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命运 卑微的身影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城市平民世界”,在这一系列经典的城市平民形象中处处留下了女性的身影。本文以为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忍辱负重而难逃厄运的女性;强悍粗暴无法主宰命运的女性;在传统意识和个性解放之间挣扎的女性;冲破传统枷锁却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老舍把这些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从而寄托老舍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老舍 小说 女性形象 解读
  
  老舍先生出生在清末北京小羊圈胡同一个极贫穷的旗人家庭。父亲永寿在八国联军攻陷京城的战斗中尽忠殉国,这使本来就清贫的生活只能全仗母亲和姐姐们勉强维持,家境更加艰难。老舍先生曾这么说:“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而姐姐们懂事、纯朴、勤俭的个性也给老舍先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母亲和姐姐们的勤劳坚强、任劳任怨的影子在老舍的创作视线中始终挥之不去,构成了他头脑中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女性形象;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老舍笔下理想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她们的影子。
  老舍看到,在下层百姓中,女性的生存更为艰辛,命运更为悲惨。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她们一出生便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她们的身上只挂着些破布,肚子盛着一碗或半碗粥,或者还有个六七个月的胎。她们得工作,得先尽着老的小的吃饱。她们浑身都是病,不到三十岁已脱了头发,可是一时一刻也不能闲着,从病中走到死亡;死了,棺材得去向‘善人’们募化”。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出了一批女性成功的形象,对她们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与悲悯。把这些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从而寄托老舍先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忍辱负重而难逃悲剧的命运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出身贫寒却美丽、善良、温柔的女子,如《微神》中纯洁动人的“她”,《骆驼祥子》中温柔善良的小福子,《柳家大院》中的童养媳,《也是三角》中的林姑娘,《老张的哲学》中的李静,《新时代的旧悲剧》中的小凤,《赵子曰》中的王女士等。她们默默承受着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即使身陷泥淖也没有泯灭掉美丽纯洁的灵魂。可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善待她们。她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和悲剧的一生。
  小福子被父亲卖给一名临时驻扎北平的军官,在受尽折磨蹂躏、一无所有地回到家时,父亲已经把卖她的200元钱挥霍完了。“看着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流尽了眼泪的小福子选择了牺牲自己的道路。“为教弟弟们吃饱”、为了自己的责任,小福子在人们的目光中胆怯、屈辱地活着,承受着孤苦无依的生活给予她的千斤重压。小福子真心喜欢样子,在祥子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可是祥子穷,他“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而期望将来“混好了”再来接她,就这样,小福子最后一次失去了逃脱地狱的机会,终于无法忍受那种非人的蹂躏上吊自杀了,毁灭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微神》中的“她”是“我”初恋的情人,可是我们的地位太悬殊了,没有能在一起。当“我”辗转回国后,却听到她为了活着被生活逼上了堕落的道路。当“我”找到她表示关心时,“她始终没正眼看我一次,虽然脸上并没有羞愧的样子,她也说也笑,只是心没在话与笑中,好像完全应酬我。”面对昔日的恋人,“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到从前的美丽与纯洁了,只能用笑来掩饰内心无法言表的伤痛。“她”最后也选择了死亡,想以此保存“她”在“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这就是当时太多的贫苦的女性命运的缩影。在她们身上承载着太多生活的重担,却生活得那么凄苦、那么没有任何尊严。
  
  粗鲁强悍而无法主宰的命运
  
  老舍先生笔下最成功的女性形象,除了贤良的女性之外,也有一系列悍妇的形象。这些形象也是老舍作品中最具生命力的形象群体之一。《柳屯的》中的“柳屯的”“脸上擦了一斤来的白粉,可是并不见得十分白;鬓角和眉毛都用墨刷得非常整齐;……眼睛向外弩着,故意慢慢地眨巴眼皮,恐怕碰了眼珠似的……”《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清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显然,老舍在描述这些悍妇的形象时,执意强化她们外貌上极端丑陋的一面,甚至不惜用了许多带有夸张性的、刻薄的语言,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凸显这一特点。
