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加大了对合唱教学的力度,合唱教学要在仔细研读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学生发展的整个阶段来考虑,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突出学生演唱、识读乐谱、合唱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搭桥、铺路,帮助学生形成合唱的能力与自信。
关键词:中职音乐;合唱教学;音乐知识;合唱技能
合唱属于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演唱者通过共同参与来进行音乐演唱活动,演唱者负责不同声部,从而体现出音乐的整体作品效果。合唱拥有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音乐难以取代的,如何进行音乐合唱教学,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音乐教师及探究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音乐合唱教学的意义
所谓的合唱,就是将多个演唱者分为不同声部共同演唱一首歌曲,实现声音之间的和谐统一。当然,合唱也可以分为混声合唱与同声合唱两种,而演唱的曲目千变万化,不同合唱曲目能给听众传达不同的情感。中职生合唱为童声合唱,是同声合唱中的一种,通常为高声部、低声部二声部合唱,有时候也会加入中声部合唱,即三个声部合唱。基于合唱独特的艺术魅力,合唱教学能对学生起到感染人心的重要作用。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演唱水平持续提升,同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强化与人合作的良好意识。在合唱过程中,同学之间也能够增进友谊,同时合唱歌曲大多以歌颂祖国、热爱生活、努力拼搏等主题为主,学生在参与合唱过程中能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对生活充满热爱,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识读乐谱
很多学生对于演唱乐谱有一种畏难情绪,尤其视唱,感觉难上加难。根据《课标》内容,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在教唱歌曲活动中,结合音乐实践活动“顺带”学习识谱。这样听觉先行,有了基本曲调,再加入唱名演唱,会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识读乐谱的能力,符合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过渡性的方法,努力为学生铺设一条顺畅的识谱之路。
(二)加强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练习
兴趣是开展中学合唱教学的重要推动力,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文化课学习缺乏耐心,对于具有难度的合唱活动只有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合唱活动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活动探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轻快且较为简单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增加合唱练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合唱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唱表演热情。
(三)合乐器演奏提升合唱的趣味性
在提高中职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合唱过程的趣味性。这不仅是为更深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乐器演奏来提升合唱的趣味性。
(四)基于齐唱训练培养合作精神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齐唱能力应当是促进合唱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合唱主要是由诸多的声部共同构成的,而齐唱是要求所有参与成员的声部达到一致和协调,为了更好地实现合唱效率和质量,中职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齐唱能力。具体而言,在进行齐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声音整齐,这样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个别学生在较为和谐统一的环境和氛围中必然会自觉调整自身的音色和音量。一方面,学生必须对乐谱进行熟练掌握,而每一个学生均应当具备扎实的独立识谱能力,这样才能在合唱中不至于声音落后或提前,始终对自己的声音进行有效额度把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较为简单的旋律、音色、音程教学,其后再逐渐由简入难、加深教学音程的深度。通过这样的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合唱之前进行主动积极的专业思考,并且及时观察其他学生的整体情况,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注重于他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另一方面,中职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节奏训练。众所周知,音乐节奏的有效把控能够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精髓和灵魂所在,不同的音乐类型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节奏的掌握和把控也能更为透彻全面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训练效果,逐渐实现节奏训练的统一整齐,引导学生自觉平衡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控制学生个性的张扬,基于团队的协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唱。具体而言,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会并感受团队的力量,从而减少自身的个性发挥,与他人进行协调配合。另外,合唱训练效率的提高还应当注重学生声音的练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合唱具有丰富的声音色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和谐的音色效果,这也是合唱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优势,从而产生和谐的音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音色及音量的训练培养,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声音的审美及内涵,采用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发出美的声音,这也是当前合作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
(五)拓展学生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音乐作品的艺术效果由节奏快慢以及声音长短构成,音乐表达即便稍有差距便能够引起不同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作品多元的手法也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特色。所以在音乐合唱表演中,应当进一步凸显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张力,提升合唱表演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作品分析习惯。结合作品结构展开分析,由于曲调结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差异,所以应当充分重视演唱时的技巧处理,结合音乐作品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选用适合作品情感与风格的技巧进行演唱,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合唱效果。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所具有的魅力是让人为之感动的,愿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开拓更大的教学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让学生热爱合唱、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共享天籁之音。
参考文献
[1]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中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8(18):192.
