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坚持投资创新的企业增速,会比那些放缓投资创新甚至放弃投资创新的企业要大得多。
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增长原动力之一。但是,当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一些较为保守的企业,为了成本考虑而减少了创新上的投资——减少新产品的研发、推广,降低了相应的广告花费投入等。
然而,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尼尔森综合多方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下行时期,继续投资创新的企业,在经济复苏后将会比那些削减“创新”投资的企业增速更快。仅从广告市场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比较。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很多企业减少广告与市场方面的创新。然而,1981年-1982年继续保持或者加大这方面投入的企业,在随后的5年中,其平均销售增速在275%,削减支出企业的这一数字仅有19%。
这就是经济向好时,增速相当的两家公司,在经历过经济萧条后差距拉大的原因。
因此,尼尔森一直在忠告客户:如果你的企业能够继续保持创新,那么坚持下去,无论经济是好是坏。因为从长期角度看,创新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继续投资创新。那么此时,怎样创新才是最合时宜的呢?
当然,如果企业有实力,此时应该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如果做不到加大投入,企业则需要重新审视哪些创新工作可以停下来,哪些工作还要继续下去。对那些最好最重要的想法,企业应该集中更多的资源和优势的兵力——甚至比以前更多的资源,把最好的想法付诸实施,突出重点。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一些企业没有坚持创新,原因无外乎两点:或者是没钱,或者是勇气不够。勇气意味着你要战胜恐惧,要做出选择。企业可能担心未来的低谷会多长时间?到什么状况才叫低谷?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是创新者必须要战胜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英特尔就面对选择。当时的经济环境也并不是很好,英特尔面临业务转型。好在,当时英特尔在研发方面做了大量投资,这些研发确保了英特尔的决定,选择微处理芯片行业做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在当时,还没有微软,也没有PC机,英特尔能做出这个选择,就是在不断投资创新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缺乏创新,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看中国的奥运会开幕式,那简直就是全球规模的创新。像海尔、联想,很多中国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不过,面对危机,需要他们做的更好。因为,对企业来说,做一个全球性的公司、与做一个简单的出口型公司,在创新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那样的创新,需要有优秀的人才来主动领导、主动推动创新的发展。现在的中国企业具备这样的创新态势吗?我觉得有,且未来空间很大。只不过,这种态势现在更多的是局限在一个点上,很多的企业并没有把通过创新实现全球化当成重要的议题。如果中国企业真的认为创新是很重要的,把规则调整过来,全球化的成果自然而然就会显现。
以日本企业为例,在成长过程中,也是靠着模仿外国产品——先是买外国的产品,之后把产品拆开,模仿设计,再组装类似的产品,或者质量稍微好一些,或者功能强一些,或者成本低一些。那时候,日本企业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不再仿制通用,而要有自己的产品。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日本企业逐渐意识到,如果要取得绝对优势,一味的模仿是远远不够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目前,处于模仿阶段的产品的确占出口产品的多数,但总会有一天,中国企业会真正明白,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的变化一定意味着创新元素的使用,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未来的中国企业肯定要走向创新。
(作者系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增长原动力之一。但是,当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一些较为保守的企业,为了成本考虑而减少了创新上的投资——减少新产品的研发、推广,降低了相应的广告花费投入等。
然而,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尼尔森综合多方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下行时期,继续投资创新的企业,在经济复苏后将会比那些削减“创新”投资的企业增速更快。仅从广告市场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比较。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很多企业减少广告与市场方面的创新。然而,1981年-1982年继续保持或者加大这方面投入的企业,在随后的5年中,其平均销售增速在275%,削减支出企业的这一数字仅有19%。
这就是经济向好时,增速相当的两家公司,在经历过经济萧条后差距拉大的原因。
因此,尼尔森一直在忠告客户:如果你的企业能够继续保持创新,那么坚持下去,无论经济是好是坏。因为从长期角度看,创新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继续投资创新。那么此时,怎样创新才是最合时宜的呢?
当然,如果企业有实力,此时应该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如果做不到加大投入,企业则需要重新审视哪些创新工作可以停下来,哪些工作还要继续下去。对那些最好最重要的想法,企业应该集中更多的资源和优势的兵力——甚至比以前更多的资源,把最好的想法付诸实施,突出重点。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一些企业没有坚持创新,原因无外乎两点:或者是没钱,或者是勇气不够。勇气意味着你要战胜恐惧,要做出选择。企业可能担心未来的低谷会多长时间?到什么状况才叫低谷?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是创新者必须要战胜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英特尔就面对选择。当时的经济环境也并不是很好,英特尔面临业务转型。好在,当时英特尔在研发方面做了大量投资,这些研发确保了英特尔的决定,选择微处理芯片行业做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在当时,还没有微软,也没有PC机,英特尔能做出这个选择,就是在不断投资创新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缺乏创新,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看中国的奥运会开幕式,那简直就是全球规模的创新。像海尔、联想,很多中国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不过,面对危机,需要他们做的更好。因为,对企业来说,做一个全球性的公司、与做一个简单的出口型公司,在创新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那样的创新,需要有优秀的人才来主动领导、主动推动创新的发展。现在的中国企业具备这样的创新态势吗?我觉得有,且未来空间很大。只不过,这种态势现在更多的是局限在一个点上,很多的企业并没有把通过创新实现全球化当成重要的议题。如果中国企业真的认为创新是很重要的,把规则调整过来,全球化的成果自然而然就会显现。
以日本企业为例,在成长过程中,也是靠着模仿外国产品——先是买外国的产品,之后把产品拆开,模仿设计,再组装类似的产品,或者质量稍微好一些,或者功能强一些,或者成本低一些。那时候,日本企业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不再仿制通用,而要有自己的产品。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日本企业逐渐意识到,如果要取得绝对优势,一味的模仿是远远不够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目前,处于模仿阶段的产品的确占出口产品的多数,但总会有一天,中国企业会真正明白,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的变化一定意味着创新元素的使用,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未来的中国企业肯定要走向创新。
(作者系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