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7月16日“江苏—绵竹中小学生手拉手、同成长”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上第一次见到陈思思的。思思作为四川绵竹地区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脸上洋溢着自信纯真的笑容。两个月前的那场牵动世界的大灾难似乎并未在这个13岁的女孩身上留下多少不幸的印迹。“我们一定会挺起胸膛,战胜困难,努力学习,锻炼自己,长大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了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思思是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教育中心初一(4)班的学生,7月中旬,她和家乡其他49名同学一起来到江苏宜兴参加两地学生夏令营活动。思思所在的汉旺镇教育中心是绵竹最大的乡镇学校,然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所距汶川县映秀镇30公里的学校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所有的校舍在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回忆起两个月前的那场大地震,思思已经很平静了。5月12日下午两点多,思思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她感觉课桌猛然晃动起来,起初她还以为是哪个男生恶作剧,随即就有同学大喊起来:“地震了!大家快跑!”思思和同学们下意识地往教室外冲,下楼时,屋顶和墙壁不时有石灰块落下,等他们跌跌撞撞地冲到操场时,整幢教学楼已经岌岌可危。由于极度的紧张和惊恐,思思的哮喘病突然犯了,呼吸非常困难。危急中,老师和同学忙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幸好治疗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重新回到学校时,思思的爸爸也赶到了,父女相见,悲喜交加。因为担心妈妈的安危,他们急忙往家赶,一路上,只见许多房屋都成了废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思思的心里更加难过与忐忑。艰难地走到了自己家门口,思思和爸爸惊喜地发现,自己家的房子没有倒塌。很快,在屋子后面思思看到了妈妈的身影,一家三口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劫后余生,沒有什么比家人团圆更幸福的事了。因为震后饮用水紧张,那天的晚饭,妈妈只煮了一锅素面,而且面还是糊的,但思思觉得那锅面特别香。
虽然自己家的房子没倒,但也成了危房,而且余震频频发生,思思和全村人都住进了政府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学校也成了一片废墟,思思和同学们在临时的帐篷教室里复课了一个星期,2008年春学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震后半个多月,思思从同学那里得知,离她家不远的武都镇九岭村灾民临时安置处需要义工,她立刻有了想去的念头。想到地震时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照顾,前来救灾的战士们辛苦的劳动,以及各方志愿者无私的付出,思思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力。家人对思思的想法也很支持。
思思说,现在回想起来,当义工的一个多月让她受益匪浅,也让她终身难忘。每天早上不到6点,思思就起床了。7点钟,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半小时后到达安置点。这个安置点接纳的都是一些老人和病人。思思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系上围裙,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在临时食堂帮老人们打饭,对前来打饭的每个人都热情地招呼:“你好,欢迎前来用餐。”因为工作的一身行头,思思常常热得汗如雨下。等所有人吃过后,他们才能吃上饭。吃过饭后,思思又得立马帮忙收碗,洗碗。一日三餐,都是如此。除了当好“伙夫”外,思思还要帮生病的老人去帐篷医院挂号拿药。震后灾区的灰尘特别大,常常是一辆车经过后,漫天尘土,让人睁不开眼。但为了这些孤寡的老人,思思觉得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根本算不了什么。
已经是初夏时节,白天的临时帐篷里非常热。忙完活后,思思会给老人们扇扇风,陪他们聊聊天。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更需要的可能是心灵的慰藉。思思大部分时间是当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偶尔她也会讲些笑话逗老人们开心。安置点里有一个可怜的老婆婆,儿女都在地震中遇难了。思思对她特别关心,常常安慰她,还帮她剪指甲。老婆婆多次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天的工作忙完,往往已是晚上8点。思思拖着疲惫的身体骑车回家,到家后总要躺下歇一会儿才缓过劲来。有时候回来得早些,她还会帮爸爸妈妈做晚饭。身体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却很充实快乐。
回顾过去的这场恐怖的灾难,思思乐观地告诉我,虽然失去了舒适的家,也失去了美丽的学校,但是她从灾难中也收获了很多。她比以前更懂得感恩与珍惜,更爱自己的父母,也更加自立和坚强。而且她还惊奇地发现,以前自己很内向,怕和陌生人说话,可现在变得开朗了,爱与人聊天了,她觉得这一点可能得益于她的这段义工经历。
采访时,夏令营活动中和思思在一个陶艺小组的两个宜兴外国语学校的女生对思思的经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们很认真地倾听我和思思的谈话,深深地被思思的坚强与乐观感染着。和思思结对的宜兴女孩叫华梦颖,她俩认真地在共同制作的紫砂壶上刻上了两人的名字,还在壶底写下了3个字“莫相忘”。两个可爱的女生一起捧起了这个象征两人纯洁友谊的紫砂壶,在镜头前留下了快乐永恒的瞬间。
