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格萨尔》中生态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说唱体史诗,主要讲述英雄格萨尔斩妖除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伟大业绩,除此之外史诗中蕴藏的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是非常丰富,对于现今西北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其表现的生态意识的几个方面,证明史诗中生态意识的巨大现实意义,号召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中国使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格萨尔;生态意识;现实意义
  对于“生态”,大家都很熟悉,特别是《“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过,表明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之路。”由此可见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里的生态保护不仅包括生态物质的保护,还包括生态精神的转变,在藏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就渗透着许多生态保护意识,虽然,这部史诗以战争为主要题材,多看到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但是同时也会被史诗中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深深吸引,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背后就隐藏着古代藏民族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他们看来,自然中的每座山,每条湖都是神灵,所以他们崇拜自然,虽然带有盲目崇拜的色彩,但是褪去这层“盲目”之后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现今社会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和美的生存家园
  史诗中对英雄格萨尔出生地的环境写到:“茫茫的草地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高高的山峰似银子堆砌的宝顶,天空犹如蔚蓝的水晶白云好似放牧的羊群。一块块明镜般的高山湖泊,在阳光照耀下晶莹澄碧,成群的鱼儿在水里自由穿梭,这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风光优美,山色优美,山川景色令人叹为观止,的确是一块世外桃源。”从这段文字中,草地、山峰、天空、白云、高山湖泊、鱼儿和森林都是最好的状态,未经任何污染,草地呈现碧绿色而不是荒漠化,山峰并没有因“挖虫草”等活动而变得千疮百孔,天空并没有因笼罩层层雾霾而显得阴暗压抑,而是犹如蔚蓝的水晶,高山湖泊也没有充斥着游客带来的大量垃圾,鱼儿自由穿梭的水更是洁净无污染。如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是奋斗目标,当然这种环境跟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古代藏民族对于理想生存家园的憧憬和希冀也是如此,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水草丰茂,人杰地灵。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史诗《格萨尔》中,霍尔国入侵岭国时,严格要求各部不得随意破坏草原的自然环境,交战时,双方将领都以自己部落的生态景观为傲,大力赞美,特别是岭国大将嘉察和霍尔国白帐王之子拉俄交战时,拉俄因求和心理给嘉察唱歌诗,唱到:“世间藏土高原上,不能平衡无一物,地气成为天上云,雨水滋润广闲地,云雾平衡由此生。夏水遇寒结成冰,冬冰被那夏日融。冬夏交替生草木,冷暖平衡由此生。”这一组歌诗中,虽没有直接表明保护自然的观点,但是却强调了自然平衡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也就是说这些唱词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制定了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就是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在维持自然平衡的基礎和前提下进行。这种原则性的要求不仅限于史诗中,它适用于人类发展的每个时间点和空间,联系到当今社会,也是如此,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人类最大的值得炫耀的资本不是其他,就是“绿水青山”,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坚实的基础。
  在史诗中,正是由于古代藏民族对于自然生态的敬畏和保护,使他们得到了自然的给予和反馈,自然回馈给人类美好的事物,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史诗中的藏族先民生活的草原牧草丰茂,沼泽中百花竞相开放,滩中的泉眼冒出一股股清澈碧绿的泉水,泉水又汇集成溪流汩汩流淌,林间则是鸟语花香、自然美好,他们生活在此种祥和的环境下,享用环境带给他们的一切资源,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小心翼翼保护这些资源,于是人与自然形成了和谐的共存关系。
  三、多种生态意识的体现
  史诗在描写嘉察协嘎尔动员邻国勇士上战场时有这样一段唱词;“白岭神部落头领,请把嘉察话来听!白帐霍尔太猖狂,肆无忌惮欺白岭。囊俄小弟被残害,还赚挑杀勇士们。仅仅这些不为足,又在山谷扎兵营。茵茵绿草全踩死,清清溪水被弄浑。树木被砍被烧光,所有坏事都干尽。”在这里如果杀死邻国勇士是对邻国有生力量的摧毁,那“踩死绿草”、“弄浑溪水”和“砍烧树木”则是对邻国可持续发展的摧毁,而且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持续发展的终结就代表结束未来,非常残酷。“绿草”、“溪水”和“树木”正是部落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被破坏,就意味着岭部落无法继续向前发展,进一步来说,就意味着整个部落的彻底毁灭。其次,就野生动物的保护而言,这种行为和意识源于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定位,在他们看来,人与自然任何动物都是平等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的朴素意念,动物们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可以替人办事。这些动物并不是被猎杀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和伙伴。
  我们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化的时期,人类困于生态问题,正在热议二十一世纪是“生态的世纪”,要想地球上一系列生态问题引发的劫难停止发生,人类就应该从根本上深刻的认识到人与自然唇亡齿寒,共生共辱的关系,避免“亡羊补牢”的举动,而是时时刻刻对生态环境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关注并呵护,然后将这种意识结果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生态保护行为。在史诗中藏民族崇拜大自然的主要根源在“万物有灵”,当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从茫茫的原始森林中走出来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直插云霄的皑皑雪山,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以及瞬息万变的自然天气,这些复杂的现象他们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各种联想和幻想,认为这一切不可解释的现象背后肯定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起作用,总之,世界万物都有主宰他们的神灵,这种信仰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崇拜。这种崇拜成为他们做一切事的原则而不是“亡羊补牢”的被动行为,就现代社会而言,即便这种由自然崇拜而引发的自然保护行为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经过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洗礼下,将保护生态转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信仰,对自然有所敬畏,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结语
  《格萨尔》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一篇史诗,主要以格萨尔为中心人物进行的讲述,发生背景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主,它的艺术价值不用多赘言,本文着重从史诗中的生态文化方向出发,探索了其中的生态意识的根源以及生态保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论述了它对当今生态治理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因时,因地制宜地将藏民族的这种传统的生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相结合,使前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文化背景下获得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英雄诞生[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6.
