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成功与否,也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人员、材料、质量管理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并阐述了建筑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
1 前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看到最多、最醒目的标语。由此可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参与人员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等特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质量变异,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从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本文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2 前期策划及组织
工程伊始,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技术难度、合同条款等将质量目标定为“合格”、“创市样板”、“创省样板”、“创鲁班”等。并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工程创优方案。公司与项目部签订创优责任状,使其任务分解到每一位员工。严明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各类人员的质量保证职责,在保障工程项目的技术设计、设备采购和工程施工、安装、调试、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 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作
施工过程全面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全方位、多环节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的各个子系统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工程开工前,由合同部门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都要由项目经理组织,按照施工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每一施工阶段的工法、工艺、技术目标、质量目标。
3.2 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做到“三检一验”。根据诚信度高、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形成公司内部的合格供应商名册。由公司材料部门在合格供应商名册内筛选进行统一采购。本着公司制定的“三检一验”的原则进行采购。即在采购初期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对所需的材料、设备除外观外还要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相关的技术手册。
3.3 人员管理
应建立劳务分包评审制度及合格供方名单。针对目前劳务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宜挑选长期合作,有良好信誉的劳务队伍进行施工。施工班组要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以预防为主,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再由班组长进行互检,合格后,通知专职质量员进行专检。
3.4 做好与各专业单位的协调
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种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各专业工种各自为政是不可能有好的产品产生。在施工前,应充分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在施工过程中,应与精装修、幕墙、设备、钢结构等专业施工单位协调好,共同研究工程最终完成后影响装修效果的各种问题。
3.5 及时进行内业资料的整理收集
1)应按省、市竣工资料有关要求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对工程的程序性文件应及时提醒业主进行办理。
3)在主要分部完成后应及时办理分部验收。
4)应做好工程的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严格按批次进行送检,避免漏检。应注意材料试验报告的及时性。注意监督抽检数量是否足够。
5)应注意做够资料份数,减少完工时复印件的数量。
6)加强互检,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总包资料负责人应定期对各专业分包单位资料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公司资料负责人应对创优项目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抽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6 施工图审查及会审
开工前应充分熟悉图纸及图纸审查情况,在图纸会审中及时提出图纸中存在问题及实施图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多提一些不违反设计意图及使用功能而方便施工的意见及建议。
3.7 项目技术资料库的建立
在工程开工前,在充分了解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前提下,项目上应备有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规范、标准及规程。并制定好相应检索目录,以便随时能查阅。
3.8 加强施工日志的填写
施工日志是对施工过程的详细记录,做好施工日志,对资料的积累、管理的追溯、日后工程的总结、验收都大有好处。
4 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分部是整个工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分部,如果在该分部出现较大的质量缺陷,会严重影响到项目评优甚至验收。
1)应提前进行桩基(地基)基础检测方案的编制,由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勘察、监督部门统一意见,形成确定检测方法、检测数量的检测方案,并经各方确认。编制参考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6-60-20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2)有条件的应进行桩施工前的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提供承载力特征值给设计人员参考。
3)桩基础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及承载力检测。并应由有资质的不同检测单位进行。应先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根据业主、设计、监理、监督等各方的意见及成检测宜采用二种以上不同检测方法来进行,使检测结果可信度更高。天然地基、处理地基等也应经过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查。 4)严格控制成桩过程质量控制,减少Ⅱ类桩,尽量杜绝Ⅲ类桩。如出现Ⅲ类桩,必须通过设计对桩进行处理及复检,并进行加倍检测。原则上复检方法精度不应低于前一检测方法。如用超声波或抽芯复检低应变检测,静载检测复检其它检测等。
