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是该国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成龄体重可达3~6 kg,是当地名贵品种之一。我省于2009年引进试养,2014年我们开始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经过4年的繁育实践,基本解决了规模化人工繁育的技术。主要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1 亲鱼培育
1.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0.2~0.33 hm2为宜,土质或沙土,保水性好,有完善的供排水和增氧设施;水深1.2~2.0 m。
1.2 亲鱼饲养管理
用于繁育的亲鱼必须在3冬龄以上,体重2 kg以上,4冬龄以上效果更好。挑选个体健壮、无畸形、无伤病的后备亲鱼按1 500组/hm2放养,搭配鲢鳙鱼种7 500尾/hm2左右。投喂全价鲤鱼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要在35%以上,夏秋季每天投喂3~4次。越冬期间,适时补水、增氧。春季水温达到8 ℃时,开始投喂2次,随着水温升高增加次数。
2 人工繁育
2.1 人工催产
2.1.1 亲鱼选择 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雄性亲鱼轻压用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性亲鱼腹部澎大、柔软,生殖孔突出、红胀。
2.1.2 催产时机 亲鱼培育池水温稳定在20 ℃以上时间达到20 d以上。华北地区一般在5月1日左右可开始,通过加大培育池换水量,一般持续到5月25日。当水温超过25 ℃后催产效果将下降。最佳催产时间在水温20~23 ℃之间。
2.1.3 催产池 圆形,直径2~5 m、高1.2~1.5 m、中央排水、距池底50 cm的池壁按45°切角设进水口,使池水形成微流水状态。也可在池内架设循环泵使池水流动。
2.1.4 催产药物注射 胸鳍基部注射,第一针LRH-A3+DOM,只注射雌鱼;第二针LRH-A3+HCG+DOM,雄鱼注射剂量减半。两次注射间隔12 h,注射后雌雄分池暂养。
为了减少注射操作与采卵操作过程中对亲鱼的损伤,加快操作速度,注射时采用麻醉剂将亲鱼麻醉。具体操作是:将适量麻醉剂加入装鱼桶、篓、缸或大盆中,然后捞取亲鱼放入,等亲鱼麻醉后,迅速进行注射或采卵、采精。操作完成后,将亲鱼再放入催产池中。麻醉时间以5 min之内操作完成为宜。
2.1.5 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与亲鱼成熟度、催产时水温相关,一般为12~18 h。
2.2 人工授精
第二次注射催产药物12 h后,每隔2 h检查一次雌鱼发育情况,发现能挤出卵后,捞出亲鱼,麻醉;再用干毛巾将雌雄亲鱼体表水分擦干,用干毛巾缠裹亲鱼头尾,头上尾下抓起亲鱼,由上而下按压腹部,将卵子挤在干净、无水、光滑的盆中,随即以同样方法采精、滴到卵上,搅匀,加入生理盐水50~100 mL,搅匀;再加入清水适量,搅匀。静置2 min之后,用清水冲洗两遍,洗去多余精子后转到孵化缸内孵化。
2.3 受精卵孵化
2.3.1 孵化设施 可按“四大家鱼”的孵化方式,采用孵化环道、孵化桶进行孵化;也可采用简易的育苗缸进行孵化,即:直径2 m、高60 cm中央排水的圆形玻璃缸。排水管用80目筛绢防止跑苗,缸底设置一排进水管,以保证形成流水,使卵子浮起。
2.3.2 孵化管理 孵化水用水必须清洁,以曝晒过的井水为好,如用池塘水须经过沙滤,去除悬浮物和浮游生物。水质要附合GB 11607的规定。保持孵化水温18~23 ℃之间,布卵密度25~30万粒/m3为宜,水流以能够使卵子漂浮在水中为宜。专人值守,调控水流、用毛刷扫去贴到排水管护网的卵。
2.3.3 仔鱼暂养 受精卵孵化70 h后开始破膜出苗,此时应注意及时清理卵膜,防止堵塞排水网,并适当加大水体交换量。2 d后鱼苗平游,用虹吸方法去除死卵,在原孵化缸内投喂活体轮虫或鸡蛋黄(每万尾1个蛋黄,分两次喷雾投喂),每天投喂4~5次。暂养1~2 d后,即可转入外塘进入池塘培育。
3 池塘培育
3.1 培育池塘
池塘面积0.2~0.4 hm2为宜,土质或沙土质,池塘深度1.5~2.5 m,底泥厚度不超过20 cm,保水性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设施。
3.2 清池肥水
用于培育水花苗的池塘要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曝晒池底。在催产前3~5 d,施用腐熟鸡粪1 500~2 250 kg/hm2,加注新水30~40 cm,同时加注含轮虫的池塘水10~20 cm,以加快培育轮虫速度。10~15 d池塘轮虫达到高峰。
3.3 下塘培育