  [2]意西泽珠.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M].许珍妮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664
  [4]霍岭大战:上册[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
  [5]王兴先.格萨尔文库:降霍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174.451
  [6]王兴先.格萨尔文库:诞生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101.
  作者简介:
  平延芳(1996.07—),女,藏族,籍贯:甘肃武威,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扉页设计是书籍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对字体、版式、色彩、图形、结构、材料的处理,呈现出书籍的风格。同时扉页服务于正文和外观,是书籍装帧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多媒体时代,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材质的应用和研究将成为书籍设计中创意的延续和发展。而扉页的材质怎样选择,怎样设计,已经不仅仅是工艺美术中的“美化”或者“实用”了,它是一本书的文化创造活动,沟通了封面与书籍内部,追
期刊
摘 要: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撰写的《外国美术史》,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不仅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德国的启蒙运动的兴起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部著作在美学观点上主张复兴古代优秀艺术形式,提倡模仿希腊文化和艺术,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崇拜和学习希腊文化的热潮。除此之外,温克尔曼以历史的眼光研究艺术的方式对同时代和后来的艺术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性。  关键词:温克尔曼 影响 宁静 优美
期刊
摘 要:《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收字9353个,其中“女”部字245个,对于研究中国女性文化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通过《说文》部分“女”部字初探中国古代婚姻关系的几种形态。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古代婚姻文化  一、“娲”与血缘群婚  (一)娲  《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古人认为女娲是三皇之一。女娲又称女娲氏,另称娲皇,女希氏,俗称女娲娘娘。是传说中的上古氏族始祖
期刊
摘 要:企业党支部作为联系企业与基层群众的中间桥梁,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集中民意的有效途径。当下,企业党支部建设的时代境遇主要有:企业基层党支部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感染力和组织性,限制着企业的和谐发展。应从提高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对党支部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转变企业工作理念等方面需求提升企业党支部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党支部建设;策略  一、企业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及其
期刊
摘 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图形、图像 和色彩在信息传播中带来的视觉化感受与体验,在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其应用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对插画设计中的视觉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以视觉形态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如何把握插画设计的中的视觉形态构成语言。  关键词:插画;形态构成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illustaio”意指照亮,他可以使文字
期刊
摘 要:《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现代大型合唱声乐作品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乐观无畏、坚强伟大和不可战胜的民族性。本文具体从《黄水谣》的情感表达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合唱作品;《黄水谣》;情感  引言  《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为整部作品中的第四乐章。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我国近现代大型合唱声乐作品的经典之作。整部作品用作者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感人肺腑的乐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对象是徽州传统民居的门窗装饰艺术,主旨是结合徽州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特点,对现在存有的徽州传统民居门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对明代和清代徽州传统民居门窗的装饰艺术和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有对门窗装饰构件的创作与构思、装饰手法、雕刻工艺、材质运用、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与徽州人文背景融合的研究,以求得出徽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徽
期刊
摘 要:在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中,艺术家、批评家与收藏家发挥着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家在美术批评中得到进步和改善,批评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探讨和深入研究来获得丰富的艺术资料。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又是收藏家的艺术导师,收藏家是艺术家的最可靠的艺术价值顾问。收藏家是美术批评家的学术顾问,美术批评家又是收藏家的艺术指导。  关键词:批评家;艺术家;收藏家;艺术市场;关系  当代艺术的
期刊
摘 要:石黑一雄的小说见证或再现了各种创伤,其中不仅有个人心理创伤,还包含群体文化创伤,其小说以主人公回忆过去的形式展开,在表现人物创伤经历的同时,描绘了他们各自的救赎之旅,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创伤书写。本文以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别让我走》三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创伤叙事的角度分析石黑一雄小说的创傷主题,探究其小说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石黑一雄;创伤;回忆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英语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注重英语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仍必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课程设置不完善、生源基础差异大、教师团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对此,本文浅述了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并深入研究了应该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改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