5)对混凝土灌注桩,由于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应尽量多做超前钻,以便充分了解地下岩层的分布,确保桩持力层达到设计的要求。对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宜每根桩下做一个超前钻。
6)地基基础完成检测后,应尽快办理地基基础分部验收手续,以便工程后续工程能顺利进行。工程实际往往因为桩芯混凝土龄期未到、检测报告未能及时出具等原因而延误了该分部的验收,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主体封顶,基础分部仍未正式验收的情况。往往对工程的评优甚至验收带来较大的影响。
7)地下室的处理
①有条件的可与设计洽商,采用疏水板等措施防止地下室底板、侧墙出现漏水、渗水现象。
②地下室剪力墙是容易出现收缩裂缝的位置,应提前与设计单位洽商,通过降低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换减少钢筋的直径、设置合理的变形缝来减少地下室剪力墙的收缩裂缝。
4.2 主体结构
施工前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主体结构专项方案,指导现场的实施。
1)模板工程
①首层支模必须在硬地上施工;各层模板支撑应有底座或垫板,防止支撑沉降变形。
②模板的接缝处应用胶纸封好,避免漏浆。
③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
④模板的拆除应符合有关规定,模板拆除要有拆除通知书。
2)钢筋工程
①工程钢筋使用前均应经见证送检。
②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根据梁柱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同采用相应规格的塑料垫块;板负筋的支撑可烧钢筋支架或采用马凳支撑;保证垫块的间距不大于1.00m,且分布均匀;梁柱节点箍筋必须相关要求做好节点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施工缝处的处理尤其应留意,宜设置齿形板支撑钢筋,确保板面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会过大。
③大型工程应注意梁柱节点钢筋布置,在安装前宜放样。节点钢筋容易因太密太多造成局部隆起或钢筋过密使混凝土无法顺利到达节点下部。应提前与设计单位洽商,对节点部位进行设计优化,采取改成双层受力筋等措施,避免梁柱节点出现质量问题。
④钢筋的接头形式、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末端弯钩、箍筋间距、防雷焊接等应符合设计相关规定。
⑤机械连接应按规范要求,留备接头形式检验报告及现场工艺检验报告。
3)混凝土工程
①预留洞口是容易出现涨模及阴阳角跑位的部位,应加强预留洞口的模板安装及检查工作,确保模板的强度及刚度满足要求。
②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天面结构宜采用结构找坡,减少屋面防水的压力。
③各种梁柱边线、楼梯级嘴、构造柱、窗台板、飘线等构件,应在专项方案中作出专项叙述及相关大样图,引起足够的重视。
④在楼板结构阳角、悬挑板、大梁、刚度突变等容易出现结构裂缝的位置,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抗裂筋。
⑤应做好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试件应在施工现场制备,不得采用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试件。如出现检测强度等级比设计强度等级相差三个等级以上的,应查找分析原因,避免出现质量缺陷。
⑥有条件的可自行用钢筋扫描仪、回弹仪等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自检,及时掌握混凝土实体质量情况。
4)砌体结构
①应按先退后进的原则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钢筋与楼层上部应有可靠连接;构造柱、构造梁做法应与其他部位结构一样,用胶纸封边,避免出现漏浆、麻面等质量通病。
②梁下墙体砌筑采用顶皮砖间歇7天,立砖斜砌挤紧。有条件的中间顶砖可预制三角水泥砂浆块。砌体预留门窗孔洞等应在方案中详细画出大样图指导施工。
③注意砌块的特性,严格控制每天砌筑高度、砌块含水率、灰缝饱满度等指标。不同材质交界处应铺钢丝网。
5)钢结构
①做好钢结构深化设计,注意钢结构与其它结构之间的连接处理。
②注意原材料检验试验及焊缝检测试验。
③注意涂装、紧固件连接等细部的处理。
4.3 装饰装修
1)地面工程
①楼面及地面的饰面砖铺贴宜采用电脑排版放样,主要位置避免出现非整砖。
②楼地面饰面砖应与墙身饰面砖对缝,不同模数可用波打线分开。
③块料铺贴缝宽≥2mm,块料至墙身处宜预留变形位置可设在踢脚线下。
④水平仪控制坡向,靠尺控制平整度。穿楼板的套管、地漏与楼面饰面砖交接处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处理。
2)饰面砖粘贴
①注意做好外墙饰面砖的技术交底,施工前应做样板进行指导施工。
②外墙外保温饰面砖黏贴施工前应做专题方案及对比试验。
3)细部处理
①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②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少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时,其高度不应少于1.05m。
③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场所的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④顶层楼梯扶手应设置≥100mm高栏水。
⑤滴水线、鹰嘴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单一工程采用的具体数值。
4.4 屋面工程
1)注意屋面工程的坡度应正确,排水通畅、不应有积水。
2)屋面女儿墙高度、防水泛水圆弧、落水口、屋面栏杆、透气管、防雷设置、天面砖的接缝、排列、天面绿化、天面变形缝的处理等都是需注意的细部。
5 后期修缮
因工程竣工到项目评优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如因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破损,还需对工程进行一定的维护及修缮才能达到各种等级的评优要求。
6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焦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者的共识,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业主、设计、监理、勘察、参建、监督等相关单位通力配合,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才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避免及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顺利地达成一个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符显林.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措施[J].科技风,2009年第19期
