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钻灰塞施工方法简单,管柱轻不能防顶,极易发生顶钻事故,乃至发生井喷造成严重的后果。本课题对长停井钻灰塞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多次实践,在2006年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及时进行改进与创新,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长停井 钻顶塞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E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28-02
前言
2006年以来,根据油田开采的需要,采油厂开始把多年前封掉的油水井重新恢复注采,钻顶塞施工工艺应运而生。由于前几年没有合适的防顶钻、防井喷工艺、工具,在钻穿第一个灰塞时经常发生顶钻、油管从井内飞出现象,在钻穿下部灰塞时则容易发生井喷污染事故。我们立足实际,积极与各级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在长期实践中研究总结制定出了一套完善、成熟的钻顶塞防顶、防喷工艺流程,在2006年的14口恢复躺井施工中有6口井顶钻、8口井井喷预兆,由于应用了这套工艺,有效的控制了顶钻及井喷事故的发生。
1、传统钻顶塞施工方法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需对某口井进行临时封井,一般的做法是在井内注俩段水泥塞:一是在开采层上、水泥返高以下之间井段打一段水泥塞;二是在离井口30-100m处注一段水泥塞。离井口30-100m处水泥塞即为顶塞。由于一些井下部灰塞注的不合格,导致不密封,长期封存,在顶塞下部形成高压油气区。需恢复井生产时,需要钻掉封井灰塞,传统钻顶塞施工方法是:套管四通+防喷器—啭盘,用150型通井机链条带动转盘施工,套管两侧接放喷管线。这种施工方法由于管柱较轻不能防顶,极易发生顶钻事故,乃至发生井喷造成严重的后果(见图1)。
2、钻顶塞工艺的改进
如何在传统的钻塞工艺基础上来解决防顶钻现象的发生,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改进钻塞管柱结构:淘汰传统机械式钻盘,采用螺杆钻下带三牙轮钻头+螺杆钻+钻挺的管柱,为下步防顶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研究出“四级防顶”措施很好解决了顶钻事故的发生。
一级防顶:防喷器闸板施工中处于半关状态,微接触油管,达到防顶。(见图片2)二级防顶:防顶卡盘由壳体、自封胶皮和卡瓦、卡瓦销子四部分组成,施工中卡瓦销子紧锁,卡瓦紧贴油管外壁,油管只能下行,不能上移,起到防顶作用。(见图片3)三级防顶:防顶法兰内径小于油管节箍外径,略大于油管本体外径,油管节箍不能通过,起到防顶作用。(见图片4)
四级防顶:防顶卡瓦+羊角吊卡固定在离井口0.5-1米高的管柱上,通井机通过钢丝绳给管柱施加压力,起到防顶作用。制定了三项防喷措施:第一项防喷措施:施工过程中,防喷器闸板处于半关状态,微接触油管,封闭油套环空防井喷。第二项防喷措施:压井管线、套管放喷管线同时放喷及时降低油套环空压力,阻止井喷的发生。第三项防喷措施:压井管线泵入压井液控制井内压力,油管放喷管线连接进站管线卸压,起到防喷作用。
3、施工基本步骤
施工准备;在油套上安装压井、放喷管线;安装经试压合格的防喷器和防顶卡盘装置(新自封芯子);安装连接地面流程在地面先将安装油管旋塞的水龙头与油管、水龙带连接;水泥车与水龙带之间用1-2根油管连接,中间接高压三通和2个闸门,油管用地锚固定,水泥车出口处串接地面过滤器(见图5)。
TeL施工钻柱:钻柱结构自下而上为:钻头+螺杆钻+φ105mm钻铤+缓冲短节+钻杆(油管)+钻杆旋塞(油管旋塞)。安装井口防顶装置:在地面所下钻柱上扣好吊卡,挂上吊环,吊卡下安装一个防顶卡瓦。钻柱接箍上连接油壬,通过活动弯头和水龙带与泥浆泵车相连接,并在泥浆泵车出口处串接地面过滤器。7/8钢丝绳一头穿过羊角吊卡耳朵并固定另一头通过地滑车,缠在通井机滚筒上。上提单根,通井机放钢丝绳直到单根上好扣。缓慢下放管柱至遇阻深度;距防顶卡盘上平面1m处,卡紧加压卡瓦,扣好羊角吊卡。
