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积跬步,只为那一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文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古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取仕也绵延数千年”,这充分佐证了学习的最高层次是写出好文章。要真正做好写作的教学,应充分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否则,学生一到写作时总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本人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一、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
  俗话说:积沙成山,积水成流。只有作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写出的文章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关于积累知识和生活体验,在此本人介绍一些做法:
  1.阅读课内书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知识
  初中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古有名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今有《春》、《苏州园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写景佳句进行归纳和积累。当学生在写作景物的文章时有样可摹、有词可用,就不会有无话可说、言不达意之感。
  2.从身边事体验生活。
  “生活”一词让学生倍感难以捕捉,教师应使之形象化,其实学习中遇到的事就是生活现象,这样把生活形象化,学生就能联想到:在家中、在田野里发生的事都是生活。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分析与总结:原来生活是如此五彩缤纷、原来这些事都是作文素材。这就避免了一件事写了五六年的现象,使文章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写起来就容易了、愿动手了。
  二、激发灵感
  写作不是砌房子,不是把一大堆的素材进行堆积的过程,写作需要用心选材、精心布局,更需要激发灵感。灵感对写作而言如此重要,灵感是什么?灵感,古人称之为:“灵气”、“神现”,心理学家称之为“顿悟”,精神分析学称之为“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激兴、是执着与智慧的化身、是由于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激发灵感的方法有:
  1.情景法
  情景可以触动人的心灵,使这一情灵一瞬间不期而至,会让写作者有许多话讲。如,初三年级了,每个同学都感到学习的迫切、离去的迫近,只要教师营造好这一情景。相信学生都会有感而发,本人就有几次这样的得意之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写的,而且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章。再如,在学习古诗时,诗中有许多对偶句、写景句,其中就有白香山的“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情此景不由触动学生新春之情,想到春节过后的大地,这样一想,就有了情景。进行拓展训练时,学生想到了春联,教师抓住契机引导,把这两句一改就有了一幅春联:“燕啄春泥送福至,莺争暧树报春来。”适此情景,教师再加以鼓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将大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此时一位住校生马上脱口而出“张大嘴巴吃饭,放平身子睡觉。”似乎有些俗,却是灵光一闪的杰作。
  2.图片法
  图片,老的图片,会把人从现实中拉回到过去中去,过去的喜悦、过去的心酸就会在那一刹那间在脑中如放映影片一样流过。写儿时的故事,若能收集到一些儿时的相片,则足以让学生回味,使他写下一篇好文章;写纪念抗战的文章时,若能收集到一些抗战的图片,使他们想到那段艰辛的历史、想到那艰辛岁月中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他们的先进事迹,此时下笔怎能无事可写。
  3.音乐法
  进入初中,许多同学都离开父母而住校,在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时,总会想到父母。而写作课中也有关于家人的写作任务,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教学,理应较为容易。若能恰当使用音乐,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使灵感这一精灵频频而至。在写母亲为全家的幸福而艰辛劳作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烛光里的妈妈》中品味母爱的伟大;在写父亲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父亲》的歌声中回味父爱的深沉。这样,学生还会无物可状、无言以对吗?
  总之,文章是任何一个时代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写作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唯一捷径。要顺利通过这一捷径而达到最高境界,需要人们不断地积累知识、认真地体验生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灵感这一精灵才会不期而至、才会频至,写作者才会愿意写作、也才会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高三作文复习中,许多高三学生觉得写作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平时的作文训练只是跟着感觉走,以致荒废时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因为作文写得不好而导致高考失败,留下遗憾。  其实备战高考,大有“作”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要检测考生的写作基本功和创造能力,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思想与文采等,如果不做相应的准备,赤手空拳上考场,作文自然收不到好效果。  四川省2016年将采用全国语文卷,作
期刊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我知,所以回望……  ——题记  镜头1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第一段旅程的起始与终结,忘了哪一天记忆开始萌芽,忘了哪一天已悄然离去。  不知什么季节,却是冷的,我走在那条路上,那条奶奶家唯一可以与外界相连的路,离开我的家乡。我路过一片菜园,儿时的佳肴,有着奶奶的播种、辛劳与收获,有着生生世世铭记不忘的可口与温度。我走近一方水田,这泥土中的欢乐与
期刊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声声慢》是必修四第二单元课文,本单元学习宋词,要求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词的声律之美,在理解内容时,领悟景与情浑然交融的意境。古典诗词是经典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改的深入,诗歌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关注。根据新课改精神,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走向智慧,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2
期刊
时间是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文人往往以水为喻,因水兴怀,抒发时间飞逝、青春难在、物是人非、时不我待的人生感慨。综观屈原之作,隐藏着一种浓郁的忧患意识,洋溢着悲剧情怀与悲剧色彩,时间意识可谓潜存于诗人的深层记忆里,庶几流贯于他所有的诗作之中。  一、屈原时间意识之表现  从外在形貌来看,自然之水奔流不息,当抽足再入时已非前水,与时间一样稍纵即逝,具有一去不复返的单向一致性。面对瞬息万变的流水,孔子曾经
期刊
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一句不算友善的话语:小学老师的特点,一个字“小”。  的确显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日里和小孩子打交道,而孩子的心底单纯,无邪,于是日复一日的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似乎就多了份纯真,少了些许的世故与圆滑,童心未泯,似乎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王”。而这,似乎与现实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同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似乎更加关注细节。关注小处。让孩子关注一片纸屑,关注小手和脖颈的卫生,关
期刊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要想使作文教学行之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注意: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写作文就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
期刊
学术界的习惯是,在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给事物下一个定义,来精确地概括它的含义,为研究圈定一个范围,可事实上大都是无奈之举。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意向性”的活动。语感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人与语言的关系:语感的第二特性  如果说非理性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察语感的存在状态,那么人与语言的关系表明了语感的动态存在状态,语感是如何鲜活地生存于世的。  语感的存在表现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中,语感是人的语
期刊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关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潜能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用心去耕耘学生心灵这块土地,自己的付出才会在来日结出丰硕的成果。而耕耘又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了解,逐步发现激趣的有利之机,才能在教学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必须注重读写结合”。本文就阅读如何高效的运用于写作之中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顺应形势、转变观念  《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写作素养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期刊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晕头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