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我们平时和人交往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做到有效甚至高效的沟通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特别是初中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更要重视沟通的方法。文章从共情、肢体语言、平等交流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沟通、共情、肢体语言、平等交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我根据沟通的对象的不同,把沟通分为三种类型:一、与自己文化知识高很多的人沟通,我们可以做一位耐心的听众,虔诚的学生,与他们沟通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的知识,感受到不同文化阶层人思想的差异。与之沟通对我们大有裨益,可以增广见闻……二、与自己文化知识相当的人沟通,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自如沟通,在交谈中电光火石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认识和见解……三、与比自己的晚辈或是学生沟通的时候,更是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不仅要在沟通时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交谈与沟通中对他们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初中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更要重视沟通的方法。能做到有效甚至高效的沟通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
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往往是带着目的,学生也有预设的心理,因此沟通起来十分不容易。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不是在沟通的沟通现象,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全程沟通就是老师在不断的念紧箍咒,学生一句话都没敢说,头越来越低……其实这不是沟通,这只是老师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沟通是双向的一种感情传递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若想要跟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也许沟通会顺畅很多。
一、做到与学生共情。共情是心理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共情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共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交流的阻抗,使共同交流更为顺畅。如果没有做到共情,对方难以接受你的观点,交流者双无法在同一频道沟通,更不用说班主任和学生这种不平等的交流。所以没有共情,学生是无法敞开心扉,无法接受你的意见的。就比如玩游戏这件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老师和孩子在谈玩游戏这个环节中,如果无法做到共情,那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玩那些非常无聊简单重复的游戏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由于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就拼命的对孩子进行指责,说他没有自律,没有自控力,不懂得玩游戏的危害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观念,孩子们听了耳朵都长茧了,你再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多数孩子玩游戏的思想根源是追求一种成就体验,现在孩子的成就体验感很低。想在考试上获得成就体验,第一名永远都只有一个。即使考了班级第一,还有年级第一,还有区第一……家长很难满足的。特长比赛获奖,不是谁都有特长的……游戏就不同,失败了我可以重新来过,可以不断重启。可以掌控游戏而获得成就体验。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内在需求,做到共情,理解他玩游戏的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范。只有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有效的,一味的指责和说叫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二、肢体语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90%的情感交流并不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肢体语言是潜意识领域的语言,不但可以用来表达感情,还能用来激发感情。”【1】肢体语言往往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学生。并且比如在沟通的时候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这是一种怜爱和认可的肢体语言,这会拉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更好的建立有效的沟通。20世纪初,德国“聪明的汉斯”马能够回答数学运算的题目。1907年,心理学家奥斯卡·方斯特(Oskar Pfungst)查出真相。原来,汉斯之所以能给出正确解答,靠的是观察提问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2】连动物都能读懂人类的肢体语言,何况是处在青春期特别敏感的孩子呢?无论你口头上说多爱他们,多为他们着想,但是一手叉腰,一手用指头点着孩子的额头,这种居高临下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觉得厌烦。马上形成与老师的对立,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而且会造成学生的更加的逆反,更不愿与你沟通。有时还会由于这种肢体语言形成学生与老师的冲突。所以在沟通中良好的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平等交流。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古代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已经过时了,我们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作为与我们平等的独立个体,所以平等交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是十分重要。與他们沟通时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撇开自己在知识和身份上的优越感,放下姿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做到平等的双向沟通。如果你没有平等的心态,觉得自己是老师,自己是权威,自己是长辈,这样的交流不是沟通,而是你在下达命令学生必须遵守,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就是一种顶撞,背叛……即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那也并非不是好事,教学目标就要求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有意见都不让其发表,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回顾我们小时候,老师多数和我们说好往往是板着脸,我们会把心里话跟他们说吗?那么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被允许,只有老师一言堂,怎么算是有效沟通呢?所以要放下身段保持平等,这样的交流沟通才能更顺畅。
记得高中年代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梅超风”,这种语言暴力在我和他心里拉起了一条深深的鸿沟,两年了我从未和他私下说过一句话。曾经多么渴望自己的青春被温柔的呵护,但那已经是历史了,希望我的学生不再有我的遗憾。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孩子,关爱孩子,与之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温柔的呵护他们的青春。
