对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各方合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鲍曼,《学习策略与成就动机训练的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6期:76-78.
[2]蔺云,孙名符,《素质概念及教学方法探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注 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