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较于初中阶段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学生学习枯燥、懒散等情况。令人欣喜的是,数学史中包含了许多数学家的故事,教师用这些故事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和思考,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期间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刻苦态度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数学的发展史比较丰富,所以教师应当合适地将数学史引入,通过其中生动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并提升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态度”三个方面来阐述对于数学史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做习题训练,不断找错误的学科。因此在课后的作业中,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敌对心理、排斥情绪。经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过于枯燥、趣味性较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应用数学史,因为数学史中有许多有趣的例子,对于教学是有帮助的。通过此法助力学习、提高兴趣是可行的。
在带着学生学习复数的时候,由于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也是很难遇到有关场景,因此我转换思路,从“数”的发源开始讲起:“古时候,为了记录捕猎到的肉类和采摘收获的果实,人们就发明了结绳计数。数字太大,绳子不够用,导致自然数的登场。后来为了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又发明了负数和零。随着数学学科的突飞猛进,聪明的人们开始想到有理数计和无理数,再后来就出现了复数这个‘新人’了。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呢?”学生很开心,在好玩的同时学会了复数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这些有趣的数学史还有很多,比如古代印度的河内宝塔、数字游戏、巧移火柴杆等。这些数学知识很简单但是深具趣味性,我们应该即刻发现这种数学史,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化难为易,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过去教师都是先讲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定理,而后布置大量的数学习题。事实上,对于高中生而言,复杂的数学知识加上繁多的习题常常使其枯燥无味,对数学这一科目学习起来也较为被动,他们很难体会到数学思维给其带来的意义。在执教过程中,教与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如何主动分配、设计教学计划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入数学史来引导学生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教师的引领来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锻炼思考能力。
在教学双曲线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讲“圆锥曲线”的历史:很久很久以前,古希腊数学家开始着迷圆锥曲线,有一位数学家名叫阿波罗尼斯的人采用了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他发现用三种方法去切割圆锥,可以得到不同的曲线——椭圆、圆、双曲线。这位数学家还给发现的曲线命名,把椭圆叫“亏曲线”,把双曲线叫做“超曲线”,把抛物线叫做“齐曲线”。就这样,“圆锥曲线”就被发现了。我问学生,这三种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呢?在听我讲完之后,学生们开始琢磨这三种曲线到底是怎么切割出来的,他们开始扩大自己的想象,开始脑补空间几何画面。总之,利用讲解数学史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让学生认真地分析数学中的联系,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刻苦态度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如果想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可以利用讲解数学史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刻苦精神,形成自己的刻苦态度。
在学习函数与方程的时候,对于“根据函数图像求解根的数量”“根据方程式求解零点的区间”等问题,学生们觉得既难又繁琐。于是我引用了一个例子告诉他们:“你们都听说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吧。小时候他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在职业学校读了一年的书就辍学回家了,帮助父亲打理店铺,常常是一边做生意,一邊学数学。顾客来了,他开始用算盘记账,顾客走了,他就开始做数学题。但是他的父亲却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只要他一看书父亲就会发火,甚至是烧掉数学书。时间过了好久,父亲拗不过这颗坚定的心,就放手不管他了。这一苦学行为还感动了他以前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多数学书,有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等。在而后的日子里,他先后被推荐进入了清华大学、去英国留学,最终成为了世界级的数学家。”学生们在听完这位数学家的事迹之后,得到了很多启示。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数学史,这样可以帮助培养学生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端正其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如何才能使高中数学的教学有其高效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经常思索的一件事。在开发高效性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略这门学科的边缘性特点,那就是具有文理双重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可以让学生对这个科学世界认识更加立体,对死板的知识有一个新鲜的认识。除此之外,在课堂中应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学会思考,有利于培养其刻苦态度。所以这是一个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苗承军,葛军春.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85.
[2]方朝玲,周莹.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35-37+41.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刻苦态度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数学的发展史比较丰富,所以教师应当合适地将数学史引入,通过其中生动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并提升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态度”三个方面来阐述对于数学史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做习题训练,不断找错误的学科。因此在课后的作业中,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敌对心理、排斥情绪。经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过于枯燥、趣味性较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应用数学史,因为数学史中有许多有趣的例子,对于教学是有帮助的。通过此法助力学习、提高兴趣是可行的。
在带着学生学习复数的时候,由于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也是很难遇到有关场景,因此我转换思路,从“数”的发源开始讲起:“古时候,为了记录捕猎到的肉类和采摘收获的果实,人们就发明了结绳计数。数字太大,绳子不够用,导致自然数的登场。后来为了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又发明了负数和零。随着数学学科的突飞猛进,聪明的人们开始想到有理数计和无理数,再后来就出现了复数这个‘新人’了。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呢?”学生很开心,在好玩的同时学会了复数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这些有趣的数学史还有很多,比如古代印度的河内宝塔、数字游戏、巧移火柴杆等。这些数学知识很简单但是深具趣味性,我们应该即刻发现这种数学史,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化难为易,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过去教师都是先讲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定理,而后布置大量的数学习题。事实上,对于高中生而言,复杂的数学知识加上繁多的习题常常使其枯燥无味,对数学这一科目学习起来也较为被动,他们很难体会到数学思维给其带来的意义。在执教过程中,教与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如何主动分配、设计教学计划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入数学史来引导学生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教师的引领来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锻炼思考能力。
在教学双曲线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讲“圆锥曲线”的历史:很久很久以前,古希腊数学家开始着迷圆锥曲线,有一位数学家名叫阿波罗尼斯的人采用了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他发现用三种方法去切割圆锥,可以得到不同的曲线——椭圆、圆、双曲线。这位数学家还给发现的曲线命名,把椭圆叫“亏曲线”,把双曲线叫做“超曲线”,把抛物线叫做“齐曲线”。就这样,“圆锥曲线”就被发现了。我问学生,这三种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呢?在听我讲完之后,学生们开始琢磨这三种曲线到底是怎么切割出来的,他们开始扩大自己的想象,开始脑补空间几何画面。总之,利用讲解数学史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让学生认真地分析数学中的联系,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刻苦态度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如果想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可以利用讲解数学史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刻苦精神,形成自己的刻苦态度。
在学习函数与方程的时候,对于“根据函数图像求解根的数量”“根据方程式求解零点的区间”等问题,学生们觉得既难又繁琐。于是我引用了一个例子告诉他们:“你们都听说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吧。小时候他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在职业学校读了一年的书就辍学回家了,帮助父亲打理店铺,常常是一边做生意,一邊学数学。顾客来了,他开始用算盘记账,顾客走了,他就开始做数学题。但是他的父亲却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只要他一看书父亲就会发火,甚至是烧掉数学书。时间过了好久,父亲拗不过这颗坚定的心,就放手不管他了。这一苦学行为还感动了他以前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多数学书,有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等。在而后的日子里,他先后被推荐进入了清华大学、去英国留学,最终成为了世界级的数学家。”学生们在听完这位数学家的事迹之后,得到了很多启示。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数学史,这样可以帮助培养学生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端正其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如何才能使高中数学的教学有其高效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经常思索的一件事。在开发高效性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略这门学科的边缘性特点,那就是具有文理双重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可以让学生对这个科学世界认识更加立体,对死板的知识有一个新鲜的认识。除此之外,在课堂中应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学会思考,有利于培养其刻苦态度。所以这是一个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苗承军,葛军春.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85.
[2]方朝玲,周莹.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3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