[2]周琳.浅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2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
1 前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看到最多、最醒目的标语。由此可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参与人员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等特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质量变异,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从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本文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2 前期策划及组织
工程伊始,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技术难度、合同条款等将质量目标定为“合格”、“创市样板”、“创省样板”、“创鲁班”等。并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工程创优方案。公司与项目部签订创优责任状,使其任务分解到每一位员工。严明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各类人员的质量保证职责,在保障工程项目的技术设计、设备采购和工程施工、安装、调试、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 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作
施工过程全面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全方位、多环节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的各个子系统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工程开工前,由合同部门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都要由项目经理组织,按照施工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每一施工阶段的工法、工艺、技术目标、质量目标。
3.2 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做到“三检一验”。根据诚信度高、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形成公司内部的合格供应商名册。由公司材料部门在合格供应商名册内筛选进行统一采购。本着公司制定的“三检一验”的原则进行采购。即在采购初期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对所需的材料、设备除外观外还要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相关的技术手册。
3.3 人员管理
应建立劳务分包评审制度及合格供方名单。针对目前劳务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宜挑选长期合作,有良好信誉的劳务队伍进行施工。施工班组要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以预防为主,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再由班组长进行互检,合格后,通知专职质量员进行专检。
3.4 做好与各专业单位的协调
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种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各专业工种各自为政是不可能有好的产品产生。在施工前,应充分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在施工过程中,应与精装修、幕墙、设备、钢结构等专业施工单位协调好,共同研究工程最终完成后影响装修效果的各种问题。
3.5 及时进行内业资料的整理收集
1)应按省、市竣工资料有关要求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对工程的程序性文件应及时提醒业主进行办理。
3)在主要分部完成后应及时办理分部验收。
4)应做好工程的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严格按批次进行送检,避免漏检。应注意材料试验报告的及时性。注意监督抽检数量是否足够。
5)应注意做够资料份数,减少完工时复印件的数量。
6)加强互检,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总包资料负责人应定期对各专业分包单位资料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公司资料负责人应对创优项目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抽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6 施工图审查及会审
开工前应充分熟悉图纸及图纸审查情况,在图纸会审中及时提出图纸中存在问题及实施图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多提一些不违反设计意图及使用功能而方便施工的意见及建议。
3.7 项目技术资料库的建立
在工程开工前,在充分了解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前提下,项目上应备有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规范、标准及规程。并制定好相应检索目录,以便随时能查阅。
3.8 加强施工日志的填写
施工日志是对施工过程的详细记录,做好施工日志,对资料的积累、管理的追溯、日后工程的总结、验收都大有好处。
4 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分部是整个工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分部,如果在该分部出现较大的质量缺陷,会严重影响到项目评优甚至验收。
1)应提前进行桩基(地基)基础检测方案的编制,由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勘察、监督部门统一意见,形成确定检测方法、检测数量的检测方案,并经各方确认。编制参考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6-60-20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2)有条件的应进行桩施工前的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提供承载力特征值给设计人员参考。
3)桩基础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及承载力检测。并应由有资质的不同检测单位进行。应先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根据业主、设计、监理、监督等各方的意见及成检测宜采用二种以上不同检测方法来进行,使检测结果可信度更高。天然地基、处理地基等也应经过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查。 4)严格控制成桩过程质量控制,减少Ⅱ类桩,尽量杜绝Ⅲ类桩。如出现Ⅲ类桩,必须通过设计对桩进行处理及复检,并进行加倍检测。原则上复检方法精度不应低于前一检测方法。如用超声波或抽芯复检低应变检测,静载检测复检其它检测等。