选择池塘上风处,放养水花苗450~600万尾/hm2。放苗时要调节水温,池塘与育苗缸温差不超过2℃。鱼苗下塘后,第三天开始每天按45~60 kg/hm2黄豆,分4次泼洒豆浆。鱼苗长到2 cm后,投喂粉状配合饲料。鱼苗下塘5 d后,每3 d加注5 cm左右新水,水位從60 cm逐步提高到1.2 m。
1 亲鱼培育
1.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0.2~0.33 hm2为宜,土质或沙土,保水性好,有完善的供排水和增氧设施;水深1.2~2.0 m。
1.2 亲鱼饲养管理
用于繁育的亲鱼必须在3冬龄以上,体重2 kg以上,4冬龄以上效果更好。挑选个体健壮、无畸形、无伤病的后备亲鱼按1 500组/hm2放养,搭配鲢鳙鱼种7 500尾/hm2左右。投喂全价鲤鱼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要在35%以上,夏秋季每天投喂3~4次。越冬期间,适时补水、增氧。春季水温达到8 ℃时,开始投喂2次,随着水温升高增加次数。
2 人工繁育
2.1 人工催产
2.1.1 亲鱼选择 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雄性亲鱼轻压用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性亲鱼腹部澎大、柔软,生殖孔突出、红胀。
2.1.2 催产时机 亲鱼培育池水温稳定在20 ℃以上时间达到20 d以上。华北地区一般在5月1日左右可开始,通过加大培育池换水量,一般持续到5月25日。当水温超过25 ℃后催产效果将下降。最佳催产时间在水温20~23 ℃之间。
2.1.3 催产池 圆形,直径2~5 m、高1.2~1.5 m、中央排水、距池底50 cm的池壁按45°切角设进水口,使池水形成微流水状态。也可在池内架设循环泵使池水流动。
2.1.4 催产药物注射 胸鳍基部注射,第一针LRH-A3+DOM,只注射雌鱼;第二针LRH-A3+HCG+DOM,雄鱼注射剂量减半。两次注射间隔12 h,注射后雌雄分池暂养。
为了减少注射操作与采卵操作过程中对亲鱼的损伤,加快操作速度,注射时采用麻醉剂将亲鱼麻醉。具体操作是:将适量麻醉剂加入装鱼桶、篓、缸或大盆中,然后捞取亲鱼放入,等亲鱼麻醉后,迅速进行注射或采卵、采精。操作完成后,将亲鱼再放入催产池中。麻醉时间以5 min之内操作完成为宜。
2.1.5 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与亲鱼成熟度、催产时水温相关,一般为12~18 h。
2.2 人工授精
第二次注射催产药物12 h后,每隔2 h检查一次雌鱼发育情况,发现能挤出卵后,捞出亲鱼,麻醉;再用干毛巾将雌雄亲鱼体表水分擦干,用干毛巾缠裹亲鱼头尾,头上尾下抓起亲鱼,由上而下按压腹部,将卵子挤在干净、无水、光滑的盆中,随即以同样方法采精、滴到卵上,搅匀,加入生理盐水50~100 mL,搅匀;再加入清水适量,搅匀。静置2 min之后,用清水冲洗两遍,洗去多余精子后转到孵化缸内孵化。
2.3 受精卵孵化
2.3.1 孵化设施 可按“四大家鱼”的孵化方式,采用孵化环道、孵化桶进行孵化;也可采用简易的育苗缸进行孵化,即:直径2 m、高60 cm中央排水的圆形玻璃缸。排水管用80目筛绢防止跑苗,缸底设置一排进水管,以保证形成流水,使卵子浮起。
2.3.2 孵化管理 孵化水用水必须清洁,以曝晒过的井水为好,如用池塘水须经过沙滤,去除悬浮物和浮游生物。水质要附合GB 11607的规定。保持孵化水温18~23 ℃之间,布卵密度25~30万粒/m3为宜,水流以能够使卵子漂浮在水中为宜。专人值守,调控水流、用毛刷扫去贴到排水管护网的卵。
2.3.3 仔鱼暂养 受精卵孵化70 h后开始破膜出苗,此时应注意及时清理卵膜,防止堵塞排水网,并适当加大水体交换量。2 d后鱼苗平游,用虹吸方法去除死卵,在原孵化缸内投喂活体轮虫或鸡蛋黄(每万尾1个蛋黄,分两次喷雾投喂),每天投喂4~5次。暂养1~2 d后,即可转入外塘进入池塘培育。
3 池塘培育
3.1 培育池塘
池塘面积0.2~0.4 hm2为宜,土质或沙土质,池塘深度1.5~2.5 m,底泥厚度不超过20 cm,保水性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设施。
3.2 清池肥水
用于培育水花苗的池塘要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曝晒池底。在催产前3~5 d,施用腐熟鸡粪1 500~2 250 kg/hm2,加注新水30~40 cm,同时加注含轮虫的池塘水10~20 cm,以加快培育轮虫速度。10~15 d池塘轮虫达到高峰。
3.3 下塘培育
选择池塘上风处,放养水花苗450~600万尾/hm2。放苗时要调节水温,池塘与育苗缸温差不超过2℃。鱼苗下塘后,第三天开始每天按45~60 kg/hm2黄豆,分4次泼洒豆浆。鱼苗长到2 cm后,投喂粉状配合饲料。鱼苗下塘5 d后,每3 d加注5 cm左右新水,水位從60 cm逐步提高到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