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21世纪初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增加城市魅力,已成为城市规划者的重要任务。而节事活动是保存传统文化、创造城市特色的一个有显著成效的手段。本文以沧州国际武术节为例,回顾沧州国际武术节的发展历程,通过阐述节事活动、传统文化与城市自身特色的联系,研究大型节事活动主题策划、项目创意设计以及相关因素,挖掘活动开发的一些成功因素,分析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各种效应,预见未来节事活动的美好前景,最后提出了关于提升节事效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节事活动;沧州国际武术节
1.城市与节事活动的关系
城市化是21世纪初世界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全球进入网络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加速世界城市化的进程,21世纪必将是城市经济的时代,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将突出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如何增加城市的魅力,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其中,节事活动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选项之一。“节事” 一词来自英文的“event”,有“事件、活动、节庆”等多方面的含义。节事活动是指城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广义的角度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新时期创建的各种节日,以及具有特色的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城市节事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侧重于传统文化、艺术、宗教的祭祀、节日庆典、文化艺术节等(Festival),二是侧重于现代交流的会展业(Event),如体育比赛、工业博览会,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展览会、交易会等等。
节事活动的成功,在于如何唤起民众注意,如何创造独特性和人气的维持。[1]节事活动不仅蕴含了众多商机,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舞台。 随着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大,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挖掘城市资源,全力打造城市节事品牌,已成为各个城市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提高凝聚力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试以沧州国际武术节为例,全方位分析节事活动的策划和效应。
2.沧州国际武术节研究
2.1城市概述
沧州是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武术门派众多,名家辈出,武术的影响力从古到今,驰名中外。沧州武术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典型缩影,是古老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作为河北弥足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武术在沧州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全市武术爱好者已达100多万人,沧州武师赴外讲学和外国学员来沧州学武的,涉及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于1989年的沧州武术节,经过20多年发展壮大,已成为备受国际武术界瞩目的武林盛会,也是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文化品牌。
2.2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
沧州武术节从第八届开始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武术类节庆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武术协会、河北省体育局、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沧州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武术盛会,于2010年10月9日至11日在河北省沧州市隆重举办。
3.武术节效应
3.1经济效应
市领导多次强调,把武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历史性责任。沧州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节事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2.2亿元、占地100多亩、拥有5000多个座席的沧州体育馆,以及与之相邻的拥有展览馆、会议馆各3.6万平方米的沧州国际会展中心,都让中外来宾交口称赞。这些场馆使市区的重大体育赛事、经贸活动、大型展会有了专业场所。通过举办活动,这些场馆也真正发挥了作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收益。
3.2文化效应
武术节告诉我们,经济与文化从来就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补充而难以替代的联系,即所谓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效应”。节事活动自身既有促进文化繁荣的意义,同时又是发展区域经济服务的手段。
3.3社会效应
沧州武术节致力于把沧州打造成为全国武术发展的战略高地和国际武术交流合作区,展现沧州武术包容开放、融通超越的品格,扩张沧州武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活动,全面展示了沧州的魅力,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沧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初步形成了城市品牌,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提升沧州节事活动效应的几点建议
4.1加强政府支持,完善节事活动的市场运作机制
滄州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武术节的支持力度。借鉴一些成功节事活动的经验,如北京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之所以具有国际影响,在于其确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遵循了节事市场的规律。这样,行政主导变为市场主导,政府在宏观上加以引导,强化服务,为整个节日打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努力改变“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的陈腐模式,倡导降低节事运作成本,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居民参与,还节于市民和游客。
4.2整合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沧州旅游形象
节事活动对旅游业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沧州的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海丰镇遗址、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4个,景点88处。沧州吴桥县的“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际赛事,“吴桥杂技大世界”为国家4A级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民俗旅游景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挖掘潜力,把沧州由传统的“游客输出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是有关领导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现实责任。政府应将更多目光瞄准传统文化、艺术类节事活动及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努力将文化性资源转化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性地整合区域资源,创新旅游项目,完善特色服务并最终形成城市品牌。形象的推广要以目标旅游者为核心,结合资源特色进行创新,针对远地区游客着力强调沧州的“武乡”特色、“枣乡”情怀,体现沧州在地域上和文化上的魅力。
4.3深挖武术魅力,提升后续效应
节事活动只有首先满足市民的需要,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可能散发出真正吸引游客的独特性,挖掘出丰富的内容,城市也因此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可以说,沧州传统武术发展在新世纪迎来了新契机,2006年,沧州武术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年来在国内外重大比赛项目上保持传统优势。然而,我们对于武术魅力的深层次挖掘,还是任重道远的,沧州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武术精神有待于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社会力量应该与公众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传统武术真正为社会服务。首先,在保护地方传统的同时,促进居民参与,重视社区组织建设。例如在全市推动“全民健身”、“全民习武”的热潮,同时把弘扬沧州的侠义精神与强化社会正义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倡导“沧州武魂,你我皆有,弘扬正气,共建家乡”的主旋律。其次,面对休闲时代,将城市开发的重点转向为市民、游客提供宽松、连续性的休闲空间,为社会的软化性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叶取源.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
[2]甄丽君,王严根.关于节事旅游的思考.旅游学刊.2005.3.