4、施工操作
开泵循环正常后慢慢下放钻具,排量控制在50-600L/min。关防喷器,使防喷器处于半开状态。接触至钻柱本体,可防接箍外出。同时启动通井机,缓慢拉紧钢丝绳,加压30-40KN,并与钻具同步下放、当管柱接箍下行过防顶卡盘要及时锁上卡盘;每钻进3-5m后,同时进行以下操作:通井机缓慢回放钢丝绳;缓慢上提油管,上提速度略小于钢丝绳回放速度。提出油管3-5m,观察钻柱是否有上顶现象。若无上顶现象,划眼后继续钻进。若有上顶现象,通井机拉紧钢丝绳进行循环洗井、减压至正常后,继续钻进。重复步骤3-4直至钻透灰塞前5-6米时,防顶卡瓦和羊角吊卡交替上移0.5-1米直到钻透灰塞。洗井,大排量洗井2周、洗井液量为井筒容积1.5-2倍。
5、施工时安全技术:
施工前查清井况井史资料,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人员清楚施工步骤及方法;整个施工过程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进入井场施工车辆必须配戴防火罩,泥浆泵车、罐车停在距井口20米以外,处于上风口。泥浆泵车出口接2根N80中73mm内加厚油管并连接35MPa高压三通,三通出口接250型闸门,闸门外接出放喷管线,并用地锚固定。压井、防喷管线必须用地锚固定;防顶卡盘施工全过程处于锁紧状态;压井、防喷、循环管线水龙带使用前要进行试压,拴保险绳,循环管线无刺漏,工作压力低于水龙带安全工作压力;钻压不能过大,控制在3-50KN,防止蹩泵、钻柱反转;除井口操作人员外,其余人员远离井口25m以外;接换单根时,要彻底循环洗井,确认进出口排量一致后,方可卸卡瓦。安装防顶卡瓦时,施工人员注意卡瓦牙受力方向。
6、结论
通过该工艺应用可以解决传统工艺不能解决的反加压问题,由通井机根据灰塞的软硬程度任意调整吨位;该工艺采用了“四级防顶措施三级防喷措施”,解决了顶钻井喷事故的发生。当顶钻时,防顶卡盘、卡瓦、钢丝绳同时工作,不存在冒险作业,增加了安全系数。今年从2月份以来作业一处作业一大队在文留油田已施工了11口井,口口成功,日增油50噸。尤其在文92-71施工时,当钻开顶塞、压力就急剧上升达到14MPa。及时启动该工艺流程,有效地防止了井喷顶钻事故的发生;但该措施存在防顶措施烦琐、钻压控制不准、换单根时,卡瓦牙块在作业过程中易失效等问题和风险,我们以后将继续研究和改进(见图6)。
[关键词]长停井 钻顶塞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E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28-02
前言
2006年以来,根据油田开采的需要,采油厂开始把多年前封掉的油水井重新恢复注采,钻顶塞施工工艺应运而生。由于前几年没有合适的防顶钻、防井喷工艺、工具,在钻穿第一个灰塞时经常发生顶钻、油管从井内飞出现象,在钻穿下部灰塞时则容易发生井喷污染事故。我们立足实际,积极与各级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在长期实践中研究总结制定出了一套完善、成熟的钻顶塞防顶、防喷工艺流程,在2006年的14口恢复躺井施工中有6口井顶钻、8口井井喷预兆,由于应用了这套工艺,有效的控制了顶钻及井喷事故的发生。
1、传统钻顶塞施工方法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需对某口井进行临时封井,一般的做法是在井内注俩段水泥塞:一是在开采层上、水泥返高以下之间井段打一段水泥塞;二是在离井口30-100m处注一段水泥塞。离井口30-100m处水泥塞即为顶塞。由于一些井下部灰塞注的不合格,导致不密封,长期封存,在顶塞下部形成高压油气区。需恢复井生产时,需要钻掉封井灰塞,传统钻顶塞施工方法是:套管四通+防喷器—啭盘,用150型通井机链条带动转盘施工,套管两侧接放喷管线。这种施工方法由于管柱较轻不能防顶,极易发生顶钻事故,乃至发生井喷造成严重的后果(见图1)。
2、钻顶塞工艺的改进
如何在传统的钻塞工艺基础上来解决防顶钻现象的发生,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改进钻塞管柱结构:淘汰传统机械式钻盘,采用螺杆钻下带三牙轮钻头+螺杆钻+钻挺的管柱,为下步防顶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研究出“四级防顶”措施很好解决了顶钻事故的发生。
