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并不成熟,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农业机械推广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和推广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其中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其一是我国的地理因素,我国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且山区面积较大,由于农业机械的局限性,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地形,特别是一些山区,由于田块小,分散度高且道路不通畅等因素,导致农机作业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农机的使用和推广效果。其二是制度因素,我国刚刚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初期,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加之人们对农业机械推广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只在县区才有农机推广部门,在乡镇寥寥无几。与之相反的是我们的农业生产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乡镇,一旦撤并乡镇农机站,该区的农业机械化就很难展开,造成农机推广缓慢。其三是人才引进因素,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趋向于精尖端产品,而对农业机械感兴趣的却很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及其缓慢,农业生产环境比较艰苦,很少有技术人员和专家到乡镇培养农机专业人员,最终导致整体的农机技术水平低下,进一步影响了农机的推广;另外,在乡镇上,资金的限制使农机的维修点数量和规模都较小,给购机和维修都带来了不便,因此,从省市到地方一定要对农机的推广重视起来。
1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发挥的作用也开始增大,农业机械化是替代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现代化的生产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不断强化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农业机械化若要在乡镇推广示范,就必须建立相应完善的推广体系,要进村入户,首先要在小范围有代表性的区块展开示范,若效果良好且技术成熟后方可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以乡镇政府为主导的农机推广体系是其他组织难以做到的。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基層有着巨大的推广市场,因此一些新技术、新机械要及时推向农村,打开一个展示的窗口;另外,要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向农民展示技术的同时要教会他们使用技术,乡镇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试验场地和信息发布平台。上述措施需要完善的制度去执行,第一,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农业机械化也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需要专门的人才去创新和维护,选拔人才一定要公平公正,要在社会的监督下进行,要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保证选拔出的人才技术和专业知识过硬。第二,要保证县乡两级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彻底将资金的使用落实好,这样建立的服务体系才能正常、高效的运转,才能更好的为农民提供服务。第三,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机的使用进行推广,要按照以政府为中心、市场为主导、服务为保证的理念对农机进行推广,在完善的推广体制下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
3 高度重视基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
作为乡镇政府应该把提高农机化水平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里来。基层是农机化推广的主战场,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作为政府部门应尽可能的为农机推广提供便利。政府部门要保证基层技术人员的推广经费,要培训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各级政府应该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感,抓住机遇,主动为农机推广出谋划策,让广大农民早日用上先进的农机设备,逐步提高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4 强化基层农机推广教育培训
基层的教育培训是农机推广的基础、是保证农机在基层广泛应用的前提。在基层,有一些老的技术专家,他们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对当前农业情况十分了解,但由于农业生产的一些局限性,他们不能及时接触到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为了提高他们的农机技术和业务素质,对他们进行技能和业务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作为基层的上级部门,应该主动的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让他们更快的将农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从而将农机化的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5 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大力促进农机化推广与应用工作的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城乡进行统筹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最根本的举措。在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方针,并且要以地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乡镇的地貌特征等为基础。在选择农机化发展的优先重点区域时要参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要结合具体地域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该地区的产业构成,作物的种植条件等。在选择农机化发展的重点村时要按照以上条件。不可以笼统化,走一刀切的路线。在发展农机化进程中要对优势明显的产业、积极性高的乡村和农村中使用农机多的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支持。在技术发展发面,要充分发展农村农艺方面的优势,结合地方企业等技术力量,对农机的技术发展进行联合攻关。在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可以使农作物增产又可以使当地的农民增收,同时要选择出适合农业机械作业的耕种模式和耕作方式,要把制约本地区农机化进程最关键的技术和最优势设备解决好。在建设新农村和推行农机化的过程中要同时兼顾种植作物的区域化、农业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把本乡镇的农机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邹洪.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福建农机,2008(3).