和思思分别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个可爱的女孩,想她这会儿应该已在新的校园新的教室里学习了吧,她的生活也应该渐渐回复到往日的宁静与平和了吧。夏令营开营仪式上悬挂的横幅上有一句话,寓意很深刻,一直印在我的脑海,把它送给思思和所有灾区的同学:“把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思思是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教育中心初一(4)班的学生,7月中旬,她和家乡其他49名同学一起来到江苏宜兴参加两地学生夏令营活动。思思所在的汉旺镇教育中心是绵竹最大的乡镇学校,然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所距汶川县映秀镇30公里的学校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所有的校舍在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回忆起两个月前的那场大地震,思思已经很平静了。5月12日下午两点多,思思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她感觉课桌猛然晃动起来,起初她还以为是哪个男生恶作剧,随即就有同学大喊起来:“地震了!大家快跑!”思思和同学们下意识地往教室外冲,下楼时,屋顶和墙壁不时有石灰块落下,等他们跌跌撞撞地冲到操场时,整幢教学楼已经岌岌可危。由于极度的紧张和惊恐,思思的哮喘病突然犯了,呼吸非常困难。危急中,老师和同学忙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幸好治疗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重新回到学校时,思思的爸爸也赶到了,父女相见,悲喜交加。因为担心妈妈的安危,他们急忙往家赶,一路上,只见许多房屋都成了废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思思的心里更加难过与忐忑。艰难地走到了自己家门口,思思和爸爸惊喜地发现,自己家的房子没有倒塌。很快,在屋子后面思思看到了妈妈的身影,一家三口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劫后余生,沒有什么比家人团圆更幸福的事了。因为震后饮用水紧张,那天的晚饭,妈妈只煮了一锅素面,而且面还是糊的,但思思觉得那锅面特别香。
虽然自己家的房子没倒,但也成了危房,而且余震频频发生,思思和全村人都住进了政府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学校也成了一片废墟,思思和同学们在临时的帐篷教室里复课了一个星期,2008年春学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震后半个多月,思思从同学那里得知,离她家不远的武都镇九岭村灾民临时安置处需要义工,她立刻有了想去的念头。想到地震时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照顾,前来救灾的战士们辛苦的劳动,以及各方志愿者无私的付出,思思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力。家人对思思的想法也很支持。
思思说,现在回想起来,当义工的一个多月让她受益匪浅,也让她终身难忘。每天早上不到6点,思思就起床了。7点钟,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半小时后到达安置点。这个安置点接纳的都是一些老人和病人。思思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系上围裙,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在临时食堂帮老人们打饭,对前来打饭的每个人都热情地招呼:“你好,欢迎前来用餐。”因为工作的一身行头,思思常常热得汗如雨下。等所有人吃过后,他们才能吃上饭。吃过饭后,思思又得立马帮忙收碗,洗碗。一日三餐,都是如此。除了当好“伙夫”外,思思还要帮生病的老人去帐篷医院挂号拿药。震后灾区的灰尘特别大,常常是一辆车经过后,漫天尘土,让人睁不开眼。但为了这些孤寡的老人,思思觉得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根本算不了什么。
已经是初夏时节,白天的临时帐篷里非常热。忙完活后,思思会给老人们扇扇风,陪他们聊聊天。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更需要的可能是心灵的慰藉。思思大部分时间是当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偶尔她也会讲些笑话逗老人们开心。安置点里有一个可怜的老婆婆,儿女都在地震中遇难了。思思对她特别关心,常常安慰她,还帮她剪指甲。老婆婆多次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天的工作忙完,往往已是晚上8点。思思拖着疲惫的身体骑车回家,到家后总要躺下歇一会儿才缓过劲来。有时候回来得早些,她还会帮爸爸妈妈做晚饭。身体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却很充实快乐。
回顾过去的这场恐怖的灾难,思思乐观地告诉我,虽然失去了舒适的家,也失去了美丽的学校,但是她从灾难中也收获了很多。她比以前更懂得感恩与珍惜,更爱自己的父母,也更加自立和坚强。而且她还惊奇地发现,以前自己很内向,怕和陌生人说话,可现在变得开朗了,爱与人聊天了,她觉得这一点可能得益于她的这段义工经历。
采访时,夏令营活动中和思思在一个陶艺小组的两个宜兴外国语学校的女生对思思的经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们很认真地倾听我和思思的谈话,深深地被思思的坚强与乐观感染着。和思思结对的宜兴女孩叫华梦颖,她俩认真地在共同制作的紫砂壶上刻上了两人的名字,还在壶底写下了3个字“莫相忘”。两个可爱的女生一起捧起了这个象征两人纯洁友谊的紫砂壶,在镜头前留下了快乐永恒的瞬间。
和思思分别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个可爱的女孩,想她这会儿应该已在新的校园新的教室里学习了吧,她的生活也应该渐渐回复到往日的宁静与平和了吧。夏令营开营仪式上悬挂的横幅上有一句话,寓意很深刻,一直印在我的脑海,把它送给思思和所有灾区的同学:“把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