  “夏老头子的胡子已剩下很少,被‘柳屯的’给扯去了多一半。夏老太太给这个老婆跪着。夏大嫂已经分出去另外住。夏廉的牙齿都被巴掌煽了去……”“柳屯的”本来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被买到夏家的,但到夏家之后就“把夏家完全拿下来了”,她从控制夏家父子开始,随后又控制了全村的人。谁招惹了她,她马上破口大骂,她虐待夏家大太太,赶走了她和她的女儿们,甚至发展到赶走夏家老太爷。夏老爷也成了她的傀儡,她成了不可一世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极其恶劣的品行,粗野强暴,丝毫没有女性的善良温柔。
  虎妞是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又黑又丑,粗俗蛮横。老舍在对虎妞性格的刻画中,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了虎妞的男性化角色;二是突出虎妞作为一个泼妇、悍妇非常粗野,甚至还有几分市井无赖的个性特征;三是她的精明与狡诈。虎妞一直帮助父亲打理车厂,刘四爷也只想让虎妞帮着自己挣钱,对虎妞的婚姻并不关心。这种长期与车夫们打交道的生存方式,使她逐渐养成了粗门大嗓、强悍、粗犷的男性性格;求生存的本能也让她在经营中学会了商人的机智与狡诈。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中也没有忘记使用心计,以“有了”为武器要挟祥子,将自己的“爱”强塞给了祥子。为了嫁给祥子,她周密计划了和父亲的谈判,虽然失败了。却显示了她的不顾一切。但是由于经济地位的严重不平等,虎妞和祥子的婚姻是那么的不和谐。虎妞与祥子结婚,却并不想“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想接替父亲经营车厂,或者靠着她的那点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个小车主。她想和父亲和解,但刘四把车厂卖了一走了之,断了她的财路,这时的虎妞只好认命了。
  从作品里悍妇形象的塑造中,不难看 出老舍先生对这类形象的憎恶之情。这些应主要根植于老舍对传统的市民文化的某些认同和其潜隐的童年记忆。母亲和姐姐们的温和、贤良,姑母的好逸恶劳,刁难母亲,这些传统的价值判断和潜在的心理影响在老舍的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同时也不难看出,老舍刻画这些悍妇形象时所在的男性的角度和男权的立场。她们不仅不具有美好的外貌,性格也从根本上违背了男性对女性所框定的道德规范:温柔、善良、贤惠、吃苦忍让、恪守礼节。老舍批判她们的贪婪虚荣,好逸恶劳,粗野放荡,但同时又饱含着对她们真挚的同情。她们性格与心理的形成是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共同结果,“柳屯的”在屯里无人敢惹,可是出了此地她只能束手无策,被关在了监狱里。虎妞再工于心计,也没有算到刘四会真的丝毫不顾父女之情。既然做了人力车夫的妻子,就逃不出车夫家庭生活的苦难悲剧。日子逐渐窘迫,临到生产连医生都请不起,最后被活活折磨死。在老舍的笔下,善良柔弱的女性要饱受折磨,强悍粗暴的女性也难逃厄运。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一生无疑是贫苦、羞辱、抗争而终至绝望的一生。这一切从根本上显示了她们命运和性格的悲剧性,也更有力地证实了她们是被世俗社会和传统文化所吞噬的牺牲品。老舍先生在完成她们悲剧命运展示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新旧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迷失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一直处于“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的地位上。老舍先生认同打破封建伦理束缚无疑是解决妇女问题的重要出路,同时老舍对妇女解放问题可以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性思考。老舍笔下不乏叛逆的女性形象,但他没有像丁玲、庐隐那样赋予人物自觉强烈的女性觉醒意识,也没有像茅盾那样让人物卷入时代的洪流,参与到社会革命斗争的实践当中,而是在世俗生活中让人物随命运沉浮,从而更多地让读者反省女性自身应克服的弱点。正如宋永毅所说:“老舍成熟期的爱情和婚姻描写,已有了某种理论的自觉。”老舍在他的作品中表明了克服自身弱点、争取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应该是妇女解放的第一步的观点。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受过教育,一开始也想过抗争,但是迫于传统势力的强大顽固而最终屈从。小学毕业后,为了不走妈妈的老路,“我”决心“不依赖任何人,我要自己挣饭吃。走了整整两天,抱着希望出去,带着尘土与眼泪回来。没有事情给我做。我才明白了妈妈,真的原谅了妈妈。妈妈所走的路是唯一的。……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赵子曰》中的谭玉娥,《新时代的旧悲剧》中的宋凤贞等。她们各自的经历并不相同,但却一样被那个时代裹挟着成了命运悲剧的主角,成了封建礼教、金钱和权势的牺牲品。对于没有任何经济保障的平民阶层的女性来说,人生命运从来都是不自主的,仿佛激流中的一叶浮萍,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方向,她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凄惨。而老舍的作品中那些生在富贵之家的女性虽然可以衣食无忧,没有在街头露宿的危险,但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取代经济地位的独立,她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充当了整个男权社会的点缀而已,她们只能作为装饰的花瓶置于屋子的一角,而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危及统治秩序时,她们就会被毫不留情地践踏与毁灭。