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紧张时的供血工作探讨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54-01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源紧张时,通过供血科工作人员的努力保障临床输血的及时有效。 方法 加强血站与用血医院之间的良好沟通,规范血液发放的工作流程,动员互助献血进行应对。 结果 昆明市2010年至今供血机制健全,医院节约用血意识增强,互助献血也有助于缓解血源紧张。 结论 通过提升供血科服务,各界人民通力合作,保障有效供血。
  【关键词】血站 医院 血液 供血
  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快速增长,公众无偿献血积极性不高,采供血机构压力不断增大,血源紧张,供不应求[1]。供血科或者大家通常说的血库是贮血发血,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服务窗口。为保障临床输血的及时有效性,结合工作实践,对血源紧张时的供血工作进行探讨。
  一、供血现状及存在问题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担负着昆明地区二百多家医疗单位的医疗、急救、科研用血、战备储备工作,年供血量约30吨。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增加,供应日趋紧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临床用血需求量增加,但诸多因素如天气过热、过冷、下雨,“街头献血,靠天吃饭”、 公众对献血认识不够、献血服务沟通不到位等影响了献血积极性,导致季节性缺血、偏型时有发生。
  2、库存血液不充足,医院取血及夜间急诊送血次数增加,患者用血难以及时有效满足,导致医院、患者与血站之间矛盾增多,严重影响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
  3、规范用血督导不到位,存在不合理用血。
  4、部分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对血站工作不理解,责难供血科工作人员,导致负面情绪,不利于服务质量。
  二、应对方法
  1、血站与用血医院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2] 秉承“生命相托,丹心为民”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用良好的服务争取理解。对供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相关输血知识培训,在接受医院预约时能根据病情指导临床用血,避免浪费;同时,通过与医院沟通,建议医院根据库存血液情况开展择期手术、自身储血、成分输血等。
  2、规范血液发放工作流程[3]
  及时掌握各医院血库库存量和用血计划,在接受医院预约时,根据以往用血规律和具体预约情况发放合适数量的血液。同时,做好急诊送血安排,确保突发事件时及时供血。再次,明确血液紧缺时的发血原则,除急诊优先、互助献血优先外,其他一律按规定发血,严格控制“人情血”。
  3、动员互助献血[4]
  倡导并动员亲友参加互助献血,制定科学合理的互助献血用血政策,规范互助献血流程,印制亲友互助献血表单,共同配合做好互助献血宣传、登记、血液发放工作,为医院及患者提供便利。
  三、结果
  目前日均发血量得以控制,供血机制健全,未出现因输血不及时导致的医疗事故,能保障昆明地区的急救用血。
  医院节约用血意识逐渐增强,血站与医院供需关系日渐和谐。医院配合血站适量发血,加强临床医生规范输血的培训。
  互助献血比例逐渐递增。从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累计互助献全血量 8291400毫升,献机采血小板4564治疗量,极大地缓解了血源紧张。
  四、讨论
  通过提升供血科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人员技能和素养,在满足岗位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建立血站与医院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二者的密切合作,及时解决供用血矛盾,是保障血源紧张时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使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及时提供有效保证[5]。
  互助献血是保障急救和临床用血需求的一种特殊模式。在血源紧张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输血科、血站供血科等协调,共同做好互助献血的宣传、动员,能有效缓解血液紧缺局面,保障用血需求。
  血源紧张不只是血站工作人员的事,只有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通力合作、守望相助才能真正保障有效供血[6,7]。
  参考文献
  [1]孟雨.从“血荒”现象看《献血法》在实施中的问题与完善[J].中国卫生法制,2012, 20(1):59-61.
  [2]程温文,柴声江,高凌飞.血站与医院之间沟通机制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 (1):84-85.
  [3]郭毅.如何做好血源紧张时的供血工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19-20.
  [4]李彬,廖燕,李丽兰等.某市互助献血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 58-59.
  [5]张海,梁晓虎,陈莉等.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科学用血理念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9,22(5):401-403.
  [6]殷群,连斌.多元主体参与血荒治理路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3,27(1): 1-3.
  [7]尹丹,袁新.浅谈血荒背景下血站员工激励机制问题[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4): 171-17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4-02  【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角色的重新调整,新型的医患关系不断纷繁复杂化。公立医院的管理有了更为突出的伦理学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公立医院管理伦理学渊源、产生背景、对待、正确处理等问题的探讨,对其管理伦理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7-01  【摘要】目的 谈论老年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由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的治疗情况、安全转运资料等对其作出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安全转运危重老年患者的更有效方法和运转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90例老年危重患者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32-01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43例宫颈糜烂患者给予干扰素栓治疗,实验组44例宫颈糜烂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79.07%,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6-02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管理。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05例危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转运防范措施。 结果: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结论:通过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9-02  【摘要】在妇科护理工作中怎样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为患者营造和谐的就医氛围,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从阐述妇科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入手,分析了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并提出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安全隐患 对策 因素 观念 素质  “保证医疗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1-02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优缺点。方法 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情况,患者耐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52-01  【摘要】目的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作用分析和探讨。 方法 以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手术患者120例最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查对制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50-01  【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的护理纠纷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解决护理纠纷的方式,从源头进行阻断,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结果:手术室护理纠纷在进行教育管理后有所减少。 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6-0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1年7月~2013年6月28例普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资料记为观察组,同期28例未并发感染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监测28例感染患者,发现普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38-01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6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最多见为L4~L5椎间盘及L5~S1椎间盘,L3~4椎间盘次之。CT诊断椎间盘均有突出,其准确率为96.7%。CT表现为椎间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