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历史活动课教学新思考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主体活动给予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为了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活动教学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产生了以下新的特点。
  1 活动课教学是以学生探究为中心,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前苏联的历史教学方法,认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历史活动课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师生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大现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再认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主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涕化和提高,只有使学习主体通?quot;再现"和"重演’:人类的某些社会历史活动,去"占有,’具有独特形态的活动成果)"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
  活动教学强调探究,强调学生的活动,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塑造和建构了学习主体。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活动在形式上保证了人人参与的可能。
  2 活动教学过程是注重活动性体验,强调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
  人的活动是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通常指形成概念--进行判断一逻辑推理,并进而指导实践活动。非理性活动是指人的非逻辑、非条理化的活动,是人以非理性精神为前提和基础,凭借各种非理性精神形式(如本能、欲望、需要、意向、动机、希望、愿望、情绪、情感、意愿、信念、信仰等),依*各种非理性方法(如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等),来表达主体需要或客体属性的心理活动过程。理性活动主要形成人的理性精神,非理性活动主要形成人的非理性精神或人文精神。完整的人的发展是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的协调发展和统一。
  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种唯认知。唯理性教育,而失缺了非理性的情意活动。只强调对记忆、思维、认知等的训练和培养,过分偏重理智性的、概念性的知识分析,缺少引导学生对价值。美的理解和感受,重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轻情意发展和人格熏陶,忽视对于人的心灵的育化和情感的关怀,学生自身的希望、意愿、情感和态度常为教育者所忽视。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是失缺人文精神的不完整的人。
  活动教学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相互交织,重视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的相互融合。不仅应关照生活在现实和未来中的人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关心学生在情感、价值、意志等方面的体验。
  活动性体验是一种依存于活动主体的主体性体验,它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在人文性活动中,他们经历着对于美丑的感受,积累着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反思。在科学活动中,不纯粹是知识的累积和理性的推理。论证,也经历了情感的体验,如发现、探究活动中需要运用直觉、幻想、想象等。就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是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成果。可以说,正是活动提供了一條有效培养学生非理性精神的理想途径,正是活动给与了学生体验生命成长意义、培养完满人格的机会。
  3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过程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
  传统教学视教学过程为间接经验过程,是掌握和占有既有人类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注重分析、演示、讲解方式,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忽视学生感性经验。直接经验的积累,从而容易失缺抽象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导致学生理解的歧义和不求甚解。学生只有借助机械背诵和表层理解来"掌握"知识,不理解事物的过程,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很难达成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理解,更不利于其从事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车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探索。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语言和词汇,及时进行抽象、概括、综合、达到抽象的理解,实现由感性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无论对未知知识的认识还是对已知知识的再认识,都应当要求学生用主动探索发展的态度和洁动方式进行不断的认识,不仅要发现知识的由来;更要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实现认识的深化或发展。应将直接经验的积累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凭借直接经验去理解间接经验的意义,借助间接经验去获取更广阔更深层的直接经验。否则,只有直接绎验,难以发展学生系统化的认识;仅有语言讲授方式去间接地获取知识,学生不易深刻地理解知识和实际有效地运用知识中小学阶段,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讲,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在认识领域中所占比例应该是比较大的,故应强调以探究活动方式来展开对事物的认识。
  总之,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是新课改的一次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参观传统教育模式。在历史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究,不断总结,找出历史活动课的规律,安排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课,让自己的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这对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快乐学习”一直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已有两年了,在这期间我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1 成绩效果显著  
期刊
【摘要】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因此,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  【关键词】精彩导语;直观演示;丰富活动;关注学生  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减负增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
期刊
教案和教科书、参考书一样,是教师上课的重要工具;教案编写,是一个教师备课、上课、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教案编写得好与坏,与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有关,其结果和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关系。因而不少学校每学期甚至每个月都要组织力量对教师的教案进行多次检查评比,并且纳入量化考核内容,使其与教师的评优、选先、职称、奖金等都挂起钩来。这对于促使广大教师写好教案、备好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对教案的指
期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我们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因素,而忽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忽视发展学生非智力的因素,那么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仍然是很困难的。因为学习上的不良习惯像一个缺口,会把教师的辛勤耕耘和汗水挥之而去。漏失殆尽。  我们对学生如果只是口头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叮嘱几句,想在短时间内就“立竿见影”、“大见成效”,那是不切实际的。它需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据我调查我
期刊
【摘要】学籍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和监督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再结合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学籍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学籍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和监督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
期刊
【摘要】解題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运用易错题训练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审题、分析理解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数学;易错题;解题;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是训练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发展能力的基本方式。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解题教学,可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许多人可能都未曾想过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深渊的教育价值究竟有多少,我们的老师一方面在为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努力,另一方面新课程的要求都在为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想尽一切方法,虽然做了许多的工作,但针对学生学习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对他们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有多少实际意义呢?在我多年的数学从教生生涯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国家数学课程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初中生对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比较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加强直观教具的演示和让学生操作实践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初中学科教育中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显得十分的必要和可行。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研究的化学现象的感性材料,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本中安排了大量演示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
期刊
【摘要】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形象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  【关键词】初级中学;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运用新课改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是生物实验课教学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