参考文献:
[1]《社会动物》作者戴维·布鲁克斯
[2]《社会动物》作者戴维·布鲁克斯
(作者单位:福州市二十四中)
【关键词】沟通、共情、肢体语言、平等交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我根据沟通的对象的不同,把沟通分为三种类型:一、与自己文化知识高很多的人沟通,我们可以做一位耐心的听众,虔诚的学生,与他们沟通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的知识,感受到不同文化阶层人思想的差异。与之沟通对我们大有裨益,可以增广见闻……二、与自己文化知识相当的人沟通,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自如沟通,在交谈中电光火石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认识和见解……三、与比自己的晚辈或是学生沟通的时候,更是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不仅要在沟通时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交谈与沟通中对他们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初中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更要重视沟通的方法。能做到有效甚至高效的沟通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
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往往是带着目的,学生也有预设的心理,因此沟通起来十分不容易。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不是在沟通的沟通现象,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全程沟通就是老师在不断的念紧箍咒,学生一句话都没敢说,头越来越低……其实这不是沟通,这只是老师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沟通是双向的一种感情传递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若想要跟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也许沟通会顺畅很多。
一、做到与学生共情。共情是心理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共情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共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交流的阻抗,使共同交流更为顺畅。如果没有做到共情,对方难以接受你的观点,交流者双无法在同一频道沟通,更不用说班主任和学生这种不平等的交流。所以没有共情,学生是无法敞开心扉,无法接受你的意见的。就比如玩游戏这件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老师和孩子在谈玩游戏这个环节中,如果无法做到共情,那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玩那些非常无聊简单重复的游戏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由于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就拼命的对孩子进行指责,说他没有自律,没有自控力,不懂得玩游戏的危害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观念,孩子们听了耳朵都长茧了,你再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多数孩子玩游戏的思想根源是追求一种成就体验,现在孩子的成就体验感很低。想在考试上获得成就体验,第一名永远都只有一个。即使考了班级第一,还有年级第一,还有区第一……家长很难满足的。特长比赛获奖,不是谁都有特长的……游戏就不同,失败了我可以重新来过,可以不断重启。可以掌控游戏而获得成就体验。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内在需求,做到共情,理解他玩游戏的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范。只有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有效的,一味的指责和说叫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二、肢体语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90%的情感交流并不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肢体语言是潜意识领域的语言,不但可以用来表达感情,还能用来激发感情。”【1】肢体语言往往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学生。并且比如在沟通的时候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这是一种怜爱和认可的肢体语言,这会拉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更好的建立有效的沟通。20世纪初,德国“聪明的汉斯”马能够回答数学运算的题目。1907年,心理学家奥斯卡·方斯特(Oskar Pfungst)查出真相。原来,汉斯之所以能给出正确解答,靠的是观察提问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2】连动物都能读懂人类的肢体语言,何况是处在青春期特别敏感的孩子呢?无论你口头上说多爱他们,多为他们着想,但是一手叉腰,一手用指头点着孩子的额头,这种居高临下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觉得厌烦。马上形成与老师的对立,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而且会造成学生的更加的逆反,更不愿与你沟通。有时还会由于这种肢体语言形成学生与老师的冲突。所以在沟通中良好的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平等交流。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古代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已经过时了,我们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作为与我们平等的独立个体,所以平等交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是十分重要。與他们沟通时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撇开自己在知识和身份上的优越感,放下姿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做到平等的双向沟通。如果你没有平等的心态,觉得自己是老师,自己是权威,自己是长辈,这样的交流不是沟通,而是你在下达命令学生必须遵守,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就是一种顶撞,背叛……即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那也并非不是好事,教学目标就要求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有意见都不让其发表,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回顾我们小时候,老师多数和我们说好往往是板着脸,我们会把心里话跟他们说吗?那么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被允许,只有老师一言堂,怎么算是有效沟通呢?所以要放下身段保持平等,这样的交流沟通才能更顺畅。
记得高中年代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梅超风”,这种语言暴力在我和他心里拉起了一条深深的鸿沟,两年了我从未和他私下说过一句话。曾经多么渴望自己的青春被温柔的呵护,但那已经是历史了,希望我的学生不再有我的遗憾。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孩子,关爱孩子,与之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温柔的呵护他们的青春。
参考文献:
[1]《社会动物》作者戴维·布鲁克斯
[2]《社会动物》作者戴维·布鲁克斯
(作者单位:福州市二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