【关键词】城市;节事活动;沧州国际武术节
1.城市与节事活动的关系
城市化是21世纪初世界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全球进入网络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加速世界城市化的进程,21世纪必将是城市经济的时代,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将突出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如何增加城市的魅力,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其中,节事活动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选项之一。“节事” 一词来自英文的“event”,有“事件、活动、节庆”等多方面的含义。节事活动是指城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广义的角度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新时期创建的各种节日,以及具有特色的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城市节事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侧重于传统文化、艺术、宗教的祭祀、节日庆典、文化艺术节等(Festival),二是侧重于现代交流的会展业(Event),如体育比赛、工业博览会,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展览会、交易会等等。
节事活动的成功,在于如何唤起民众注意,如何创造独特性和人气的维持。[1]节事活动不仅蕴含了众多商机,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舞台。 随着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大,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挖掘城市资源,全力打造城市节事品牌,已成为各个城市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提高凝聚力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试以沧州国际武术节为例,全方位分析节事活动的策划和效应。
2.沧州国际武术节研究
2.1城市概述
沧州是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武术门派众多,名家辈出,武术的影响力从古到今,驰名中外。沧州武术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典型缩影,是古老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作为河北弥足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武术在沧州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全市武术爱好者已达100多万人,沧州武师赴外讲学和外国学员来沧州学武的,涉及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于1989年的沧州武术节,经过20多年发展壮大,已成为备受国际武术界瞩目的武林盛会,也是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文化品牌。
2.2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
沧州武术节从第八届开始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武术类节庆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武术协会、河北省体育局、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沧州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武术盛会,于2010年10月9日至11日在河北省沧州市隆重举办。
3.武术节效应
3.1经济效应
市领导多次强调,把武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历史性责任。沧州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节事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2.2亿元、占地100多亩、拥有5000多个座席的沧州体育馆,以及与之相邻的拥有展览馆、会议馆各3.6万平方米的沧州国际会展中心,都让中外来宾交口称赞。这些场馆使市区的重大体育赛事、经贸活动、大型展会有了专业场所。通过举办活动,这些场馆也真正发挥了作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收益。
3.2文化效应
武术节告诉我们,经济与文化从来就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补充而难以替代的联系,即所谓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效应”。节事活动自身既有促进文化繁荣的意义,同时又是发展区域经济服务的手段。
3.3社会效应
沧州武术节致力于把沧州打造成为全国武术发展的战略高地和国际武术交流合作区,展现沧州武术包容开放、融通超越的品格,扩张沧州武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活动,全面展示了沧州的魅力,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沧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初步形成了城市品牌,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提升沧州节事活动效应的几点建议
4.1加强政府支持,完善节事活动的市场运作机制
滄州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武术节的支持力度。借鉴一些成功节事活动的经验,如北京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之所以具有国际影响,在于其确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遵循了节事市场的规律。这样,行政主导变为市场主导,政府在宏观上加以引导,强化服务,为整个节日打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努力改变“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的陈腐模式,倡导降低节事运作成本,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居民参与,还节于市民和游客。
4.2整合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沧州旅游形象
节事活动对旅游业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沧州的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海丰镇遗址、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4个,景点88处。沧州吴桥县的“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际赛事,“吴桥杂技大世界”为国家4A级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民俗旅游景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挖掘潜力,把沧州由传统的“游客输出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是有关领导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现实责任。政府应将更多目光瞄准传统文化、艺术类节事活动及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努力将文化性资源转化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性地整合区域资源,创新旅游项目,完善特色服务并最终形成城市品牌。形象的推广要以目标旅游者为核心,结合资源特色进行创新,针对远地区游客着力强调沧州的“武乡”特色、“枣乡”情怀,体现沧州在地域上和文化上的魅力。
4.3深挖武术魅力,提升后续效应
节事活动只有首先满足市民的需要,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可能散发出真正吸引游客的独特性,挖掘出丰富的内容,城市也因此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可以说,沧州传统武术发展在新世纪迎来了新契机,2006年,沧州武术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年来在国内外重大比赛项目上保持传统优势。然而,我们对于武术魅力的深层次挖掘,还是任重道远的,沧州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武术精神有待于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社会力量应该与公众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传统武术真正为社会服务。首先,在保护地方传统的同时,促进居民参与,重视社区组织建设。例如在全市推动“全民健身”、“全民习武”的热潮,同时把弘扬沧州的侠义精神与强化社会正义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倡导“沧州武魂,你我皆有,弘扬正气,共建家乡”的主旋律。其次,面对休闲时代,将城市开发的重点转向为市民、游客提供宽松、连续性的休闲空间,为社会的软化性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叶取源.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
[2]甄丽君,王严根.关于节事旅游的思考.旅游学刊.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