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应实实在在地落实于我们的行动。最近我执教的一堂英语研究课,就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设计和实施的。
一、 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了Lesson 82,本课介绍的是贝多芬如何创作他的《月光奏鸣曲》。这一题材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自己选定的教学内容,学起来一定更加投入。
其次,我让学生主动挖掘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围绕贝多芬寻找了大量背景材料。学生寻找材料,是为公开教学作准备,实际上也是提早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也事先为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份预习材料,课堂教学的时候,凡是学生提供的材料,我都一一注明提供者的姓名。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离不开课文,但不能唯课文是瞻。在这一次的公开教学中,除了看录像、观图片、学课文以外,我还引入了拓展性阅读,让学生了解《月光奏鸣曲》的背景,提供了部分英语方面的音乐术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浏览有关介绍贝多芬的网站。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开放。如前文所说,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的学习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翻阅书报杂志,登陆互联网络,向家长和朋友请教,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作了大量的准备。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全方位的学习能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准备学习过程,比后面45分钟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更有意义。课堂教学的时空毕竟是有限的,高明的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向学生的生活过程开放。
第三是教学过程信息流向的开放。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而实际上,随着学生学习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师生信息反哺的现象比比皆是。坦率地说,关于音乐,学生所懂得的要比我多得多。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不是以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担当着课堂组织者的身份,调控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信息传播。例如,音乐的有关知识、世界著名作曲家的资料、音乐的有关术语,主要都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
三、 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体现多元目标指向的过程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变就课文教课文、就语言教语言的做法,体现多元化的目标指向。
首先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在公开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就安排了一个长达2分30秒的介绍音乐家莫扎特的录像,让学生观看,了解人物介绍的基本形式。这既是学习本课内容的一个热身(Warm-up),也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的一个必要环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录像、动画、图片,读补充材料,进行信息交流,根据教材线索填写表格,使英语学习远远超越了常规的听说。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感觉、想象、交流、归纳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是把语言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过程。在本次公开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例如,结合教学内容,我在课文内容之外补充了部分音乐的术语,以及两位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略作了解。再比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资源策略、交际策略的训练。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础是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过程。只有真正在我们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生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乐清市虹桥镇二中)
一、 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了Lesson 82,本课介绍的是贝多芬如何创作他的《月光奏鸣曲》。这一题材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自己选定的教学内容,学起来一定更加投入。
其次,我让学生主动挖掘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围绕贝多芬寻找了大量背景材料。学生寻找材料,是为公开教学作准备,实际上也是提早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也事先为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份预习材料,课堂教学的时候,凡是学生提供的材料,我都一一注明提供者的姓名。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离不开课文,但不能唯课文是瞻。在这一次的公开教学中,除了看录像、观图片、学课文以外,我还引入了拓展性阅读,让学生了解《月光奏鸣曲》的背景,提供了部分英语方面的音乐术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浏览有关介绍贝多芬的网站。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开放。如前文所说,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的学习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翻阅书报杂志,登陆互联网络,向家长和朋友请教,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作了大量的准备。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全方位的学习能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准备学习过程,比后面45分钟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更有意义。课堂教学的时空毕竟是有限的,高明的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向学生的生活过程开放。
第三是教学过程信息流向的开放。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而实际上,随着学生学习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师生信息反哺的现象比比皆是。坦率地说,关于音乐,学生所懂得的要比我多得多。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不是以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担当着课堂组织者的身份,调控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信息传播。例如,音乐的有关知识、世界著名作曲家的资料、音乐的有关术语,主要都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
三、 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体现多元目标指向的过程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变就课文教课文、就语言教语言的做法,体现多元化的目标指向。
首先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在公开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就安排了一个长达2分30秒的介绍音乐家莫扎特的录像,让学生观看,了解人物介绍的基本形式。这既是学习本课内容的一个热身(Warm-up),也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的一个必要环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录像、动画、图片,读补充材料,进行信息交流,根据教材线索填写表格,使英语学习远远超越了常规的听说。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感觉、想象、交流、归纳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是把语言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过程。在本次公开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例如,结合教学内容,我在课文内容之外补充了部分音乐的术语,以及两位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略作了解。再比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资源策略、交际策略的训练。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础是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过程。只有真正在我们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生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乐清市虹桥镇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