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生生即该条理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蛇灰线”的篇章结构是崔树强新著《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一个突出特点。该书从纷繁复杂的书法美学论题中清理出“气”这样一条主线,然后以与“气”有关的概念和范畴为绾结点,再将书法美学的一般性命题分别部居,从而建立了一个颇为庞大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全书共十章,分别以气本、气象、气势、气脉、气韵、气化、气味、神气、逸气、养气,真是一“气”贯注。但是,贯注全篇的这一“气”在行文中又若隐若显、摇曳多姿如同“草蛇灰线”。这种结构方式具有以上两种结构方式的优点而克服了他们的不足,诚为独创。
  首先,崔著紧扣中国古典哲学中“气”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可谓是抓住了中国书法与哲学结合的一个关键。崔著认为:“‘气’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富特色的范畴,它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艺术问题。中国历代的哲学家几乎没有不谈‘气’的,中国的艺术也几乎没有不谈‘气’的。”其次,与当代一些流行的美学著作喜欢附会西方哲学不同的是,崔著立足中国文化的立场,反对将“中国的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精神的注脚”,强调不管是哲学还是艺术的“气”,都是“源自中国文化的一种广大深沉的生命精神”。正因为这样,他才能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书写经验,对于“那些因为中国文化‘气’的性质而产生的‘一笔书’、‘气脉不断’、‘笔断气连’、‘计白当黑’、‘金石气’、‘书卷气’‘气势’、‘气韵’、‘气脉’、‘气味’、‘逸气’、‘养气’等艺术问题进行具体而又深入的阐释。第三,崔著在处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时,明确“以书法脉络为中心”,“试图从书法中探寻深藏的美学内涵和哲学思想,不仅仅把书法作为中国美学精神和中国哲学特点的生动论证材料”。本书的题目定为《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正是将哲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撰述思想的最终落实和突出体现。
  在展开具体的章节时,崔著一方面注重纵向的逻辑推进,另一方面注重横向的开掘展拓;既有史的观念,也注意到点面结合。他在第一章“气本”中,拈提出几个层次:元气的观念,涉及到书法的生命本源问题;一气的观念,涉及到书法生命的整体性和气脉问题;阴阳二气相摩相荡,涉及到书法的造势和形式感问题;血气的观念,涉及到书法的点画线条如何被赋予生命感的问题;浩然之气的思想,则涉及到书法中人生境界和人格涵养的问题。这一章是全书的起点和基石,作者试图展开这样一幅画卷,一幅具有深沉的宇宙感和厚重的人生感、历史感的画卷。作者认为,人生是在历史中展开的,在书法中,不仅要涵摄一种人生感,还体现出一种历史感。但这种历史感,不是罗列人间的琐事,而是体现出一种永恒感。因为真正的历史感一定要超越历史,他是要洞见时间背后的永恒规律,即宇宙感,从而使得对抽象的形而上的追求,落实到人生中来,这样,宇宙、历史、书法、人心,就成为了一个浑然整体。所以说,气的宇宙观念,培植了中国书法的本源思想。这一章为后来的章节拓展出广阔和深远的空间,形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般的气势。在后来的诸多章节里,作者还尽量采取一种横向比较的方法。其中不仅涉及到中国艺术精神和哲学观念的比较,而且在中国不同艺术门类的内部也进行尽可能的比较。比如,在气势一章中,则通过书法和兵法之间在排阵造势上的关系,来讨论书法中势的问题。在气脉一章中,涉及到书法和舞蹈所共通的“飘带精神”,书法和中医中“血脉”问题,书法和堪舆学中“龙脉”问题等。在气化一章中,涉及到书法和绘画以及中国其他艺术在处理空白问题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等等。可谓剥茧抽丝、涉笔成趣。崔著的叙述语言富有诗意,充满了激情,是哲思的艺术化表达。这一点很有些像宗白华的文风。
  崔著有许多观点颇为耐人寻味。作者指出“中国书法的闷葫芦,就在于气的问题”。在“气脉”一章中,作者讨论了书法作品中的联系性、整体性和秩序性的问题。“一切都在联系中存在,生命是流动性的绵延;一切都在秩序中存在,举生生而该条理。而在表现这种生命联系和秩序方面,中国的毛笔堪称一件无可匹敌的工具。”而最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是他拈出的中国书法的“飘带精神”,作者写道:“作为最抽象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用线条来表现,它和中国绘画和舞蹈一样,最能象征人们深心中不可言状的心灵姿态与生命精神的律动。”“中国书法是线条的王国,它把汉字的点画化为飞舞的线条,重视线条的流动性和整体感,因此倾向于一种舞蹈的意味。”这些表述背后都蕴藏着作者思考的艰辛和表达的智慧。
  中国书法的许多范畴都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面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过,也许是由于太过关注“气”的缘故,作者在论述中有时候难免取其一点而不及其余。在“气韵”一章中,作者认为“一切艺术的闷葫芦都是气韵问题”。这诚然有理,但是在解释“气韵”为何物时,更多关注的是气的特征,而忽视了韵的本质。范温指出“自三代秦汉,非声不言韵;舍声言韵,自晋人始;唐人言韵者,亦不多见,惟论书画者颇及之。至近代先达,始推尊之以为极致。”范温是宋代人,他敏感地注意到“韵”这一美学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宋代“始推尊之以为极致”的现象,经过一番分析辩难之后,他指出“有余意之谓韵”。崔著阐释道:“可见韵是在声音之外,是指声音的节奏有一种暗示的惯性,提醒着这一生命节奏的延续,我称之为‘节奏的暗示’,也就是有余味。”崔著在另外一个地方又指出:“书法中重视韵,就是重视由线条内部的节奏所生发、而荡漾于线条之外的一种节奏的暗示,以及这种节奏和律动背后所折射的生命情愫。”又说:“韵的核心是节奏问题”。可以看出,崔著对于韵的理解植根于“节奏”之上。
  崔著以他富于创造的精神和深厚的学力,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书法美学世界,为众人所瞩目,为我所钦佩。我与树强兄是好友,他的才识均高出我许多,以上是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写在这里向树强兄和各位方家求教。