对自幼生活在“阳光”中的“我”来说,“不但我是在阳光中,而自居是个明艳光暖的小太阳:我自己发着光。”“我”追求“理想的爱情”,寻找“理想的英雄”,但是“我”却喜欢享受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周围环境给“我”带来的物质享受与内心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形成了矛盾。“我”被父母逼婚,奢侈生活的诱惑终于使“我”放弃“爱的自由”,而嫁给了一个“顶有身份,顶有财产,顶体面,而且顶有道德”的“道德家”而满足自己对于“光明”的享受。婚后的状况却是物质的满足、精神的空乏以及内心欲望的不可遏制。同权贵相交来寻找安慰却被丈夫利用作为晋升的阶梯,“我”被激怒了,女性的自尊使“我”进行反抗,可是反抗的结果却导致了丈夫的身败名裂,“我”也失去了昔日的荣华。最后的“我”发出了悲愤的呐喊:“有志的女郎啊,看了我,你将知道怎样维持住你的身份,你宁可失了自由,也别弃掉了你的身份。自由不会给你饭吃,控告了你的丈夫便是拆了你的粮库我的将来,只有回想过去的光荣,我失去了明天的阳光。”“我”在彷徨之后。还是倒向了传统意识,终于认识到了身份要比自由重要。
  
  冲破封建枷锁后的无路可走
  
  《文博士》中的唐振华是一个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受过师范教育的女性。她裹着小脚,但她却没被裹住思想。她对自己、对别人、对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极明确的认识。她曾对文博士说:“我知道我长得不体面,资格低,我现在只想教小学生……我知道我的价值,不敢抬高自己。不肯轻看自己……我若是你,文博士,我就找点自己能做的事,把全力都拿出来,工作的本身就是最高的报酬,劳力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这些话反映出她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不虚伪不做作,具有进步的人生观。唐振华虽然具有健全的品格独立的意志,但她所处的那个黑暗时代却没有给予她一个有丝毫温情的处境。虽然她不依附于男性的权威、地位与尊严,可是在家中却受着势利的父兄的挤兑和冷眼,在社会上又受到以婚姻作为晋升阶梯的文博士之流的嘲讽和抛弃。不难猜测,如果她的故事继续下去,她或者向以父兄、文博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就范,走进世俗的婚姻,或者从家中出走,而结果只能是回去重蹈堕落的覆辙。,《老张的哲学》中的龙凤,她“不施铅华”、“野腔无调”,是一位较天然的女孩。可是她依然“脱不净那几千年传下来的‘爱’的束缚——‘爱’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龙凤最终屈从了父亲,成为“权钱交易”的砝码,牺牲了纯真的爱情。像李静、龙凤这类女性在追求自由、自我的道路上受到了腐朽势力、伦理道德的双重压迫,这些因素使她们在反抗社会黑暗势力,“挣脱旧我”的过程中表现出软弱和先天不足。同时,老舍也强调知识女性在试图自我独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努力中,取得经济地位的独立在抗拒金钱、权势等社会现实的摧残,冲破封建宗法制度上的重要性。
  老舍先生在他的女性形象塑造中始终是处于将“人”放在第一位的人道主义立场。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中,老舍说:“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做礼教的奴隶。”在老舍看来,婚姻+自由、妇女解放,首先应该是人的解放,人性意识的复归,老舍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替受封建意识毒害的人们伸冤诉苦,抨击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并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对那一时期的女性深层心理进行深入挖掘,期望以此唤醒女性“人”的意识的张扬和“人性”的复归。从而实现妇女解放的最根本和最实质性的问题。这些也应该是剖析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所得到的启示。
其他文献
1998年11月12日,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寻呼软件,这就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网络QQ聊天工具。在这短短的10年中,QQ传播以其优越性,占领了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本文站在传播学的角度,就QQ人际传播、群传播中的舆论领袖问题作简单的阐述,笔者认为,无论是在QQ人际传播中还是在QQ的群传播中
期刊
由共青团中央、水利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林业总局和全国青联共同组织开展的第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评选活动表彰会上,评委会给人选的石聚彬的评价是这样的:立志发展家乡特色产业,通过示范种植、科技引领、产业带动发展红枣种植与加工,开发特色品种的“枣乡小康领跑人”……  如果你走进新郑孟庄红枣科技示范园,到处都可以看到“让中国每一个家庭都能吃上新郑红枣”这样的标语,这是石聚彬的理想,更是石聚彬的雄
期刊
摘要:博客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网络为依托进行传播。而一本以博客为新闻来源的《博客天下》却从网上走下来,变成了一本纸质杂志,从表面上看是逆潮流而动,实际上仍是媒介融合的产物。本文将对《博客天下》内容形式和版面设计的创新之处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当前媒介融合的一些新特点。  关键词:博客新闻 杂志 媒介融合    博客新闻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出现于美国。在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8月的北京