一级防顶:防喷器闸板施工中处于半关状态,微接触油管,达到防顶。(见图片2)二级防顶:防顶卡盘由壳体、自封胶皮和卡瓦、卡瓦销子四部分组成,施工中卡瓦销子紧锁,卡瓦紧贴油管外壁,油管只能下行,不能上移,起到防顶作用。(见图片3)三级防顶:防顶法兰内径小于油管节箍外径,略大于油管本体外径,油管节箍不能通过,起到防顶作用。(见图片4)
四级防顶:防顶卡瓦+羊角吊卡固定在离井口0.5-1米高的管柱上,通井机通过钢丝绳给管柱施加压力,起到防顶作用。制定了三项防喷措施:第一项防喷措施:施工过程中,防喷器闸板处于半关状态,微接触油管,封闭油套环空防井喷。第二项防喷措施:压井管线、套管放喷管线同时放喷及时降低油套环空压力,阻止井喷的发生。第三项防喷措施:压井管线泵入压井液控制井内压力,油管放喷管线连接进站管线卸压,起到防喷作用。
3、施工基本步骤
施工准备;在油套上安装压井、放喷管线;安装经试压合格的防喷器和防顶卡盘装置(新自封芯子);安装连接地面流程在地面先将安装油管旋塞的水龙头与油管、水龙带连接;水泥车与水龙带之间用1-2根油管连接,中间接高压三通和2个闸门,油管用地锚固定,水泥车出口处串接地面过滤器(见图5)。
TeL施工钻柱:钻柱结构自下而上为:钻头+螺杆钻+φ105mm钻铤+缓冲短节+钻杆(油管)+钻杆旋塞(油管旋塞)。安装井口防顶装置:在地面所下钻柱上扣好吊卡,挂上吊环,吊卡下安装一个防顶卡瓦。钻柱接箍上连接油壬,通过活动弯头和水龙带与泥浆泵车相连接,并在泥浆泵车出口处串接地面过滤器。7/8钢丝绳一头穿过羊角吊卡耳朵并固定另一头通过地滑车,缠在通井机滚筒上。上提单根,通井机放钢丝绳直到单根上好扣。缓慢下放管柱至遇阻深度;距防顶卡盘上平面1m处,卡紧加压卡瓦,扣好羊角吊卡。
4、施工操作
开泵循环正常后慢慢下放钻具,排量控制在50-600L/min。关防喷器,使防喷器处于半开状态。接触至钻柱本体,可防接箍外出。同时启动通井机,缓慢拉紧钢丝绳,加压30-40KN,并与钻具同步下放、当管柱接箍下行过防顶卡盘要及时锁上卡盘;每钻进3-5m后,同时进行以下操作:通井机缓慢回放钢丝绳;缓慢上提油管,上提速度略小于钢丝绳回放速度。提出油管3-5m,观察钻柱是否有上顶现象。若无上顶现象,划眼后继续钻进。若有上顶现象,通井机拉紧钢丝绳进行循环洗井、减压至正常后,继续钻进。重复步骤3-4直至钻透灰塞前5-6米时,防顶卡瓦和羊角吊卡交替上移0.5-1米直到钻透灰塞。洗井,大排量洗井2周、洗井液量为井筒容积1.5-2倍。
5、施工时安全技术:
施工前查清井况井史资料,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人员清楚施工步骤及方法;整个施工过程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进入井场施工车辆必须配戴防火罩,泥浆泵车、罐车停在距井口20米以外,处于上风口。泥浆泵车出口接2根N80中73mm内加厚油管并连接35MPa高压三通,三通出口接250型闸门,闸门外接出放喷管线,并用地锚固定。压井、防喷管线必须用地锚固定;防顶卡盘施工全过程处于锁紧状态;压井、防喷、循环管线水龙带使用前要进行试压,拴保险绳,循环管线无刺漏,工作压力低于水龙带安全工作压力;钻压不能过大,控制在3-50KN,防止蹩泵、钻柱反转;除井口操作人员外,其余人员远离井口25m以外;接换单根时,要彻底循环洗井,确认进出口排量一致后,方可卸卡瓦。安装防顶卡瓦时,施工人员注意卡瓦牙受力方向。
6、结论
通过该工艺应用可以解决传统工艺不能解决的反加压问题,由通井机根据灰塞的软硬程度任意调整吨位;该工艺采用了“四级防顶措施三级防喷措施”,解决了顶钻井喷事故的发生。当顶钻时,防顶卡盘、卡瓦、钢丝绳同时工作,不存在冒险作业,增加了安全系数。今年从2月份以来作业一处作业一大队在文留油田已施工了11口井,口口成功,日增油50噸。尤其在文92-71施工时,当钻开顶塞、压力就急剧上升达到14MPa。及时启动该工艺流程,有效地防止了井喷顶钻事故的发生;但该措施存在防顶措施烦琐、钻压控制不准、换单根时,卡瓦牙块在作业过程中易失效等问题和风险,我们以后将继续研究和改进(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