   (作者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任军伟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函数复习课”的教学中,巧妙设计递进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旨在让学生在思维互补中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方法的习得,领会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学生发展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
期刊
宋高宗崇慕古人,其《思陵翰墨志》末篇有云“至秦汉而下诸人,悉胸次万象,布置模范。想见神游八表,道冠一时。或帝子神孙,廊庙才器,稽古入妙,用智不分,经明行修,操尚高洁,故能发为文字,照映编简。至若虎视狼顾,龙骇兽奔,或草圣草贤,或绝伦绝世,宜合天矩,触涂造极。非夫通儒上士讵可语此。岂小智小私,不学无识者可言也”。宋人已有叹如此,后人对之,媿怍当益愈于前人。思陵每言本朝士人自国初至今,殊乏以字画名世,
期刊
问:除了汉字在中国的崇高地位外,您认为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答:毛笔和宣纸。中国的诗、书、画常常统一在一张作品中,西方国家没有这种形式。除了美学上的原因,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大家又常常忽略的物质因素,那就是中国的毛笔和宣纸对中国书法的影响。西方人很重视工具,把工具分得很细,写字用鹅毛笔和书写纸,画水彩用水彩笔和水彩纸,画油画有油画笔和油画布,而且工具又不断地更新,他们最早的纸应该
期刊
摘 要:文章就一道中考压轴题的最后一问进行解题教学尝试,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探讨,剖析学生思路受阻的原因,真实还原学生解题时面临的难点和盲点. 根据试题所蕴含的核心概念及其外延展开教学设想,设计系列问题推动教学探究,旨在逐一突破难点,并提炼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与基本“套路”,努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题教学;精准设计;教学设想  中考压轴题的最后一问通常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综
期刊
在当代艺术界,张子康与他的团队已然成为一个“传奇”。他们塑造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准的中国第一所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物,是中国艺术界正在上演的一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美术馆,不断演绎着关于当代艺术的事件与事物,无论陈述也好,隐喻也罢,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件最具规模、最具“当代”意味的中国艺术作品。  做大事业,形诸所以,必然劳累奔忙。故此,古语有“天将降大任
期刊
摘 要: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格点试题中渗透着对于几何直观能力的深度考查,通过对格点试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剖析几何直观能力在格点试题中的表征,即目标定位和价值导向,能带来更有价值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几何直观;格点试题;画图操作;图形变换;数形结合;分类意识  近年来,以“格点”为背景的试题以其考查范围广、知识覆盖面大、思维含量高、蕴涵多种数学思想,以及区分度明显等特征,越
期刊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主要手段的艺术,但在由书写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今天的书法史研究越来越支持以下的观点:视觉性的因素只是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最关键因素。关于这一点,古代书论中常说的“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句话已表达的非常充分,就是书法的形式来源取诸世间万物之理而非完全依靠眼睛。书法史的例证也一再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中国古人的阴阳哲学—作为一种民族性的思维方式它深刻地影响了由汉字书
期刊
摘 要: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概念的高度概括. 中考数学文化试题体现了新时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彰显了数学文化内涵的整体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教育价值. 文章从中外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外数学家优秀成果、古代生产生活、数学名题、当代科技文化和数学图形六个方面,分析2020年中考数学文化试题的命题特色,挖掘数学文化试题的命题思想及教育价值,为如何命制新颖的中考数学文化试题提供
期刊
点击理由    杨中良的绘画,信笔写就,笔触空灵简净,清脱通畅,有如解牛的庖丁,“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笔到意行,游刃有余。至于其写松,该是中岁之体,干劲而枝繁,一冠清荫靡靡生凉;其写水,该是泉潭之流,波闲而浪静,一泓清气幽幽而来;其写屋,该是林下之筑,脊卧而檐低,彭泽石湖草屋之状;其写人,该是隐逸之士,体曲而面丰,香山六一清躯之形。以适情快意的笔墨来写物,约略物之神采,而不做繁缛的皴染
期刊
因为三门峡毕竟距离郑州较远,更因为不事张扬,樊贵敏虽身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协助主席主持日常工作,然而他的“出镜率”并不是很高,不是那种“风云人物”。他的性格真率豪爽,缜密藏于内,而诚挚宣于外,饶有古风。他能克己,不循私,对人事、艺术,一以贯之,因而有号召力,时日既久,在三门峡的青年书法家中,渐渐形成了“带头大哥”的意思。工作上的事,他敢安排,安排了能落实;艺术上的事,他敢批评,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