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解析杉木不同世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检测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基因流,为我国杉木长期育种和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方法,对湖南攸县和广东乐昌2个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的不同世代育种群体,共520份育种材料进行检测分析,比较2个基地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特征,分析不同世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核基因组SSR检测结果表明,杉木育种材料的总体遗传多样性为0.687,攸县和乐昌良种基地的育种群体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期望杂合度分别达到了0.678和0.667.随着育种进程的推进,2个基地高世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逐步降低,平均等位基因数从9.612(F1)减少到8.750(F2),乐昌组群F3具有最小的等位基因数6.833;世代间期望杂合度的减少幅度小于6.46%.叶绿体基因组SSR检测结果显示,2个基地不同世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略有差异,随着育种进程的推进,攸县组群的遗传多样性逐渐增大,而乐昌组群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SSR检测结果的差异既与不同基因组的进化模式有关,也与2个基地育种群体的数量和来源有较大关系.[结论]2个杉木良种基地育种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随着育种进程的推进,高世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幅度小于6.46%,表明我国杉木高世代育种策略和方法是科学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