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有无相生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小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一方面货架上的商品价格单、身高、限重标志等。帮助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分母是10的分数的学习。又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基础。那么如何使这部分比较浅显的内容,焕发出数学的魅力。促使儿童的思维发展呢?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改编教材,使之更有层次性,更富有数学的意蕴。
  
  一、知白守黑巧转换
  
  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生:0到l之间被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1。
  师:如果从0开始向右数两格呢?
  生:0.2。
  师(出示完整的上图):为什么这里是1.2呢?
  生:1往后再数2格就是1.2。
  生:1再加上0.2就是1.2。
  师:那大家能完成其他的空格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1.7是怎么得到的?
  生:我从1开始往后数的,1.1,1.2……1.6,1.7
  生:我是从1.2开始往后数的,1.3,1.4,1.5,1.6,1.7。
  生: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我是从后往前数的,2,1.9,1.8,1.7。
  师:沿着不同的方向,得到同样的结果。真好!
  师:再请大家观察带箭头的线上面和下面的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上面的数都是小数,下面的数都是整数。
  生:我发现零点几都在0和1之间。
  生:我发现二点几都在2和3之间。
  师:那么,老师说一个小数你知道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吗?4.87 12.77
  生:4.8在4和5之间。
  生:12.7在12和13之间。
  师:如果这个箭头继续往右走,你还能想到哪些小数呢?
  生:3.1,3.2,3.3……
  师:能说得完吗?
  直接让学生填数轴上的数,难度并不大。但这样做的弊端是:缺少对意义的追问以及内在规律的探寻。我对这个数轴采取了动态呈现的方法,使得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之间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首先是对“有”的深刻追问,虽说0.1是教材呈现的,但学生对数轴上的0.1的认识是模糊的。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问,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又巧妙地点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对于1.7的思考。则促使学生从进、退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体现了思维策略的多元。其次是通过观察来发现数轴上的小数与相邻整数之间的关系,适当渗透了区间的观念,并为后续“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做了较好的孕伏。最后是从“有”到“无”,充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箭头后面的小数,有效扩充了学生小数认识的范围;另一方面,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也有利于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养成。
  