[2] 李太成,朱贵祥.浅谈农机国家补贴政策如何适应农机推广工作[J].科技传播,2010(12).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和推广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其中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其一是我国的地理因素,我国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且山区面积较大,由于农业机械的局限性,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地形,特别是一些山区,由于田块小,分散度高且道路不通畅等因素,导致农机作业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农机的使用和推广效果。其二是制度因素,我国刚刚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初期,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加之人们对农业机械推广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只在县区才有农机推广部门,在乡镇寥寥无几。与之相反的是我们的农业生产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乡镇,一旦撤并乡镇农机站,该区的农业机械化就很难展开,造成农机推广缓慢。其三是人才引进因素,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趋向于精尖端产品,而对农业机械感兴趣的却很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及其缓慢,农业生产环境比较艰苦,很少有技术人员和专家到乡镇培养农机专业人员,最终导致整体的农机技术水平低下,进一步影响了农机的推广;另外,在乡镇上,资金的限制使农机的维修点数量和规模都较小,给购机和维修都带来了不便,因此,从省市到地方一定要对农机的推广重视起来。
1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发挥的作用也开始增大,农业机械化是替代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现代化的生产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不断强化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农业机械化若要在乡镇推广示范,就必须建立相应完善的推广体系,要进村入户,首先要在小范围有代表性的区块展开示范,若效果良好且技术成熟后方可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以乡镇政府为主导的农机推广体系是其他组织难以做到的。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基層有着巨大的推广市场,因此一些新技术、新机械要及时推向农村,打开一个展示的窗口;另外,要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向农民展示技术的同时要教会他们使用技术,乡镇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试验场地和信息发布平台。上述措施需要完善的制度去执行,第一,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农业机械化也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需要专门的人才去创新和维护,选拔人才一定要公平公正,要在社会的监督下进行,要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保证选拔出的人才技术和专业知识过硬。第二,要保证县乡两级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彻底将资金的使用落实好,这样建立的服务体系才能正常、高效的运转,才能更好的为农民提供服务。第三,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机的使用进行推广,要按照以政府为中心、市场为主导、服务为保证的理念对农机进行推广,在完善的推广体制下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
3 高度重视基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
作为乡镇政府应该把提高农机化水平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里来。基层是农机化推广的主战场,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作为政府部门应尽可能的为农机推广提供便利。政府部门要保证基层技术人员的推广经费,要培训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各级政府应该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感,抓住机遇,主动为农机推广出谋划策,让广大农民早日用上先进的农机设备,逐步提高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4 强化基层农机推广教育培训
基层的教育培训是农机推广的基础、是保证农机在基层广泛应用的前提。在基层,有一些老的技术专家,他们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对当前农业情况十分了解,但由于农业生产的一些局限性,他们不能及时接触到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为了提高他们的农机技术和业务素质,对他们进行技能和业务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作为基层的上级部门,应该主动的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让他们更快的将农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从而将农机化的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5 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大力促进农机化推广与应用工作的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城乡进行统筹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最根本的举措。在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方针,并且要以地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乡镇的地貌特征等为基础。在选择农机化发展的优先重点区域时要参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要结合具体地域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该地区的产业构成,作物的种植条件等。在选择农机化发展的重点村时要按照以上条件。不可以笼统化,走一刀切的路线。在发展农机化进程中要对优势明显的产业、积极性高的乡村和农村中使用农机多的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支持。在技术发展发面,要充分发展农村农艺方面的优势,结合地方企业等技术力量,对农机的技术发展进行联合攻关。在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可以使农作物增产又可以使当地的农民增收,同时要选择出适合农业机械作业的耕种模式和耕作方式,要把制约本地区农机化进程最关键的技术和最优势设备解决好。在建设新农村和推行农机化的过程中要同时兼顾种植作物的区域化、农业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把本乡镇的农机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邹洪.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福建农机,2008(3).
[2] 李太成,朱贵祥.浅谈农机国家补贴政策如何适应农机推广工作[J].科技传播,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