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大光的散文《鼎湖山听泉》(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笔隽永雅致,立意耐人寻味。作家匠心独运,以自己的行踪为序,按照“初闻泉声,引人入胜——见泉联想,心生爱意——亭前眺望,庭中漫步——深夜听泉,感悟人生”的思路,着重从听觉角度去写美泉,空灵纵逸而又蕴藉深厚。
深究文章的第六段和第八段,有助于我们真正透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不仅仅满足于把文章的主题诠释为“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见苏教版《教学参考书》)。
作者在文章的第六段写自己晚饭后在寺前的庭院散步,看到两棵高大的古树——树龄达两百多年的菩提树——因为相传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所以菩提树被视为圣树、神树,受到特殊的礼遇。作者接着写道:“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树由于蒙上了宗教色彩而受到尊崇,被看作是神树;但如若放到万木丛中,则少有人认得出——佛教劝导人们要“四大皆空”,透过作者在寺庙前的这一番感慨,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告诉人们:名利本是过眼云烟,当淡泊待之。某种原因使你成为一时一地的权贵、名流、大腕、大款,但时过境迁,或许没有人会记得你、认识你!你在某领域或许名噪一时,但其他领域的人可能对你一无所知;你在当地也许风光无限,但出了市、出了省、出了国,可能没人知道你是谁,没人把你当回事!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别被名缰利锁囚禁终生!
第八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作者借宿于寺旁客房,深夜听泉,从泉水的歌唱中听出了历史的规律、人生的真谛——历史也好,人生也罢,新陈代谢永远都是主旋律。旧的终要去,新的终要来!谁也不可能永生,不可能永远占据历史的舞台,芸芸众生是这样,英雄伟人亦如此;什么也不会永存,不会永远与你相随,金钱权势是这样,荣辱毁誉亦如此。所以,成败得失,应泰然处之;功名利禄,应淡泊随缘。正所谓:“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若无患得患失、追名逐利之心,自然心无污垢,清澈透明。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楹联后,认为联语“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作者首肯的山中景致的精髓神韵是什么?就是身心了无杂尘,抛却争名夺利的尘俗思想。
作者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孕育生机,滋润万物”。而鼎湖山的泉水也滋润了作者的心田,孕育了作者的哲思——这泉水似乎在告诉人们:要淡泊名利,心清若泉。
文末作者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景:“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抑或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作者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清泉永远给人们以人生的启迪,愿美景永存,心境长清!
(作者单位:靖江市实验学校)
深究文章的第六段和第八段,有助于我们真正透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不仅仅满足于把文章的主题诠释为“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见苏教版《教学参考书》)。
作者在文章的第六段写自己晚饭后在寺前的庭院散步,看到两棵高大的古树——树龄达两百多年的菩提树——因为相传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所以菩提树被视为圣树、神树,受到特殊的礼遇。作者接着写道:“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树由于蒙上了宗教色彩而受到尊崇,被看作是神树;但如若放到万木丛中,则少有人认得出——佛教劝导人们要“四大皆空”,透过作者在寺庙前的这一番感慨,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告诉人们:名利本是过眼云烟,当淡泊待之。某种原因使你成为一时一地的权贵、名流、大腕、大款,但时过境迁,或许没有人会记得你、认识你!你在某领域或许名噪一时,但其他领域的人可能对你一无所知;你在当地也许风光无限,但出了市、出了省、出了国,可能没人知道你是谁,没人把你当回事!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别被名缰利锁囚禁终生!
第八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作者借宿于寺旁客房,深夜听泉,从泉水的歌唱中听出了历史的规律、人生的真谛——历史也好,人生也罢,新陈代谢永远都是主旋律。旧的终要去,新的终要来!谁也不可能永生,不可能永远占据历史的舞台,芸芸众生是这样,英雄伟人亦如此;什么也不会永存,不会永远与你相随,金钱权势是这样,荣辱毁誉亦如此。所以,成败得失,应泰然处之;功名利禄,应淡泊随缘。正所谓:“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若无患得患失、追名逐利之心,自然心无污垢,清澈透明。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楹联后,认为联语“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作者首肯的山中景致的精髓神韵是什么?就是身心了无杂尘,抛却争名夺利的尘俗思想。
作者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孕育生机,滋润万物”。而鼎湖山的泉水也滋润了作者的心田,孕育了作者的哲思——这泉水似乎在告诉人们:要淡泊名利,心清若泉。
文末作者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景:“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抑或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作者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清泉永远给人们以人生的启迪,愿美景永存,心境长清!
(作者单位:靖江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