  三、虚实相间巧生成
  
  (注:上面的4角、8角与2元3角是各商品的单价,在课始已经揭示了。)
  师:能用上刚才的发现来猜猜王老师买的每种商品所花的价钱吗?
  生:能!
  师:老师买橡皮所花的钱在1元到2元之间,谁来猜一猜。(课件演示)
  生:1.5元。
  生:1.9元。
  生:1.2元。
  师:前两住同学关注了花钱的范围,这很好。但我觉得后一位同学猜得更高明,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我认为橡皮的单价也很重要,2块橡皮的价钱比1元要小,而3块橡皮的价钱是12角,也就是1.2元了。
  师:他不仅考虑了范围,还考虑了单价。思考问题真全面,给他点掌声。
  生:我觉得还有可能是1.6元,因为如果买4块,就是16角了。不就是1.6元吗?
  师:看来大家这会儿猜出水平来了,答案究竟是多少呢?(教师出示1.2元。)
  师:再来猜猜铅笔的价钱吧!
  生:我觉得是3.2元,比如说买了4支铅笔是32角,也就是3.2元。
  生:也可能买了6支铅笔,是4.8元吧!
  生:老师,买5支铅笔也有可能,不过正好是4元。
  师:那么,老师买铅笔花了多少钱呢?这个数很奇特,(出示4.0元)它其实呀就是4元,在超市里见过吗?
  生:见过。
  生:超市里整元数一般都写成几点零元。
  (猜测“买笔记本花的钱”过程略)
  我也看到过许多老师采用了猜价格的游戏,但是往往因为缺乏数学味,仅仅是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而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却意义不大。而这个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逼”着学生往数学的深处去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里,我先让学生随意地猜。着眼于他们对于数值范围的把握。但仅由于此,教学是单薄、浅显的。如何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全面关注与价格相关的信息呢?学生的多元理解。有效催生了意义的延展。当他们中有人猜出1.2元时,我便及时出击,追问这样猜测的原因。学优生对于计算、转化过程附阐述,则拨开了大家思维的迷雾,促使学生对零散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组合与链接。上面的环节由虚及实,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攀爬。而关于买铅笔所花的价钱,教师除了让学生关注猜测的合理性之外,更是扩充了小数的范围,即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相关生活经验的唤醒,则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事物之间总是辩证统一的:黑白、有无、虚实,如影随形。执其一端往往不能获得对事物全面、深刻的理解。对于教材,我们既要实现文本显性的解读,又要进行文本隐性的追问,进而在对立统一中实现圆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富有理性,师生之间也才能实现智慧的对话。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魂”,在教学之前,应深入、反复思考语文教学、本学期教学、本单元教学、本课教学乃至本课时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什么”,即确定教学的目标与方向,方向正确了,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细节的推敲、教学艺术的追求才有价值。  当前,相当多的老师教学目标意识淡薄,对于语文教学究竟该让学生“得到什么”,不甚了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丰富有效的语文训练或训练单一、无序,仅限于读背课文,抄默词语,学
主持人语  由“双基”走向“四基”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中的一项重大变化。在“四基”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我们比较熟悉且各自都有着较为明确的界定,而“基本活动经验”虽然我们也常挂在口头,但很多一线教师并不能说清楚它的涵义,甚至专家们的意见也不统一,能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更少。  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为什么要提出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目标?基本活动经验
原本这里并不是热土,但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的相继通行,携最佳地理位置优势的海门,一下子车来人往,热闹非凡。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而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尤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亮丽的文化印迹,招来了众多人的关注。那一辆辆车,一群群人,在狭小却并不闭塞的街道穿过,再穿过,汇集到这所古老又时尚的小学校前。  这所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枪声创办的学校,已有百年的历史,沧桑写满了学校的史册,辉煌写满了学
语文本体的文化构成特性以及传承功能,决定了语文教育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化的语言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过程,而这种“文化”的过程不能脱离母语的认识、理解、吸收和运用而去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目标,像这样的目标在课程标
十年的坚持和他们的脚印一样枯燥,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也会觉得没有同伴的长跑乏味而痛苦,但是他们选择了“坚持·坚守·坚韧”。    第一次:从基点出发,跨越发展的十年跑    课程:享受优质教育的载体  1999年学校全面实施艺术课程改革,家长“艺术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的质疑,让“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一次在湖小吹响号角。他们率先把数学课程作为校本实验试点,一批批数学特长生频频获奖。同时学校全面推进书香校园
提起阅读,人们不由得会跟语文阅读联系起来,很少有人说数学教学也需要进行阅读指导。事实上,学会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局限于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能力也就成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规则。苏霍姆林斯基把知识分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因素:一是“要把那些基本的真理经常地保持在记忆里”,否则就“不可能有智力发展和智力劳动”;二是“要理解那些不一定要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要善于运用那些人类所积累的并保存在书籍里的浩如烟海、广阔无垠的知识宝藏”。显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规则属于前者。在教学中,我深感这部分的教材
在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中,我们有幸请到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资深语文教师洪超来班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上绘本课。起初,我们还有担忧,虽然洪老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专家,开过大大小小的讲座不计其数,可是一年级的教学不同于高中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师生的互动、课堂语言的风格等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可是当我们看到洪老师背负沉重的绘本、裹挟厚厚的头饰如期而至时,我们的担忧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洪老师接到来校上课的邀请十分仓促
一个人走过百年,会被称作人瑞,但是毕竟已至暮年,垂垂老矣。然而,一所学校走过了一个世纪,却只是驶出了成长的港湾,日渐厚重的文化传统、愈发浓郁的内涵积淀会使其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就是一位令人自豪、激动、幸福的古老而又总有着无限生命力与生长力的美丽“母亲”。不论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海门实小人,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因子——求真、务实、求品论质。求真,即做真人、求真知、干真事。真,永远
我县小学语文专家班结业汇报课活动中,特级教师周信东老师执教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带给我许多思考。  这堂课的探究性朗读教学特色鲜明。笔者试对周老师渐次提升、引领学生探究性朗读古诗的过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一、在探究性朗读中发现学情  探究性朗读以正确流利为起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加上经典诵读活动的推进,学生古典诗词积累日益增多。课始,老师随机抽查了几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且有节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