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浸润在生活的阳光中。
  一、提炼生活中的数学,以动促思
  提炼“生活化”的数学,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提炼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八年级的“轴对称”,通过折一折(看图形有什么变化?)找一找(图形对折前后的关系)、比一比、想一想(生活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经过对折可以重合)、玩一玩(玩玩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你折叠后发现了什么?)等活动,即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二、例题选取生活化,与生活密切联系
  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如果在教学和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也能降低難度,擦亮智慧之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许多著名特级教师展示的成功课例,无不把课堂创设成一种近似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生活式”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学知识、学本领。如:《弧长和扇形面积》,对九年级同学来说是不难理解,但趣味感不强,往往容易与立体图形相混淆。为此,我在教学时采用生活中的例子,“计算同学们每天活动的操场的周长,计算他们训练的长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教室墙上的扇形挂件面积有多大?”同学们分组,量的量,算的算,立刻有了答案,老师再变换不同的数据,学生也变换不同的角色,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既走进了生活,又学有所用,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
  三、数学思维训练生活化,感受数学魅力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要结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教学“方案选择”时,可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比如:“电话拨号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任选一种,A,计时制:3元每小时;B,包月制:50元每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入网)。此外,每种上网方式都得加通讯费1.2元每小时。问,一个月内上网时间为多少小时,两种上网方式的费用相同?上网时间每月多少小时,那种方式合适?”让他们结合平时经验估算和计算。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运算,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要倡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然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不合时宜了。所以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淸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是一举多得。经过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教学中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深化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热爱数学吧!你将拥抱美好,走进智慧!
其他文献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时,所抓住的事例往往是一日活动中那些很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如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都可能是教育的最佳契机,可能成为闪现的课程资源。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下楼梯对孩子进行规则及礼貌教育;分餐的时间变成膳食知识认知的最佳时机;吃饭都能设计为有趣的《火车进山
期刊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以其特定的“意境”取胜,讲究“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在欣赏时只有扑捉画中之“意”才能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之中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性情。但凡优秀的作品“意”皆多抽象,不易“扑捉”,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得去创设情境以求扑捉意境、理解主题和体会其深层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看图作文——生动的语言描述法  运用生动、优美、简练的语言把对象
期刊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
期刊
一、学生汇报  师:昨天让同学们回家自己整理了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谁想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维导图?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思维导图?  二、教师小结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有哪些呢?(板书: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运算性质;  分别找学生说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2.师:其实我们在
期刊
不等式初等证明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在数量关系上,虽然不等式关系要比相等关系更加广泛的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但人们对于不等式的认识要比方程要迟得多。直到17世纪以后,不等式的理论才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研究数学的不等式的初等证法过程中,不等式的初等证明问题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各种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在本文中,列举了一些不等式的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Jone & Zhang Peng的对话”为话题,以方位介词为线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与对话教学串联起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表达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从而习得语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九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思维形式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的说,积极的做。  三、
期刊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许多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仅凭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存在教育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现象。基于当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幼儿园与家长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期刊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及美工区活动教育法的来源  学前教育从十九世纪属于慈善事业性质的“保育型”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幼儿园的任务不仅是看护儿童,还要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这样,教育因素有了很大的增加,谓之“教育型”的学前教育。到二十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使学前教育不仅被视为入小学做准备,还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智力开发、提高人才质量的奠基工程。所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想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
期刊
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起到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初读体验呢?  一、加强课前初读的指导  初读是学生自己的读书体验,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的初读时间毕竟很短,课堂上的初读也不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再次整合教材。学生课前的预习是学生第一次初读,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