5)对混凝土灌注桩,由于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应尽量多做超前钻,以便充分了解地下岩层的分布,确保桩持力层达到设计的要求。对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宜每根桩下做一个超前钻。
6)地基基础完成检测后,应尽快办理地基基础分部验收手续,以便工程后续工程能顺利进行。工程实际往往因为桩芯混凝土龄期未到、检测报告未能及时出具等原因而延误了该分部的验收,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主体封顶,基础分部仍未正式验收的情况。往往对工程的评优甚至验收带来较大的影响。
7)地下室的处理
①有条件的可与设计洽商,采用疏水板等措施防止地下室底板、侧墙出现漏水、渗水现象。
②地下室剪力墙是容易出现收缩裂缝的位置,应提前与设计单位洽商,通过降低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换减少钢筋的直径、设置合理的变形缝来减少地下室剪力墙的收缩裂缝。
4.2 主体结构
施工前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主体结构专项方案,指导现场的实施。
1)模板工程
①首层支模必须在硬地上施工;各层模板支撑应有底座或垫板,防止支撑沉降变形。
②模板的接缝处应用胶纸封好,避免漏浆。
③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
④模板的拆除应符合有关规定,模板拆除要有拆除通知书。
2)钢筋工程
①工程钢筋使用前均应经见证送检。
②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根据梁柱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同采用相应规格的塑料垫块;板负筋的支撑可烧钢筋支架或采用马凳支撑;保证垫块的间距不大于1.00m,且分布均匀;梁柱节点箍筋必须相关要求做好节点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施工缝处的处理尤其应留意,宜设置齿形板支撑钢筋,确保板面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会过大。
③大型工程应注意梁柱节点钢筋布置,在安装前宜放样。节点钢筋容易因太密太多造成局部隆起或钢筋过密使混凝土无法顺利到达节点下部。应提前与设计单位洽商,对节点部位进行设计优化,采取改成双层受力筋等措施,避免梁柱节点出现质量问题。
④钢筋的接头形式、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末端弯钩、箍筋间距、防雷焊接等应符合设计相关规定。
⑤机械连接应按规范要求,留备接头形式检验报告及现场工艺检验报告。
3)混凝土工程
①预留洞口是容易出现涨模及阴阳角跑位的部位,应加强预留洞口的模板安装及检查工作,确保模板的强度及刚度满足要求。
②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天面结构宜采用结构找坡,减少屋面防水的压力。
③各种梁柱边线、楼梯级嘴、构造柱、窗台板、飘线等构件,应在专项方案中作出专项叙述及相关大样图,引起足够的重视。
④在楼板结构阳角、悬挑板、大梁、刚度突变等容易出现结构裂缝的位置,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抗裂筋。
⑤应做好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试件应在施工现场制备,不得采用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试件。如出现检测强度等级比设计强度等级相差三个等级以上的,应查找分析原因,避免出现质量缺陷。
⑥有条件的可自行用钢筋扫描仪、回弹仪等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自检,及时掌握混凝土实体质量情况。
4)砌体结构
①应按先退后进的原则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钢筋与楼层上部应有可靠连接;构造柱、构造梁做法应与其他部位结构一样,用胶纸封边,避免出现漏浆、麻面等质量通病。
②梁下墙体砌筑采用顶皮砖间歇7天,立砖斜砌挤紧。有条件的中间顶砖可预制三角水泥砂浆块。砌体预留门窗孔洞等应在方案中详细画出大样图指导施工。
③注意砌块的特性,严格控制每天砌筑高度、砌块含水率、灰缝饱满度等指标。不同材质交界处应铺钢丝网。
5)钢结构
①做好钢结构深化设计,注意钢结构与其它结构之间的连接处理。
②注意原材料检验试验及焊缝检测试验。
③注意涂装、紧固件连接等细部的处理。
4.3 装饰装修
1)地面工程
①楼面及地面的饰面砖铺贴宜采用电脑排版放样,主要位置避免出现非整砖。
②楼地面饰面砖应与墙身饰面砖对缝,不同模数可用波打线分开。
③块料铺贴缝宽≥2mm,块料至墙身处宜预留变形位置可设在踢脚线下。
④水平仪控制坡向,靠尺控制平整度。穿楼板的套管、地漏与楼面饰面砖交接处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处理。
2)饰面砖粘贴
①注意做好外墙饰面砖的技术交底,施工前应做样板进行指导施工。
②外墙外保温饰面砖黏贴施工前应做专题方案及对比试验。
3)细部处理
①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②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少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时,其高度不应少于1.05m。
③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场所的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④顶层楼梯扶手应设置≥100mm高栏水。
⑤滴水线、鹰嘴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单一工程采用的具体数值。
4.4 屋面工程
1)注意屋面工程的坡度应正确,排水通畅、不应有积水。
2)屋面女儿墙高度、防水泛水圆弧、落水口、屋面栏杆、透气管、防雷设置、天面砖的接缝、排列、天面绿化、天面变形缝的处理等都是需注意的细部。
5 后期修缮
因工程竣工到项目评优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如因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破损,还需对工程进行一定的维护及修缮才能达到各种等级的评优要求。
6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焦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者的共识,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业主、设计、监理、勘察、参建、监督等相关单位通力配合,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才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避免及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顺利地达成一个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符显林.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措施[J].科技风,2009年第19期
[2]周琳.浅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