期刊
近年来,虽然地方电视媒体的文艺节目渐成萎缩之势,但南阳电视台的电视文艺宣传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全台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电视文艺宣传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立足本土,面向市场,打造精品,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令同行们瞩目的突出成就:播出栏目的收视率一路走高,综艺活动好戏连台,电视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连年获得大奖。总结经验,有以下几点与同仁分享。    用文艺的形式拓展重要新闻的
期刊
摘要: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起步较晚,《观察与思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此类报道,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节目形式内容的浅显和粗疏也有待改进和精炼。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应运而生,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深度报道,对我国制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经过思考探索的调整期,报道在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关键词:我国 新闻舆论监督 电视深度报道发展历程    新闻
期刊
媒介素养的含义    “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导致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冲击。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D·汤普森以文学批评家的敏锐,观察到了这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在1933年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  中国最早对媒介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卜卫,他在1997年发表了一
期刊
摘要: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加尔文教及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霍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梦幻的结合表达了其非理性主义观,揭示了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等一切社会问题。霍桑把这一新的社会矛盾统一归结为一个抽象的“恶”,并认为要想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都需要从“恶”入手来拯救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以此达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暗合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同
期刊
摘要:通过概述DV的大众化影像工具与特性,面对数字化时代的DV校园影像文化的到来,指出目前对大学生DV校园影像文化跟踪与研究的欠缺,要求加强对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现象调查研究等。  关键词:大学生DV 校园 影像文化 调查研究    2008年最火的新词当然少不了“山寨版”,充斥于网络的“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新闻联播”、“山寨版春晚”、“山寨版小沈阳”……让人目不暇接,连正版的《新闻联播》
期刊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在舆论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新闻引导水平,就是要提高新闻评论的水平。  综观企业报,对新闻评论都十分重视,有的社长或总编辑亲自撰写重要评论,有的对新闻评论长规划、短安排,形成系列,造成强势,有力配合了企业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会写新闻评论,并以其力透纸背的深度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不断为新闻评论增添亮色,已成为企业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怎样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职工队伍的构成、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方式和对象发生了变化。面对企业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职工队伍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只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才能使思想政治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