[2]徐弛.试论如何提高中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8(13):91-92.
关键词:中职音乐;合唱教学;音乐知识;合唱技能
合唱属于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演唱者通过共同参与来进行音乐演唱活动,演唱者负责不同声部,从而体现出音乐的整体作品效果。合唱拥有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音乐难以取代的,如何进行音乐合唱教学,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音乐教师及探究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音乐合唱教学的意义
所谓的合唱,就是将多个演唱者分为不同声部共同演唱一首歌曲,实现声音之间的和谐统一。当然,合唱也可以分为混声合唱与同声合唱两种,而演唱的曲目千变万化,不同合唱曲目能给听众传达不同的情感。中职生合唱为童声合唱,是同声合唱中的一种,通常为高声部、低声部二声部合唱,有时候也会加入中声部合唱,即三个声部合唱。基于合唱独特的艺术魅力,合唱教学能对学生起到感染人心的重要作用。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演唱水平持续提升,同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强化与人合作的良好意识。在合唱过程中,同学之间也能够增进友谊,同时合唱歌曲大多以歌颂祖国、热爱生活、努力拼搏等主题为主,学生在参与合唱过程中能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对生活充满热爱,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识读乐谱
很多学生对于演唱乐谱有一种畏难情绪,尤其视唱,感觉难上加难。根据《课标》内容,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在教唱歌曲活动中,结合音乐实践活动“顺带”学习识谱。这样听觉先行,有了基本曲调,再加入唱名演唱,会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识读乐谱的能力,符合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过渡性的方法,努力为学生铺设一条顺畅的识谱之路。
(二)加强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练习
兴趣是开展中学合唱教学的重要推动力,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文化课学习缺乏耐心,对于具有难度的合唱活动只有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合唱活动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活动探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轻快且较为简单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增加合唱练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合唱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唱表演热情。
(三)合乐器演奏提升合唱的趣味性
在提高中职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合唱过程的趣味性。这不仅是为更深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乐器演奏来提升合唱的趣味性。
(四)基于齐唱训练培养合作精神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齐唱能力应当是促进合唱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合唱主要是由诸多的声部共同构成的,而齐唱是要求所有参与成员的声部达到一致和协调,为了更好地实现合唱效率和质量,中职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齐唱能力。具体而言,在进行齐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声音整齐,这样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个别学生在较为和谐统一的环境和氛围中必然会自觉调整自身的音色和音量。一方面,学生必须对乐谱进行熟练掌握,而每一个学生均应当具备扎实的独立识谱能力,这样才能在合唱中不至于声音落后或提前,始终对自己的声音进行有效额度把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较为简单的旋律、音色、音程教学,其后再逐渐由简入难、加深教学音程的深度。通过这样的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合唱之前进行主动积极的专业思考,并且及时观察其他学生的整体情况,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注重于他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另一方面,中职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节奏训练。众所周知,音乐节奏的有效把控能够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精髓和灵魂所在,不同的音乐类型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节奏的掌握和把控也能更为透彻全面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训练效果,逐渐实现节奏训练的统一整齐,引导学生自觉平衡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控制学生个性的张扬,基于团队的协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唱。具体而言,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会并感受团队的力量,从而减少自身的个性发挥,与他人进行协调配合。另外,合唱训练效率的提高还应当注重学生声音的练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合唱具有丰富的声音色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和谐的音色效果,这也是合唱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优势,从而产生和谐的音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音色及音量的训练培养,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声音的审美及内涵,采用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发出美的声音,这也是当前合作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
(五)拓展学生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音乐作品的艺术效果由节奏快慢以及声音长短构成,音乐表达即便稍有差距便能够引起不同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作品多元的手法也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特色。所以在音乐合唱表演中,应当进一步凸显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张力,提升合唱表演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作品分析习惯。结合作品结构展开分析,由于曲调结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差异,所以应当充分重视演唱时的技巧处理,结合音乐作品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选用适合作品情感与风格的技巧进行演唱,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合唱效果。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所具有的魅力是让人为之感动的,愿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开拓更大的教学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让学生热爱合唱、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共享天籁之音。
参考文献
[1]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中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8(18):192.
[2]徐弛.试论如何提高中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8(1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