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瑜伽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本文通过对其内涵、产生和发展及动作要素进行探讨与研究, 阐述了大学生学习瑜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锻炼身体, 而且还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由于瑜伽具有特殊的练习方法和功效,除开设专门的瑜伽课外,高校体育课各专项课中也可部分地运用瑜伽练习或引用瑜伽的练习方式,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即对瑜伽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性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瑜伽;高校;体育教学;应用性
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和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是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开设学生喜欢,并能够积极进行自主练习的运动项目,而瑜伽由于它独特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瑜伽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瑜伽是梵文“YoGa”一词的译文( 音) 。最早典出印度的《梨俱吠陀》。古印度人认为欲望发生时, 有如脱缰烈马, 人惟有具备高超的技巧才能予以控制。瑜伽词原意就是“轭”, 即给牛马上驾具, 及具达神通力等多种内在相关的含义。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后, 瑜伽又渐渐地被引申为联系、结合、冥想、活动及至心的统一等等多种涵义。经相关专家考证, 早在公元前 3000 多年的印度河文明中, 就有了瑜伽的实践者, 后通过长期发展, 瑜伽行法才得以深深地进入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
瑜伽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一是古朴自然,瑜伽运动的体位法大部分受益于动物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如猫式、鹭式等动作就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得到的启发;其二是全面性,瑜伽常用的体位,对全身各处弯、伸、折、扭、推、挤、叠、提、压等,按摩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触及之处,活化僵硬的关节部位,舒筋活血,全面提升身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矫正不良体态,收紧赘肉,燃烧脂肪,使体形更为匀称;其三是全体性,因为瑜伽练习不透支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不受性别和身体条件限制,练习者都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瑜伽姿势进行练习;时尚性,瑜伽可以帮助人们修复体型,使之趋向匀称,因此成了许多时尚人士所推崇的运动;可持续性,瑜伽讲求做到极限就是正确,所以,无论老幼都可以终身练习。
现代瑜伽时期 这个时期瑜伽发展的标志由书变为人, 主要代表是 19 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 他被称为现代瑜伽之父。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这个时期瑜伽发展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 丰富精彩。因而在印度锡克族有了“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前者强调练气; 后者强调练心。即将真正的“我”由肉身的“我”修练出来, 以求与永恒不变的“梵”结合为一。其中虽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它却有脱离六道轮回, 超宗教的进步。
二、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世纪的体育教育, 要求我们从体育的多功能性出发, 将体育的健生、教育、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 因而当今的瑜伽已超越了传统“内敛”即苦心修行的境界, 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健身手段, 从运动角度看, 瑜伽作为一项体育项目, 其性质及特点完全符合高校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瑜伽练习的主要内容是由呼吸、体式、冥想、放松和评价五个部分组成。并且在这五个部分内容当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瑜伽有关热爱自然、关爱生命、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等育人的理念。由于瑜伽具有特殊的练习方法和功效,除开设专门的瑜伽课外,高校体育课各专项课中也可部分地运用瑜伽练习或引用瑜伽的练习方式,达到较好的效果,具体的应用方式包括:
1.准备练习
瑜伽的体位法属于温和、舒缓的运动,而且大多数姿势都是可以从易到难做起,在个人承受范围内进行练习,身体不易受到伤害,有令身心畅通、提升或恢复元气,达到头脑冷静、情绪稳定的功效。可依据体位的位置编排成套的瑜伽操作为课前的准备练习,如颈部组合、肩部组合、手臂组合、腰部组合,下肢组合,提升肌体的兴奋度和柔软度,为课堂作好准备。
2.放松练习
瑜伽能维持姿势平稳,缓解背部、关节和肌肉疼痛,放松僵硬的肌肉,增强身体力量,提高身体的敏感度。在课堂结束前的放松练习中可加入瑜伽的呼吸法和冥想放松术。完全呼吸法,也叫做“三部分膈膜呼吸法”,是瑜伽呼吸的基础,是进行形体瑜伽练习前必须要领悟的。选择一种舒服的瑜伽坐姿,双手放在腹部,开始吸气,慢慢地将胃部鼓起来,感觉胃部抬升,呼气,胃部收缩并下沉,反复四次;右手不动,左手移到肋骨,吸气,腹部上抬,肋骨和胸腔肌肉扩张并推起双手,呼气,肋骨挤压在一起,胃部下垂并收缩,反复四次;保持左手位置,右手移到胸前,吸气,胃部上升,肋骨扩张,胸腔上抬,呼气,胸腔轻轻放下,肋骨挤压到一起,腹部下沉。瑜伽放松术是一种让练习者得到放松休息的极好功法,它可以引导身心全面放松,做完之后感觉轻松且精力充沛。
3.加强练习
柔软度是体育课对学生的一种特有的要求。大学生年龄多在18~20岁,骨骼和韧带基本发育成熟,关节逐渐僵化,不能灵活地适应专项练习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讲,如果单纯运用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则很难接受。而瑜珈适合的年龄段比较宽松,训练方法简捷、方便,瑜伽的某些体位配上合理的呼气和吸气,再加上心理暗示,能使柔软度训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
4.特殊学生的练习
瑜伽健身,是早已被公认的运动方式,是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健身操之一。瑜伽使身体舒缓地伸展,简单易学,无需器械,不会出偏差。它没有健美操、形体操那些剧烈的运动,也不用用力拉伸你的韧带,几乎没有什么受伤的可能。因此对于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完成不了
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可集中进行瑜伽的练习,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三、瑜伽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在体育教学的体系中瑜伽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滞后制约着高校体育的发展, 因此需要高校主管部门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 将瑜伽纳入教学改革大系统中进行统筹考虑, 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促进教师提高敬业精神和自我更新意识。
2.在瑜伽的教学过程中, 缺乏系统的理论教学指导和专门的教学人员
瑜珈术经过数千年的演进, 目前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即由 Satchidananda 编写的《整体瑜珈》, 包含了体位法及呼吸法、冥想静坐、深度放松、瑜伽哲理、生理解剖等内容, 向我们展现了完整瑜珈理念与修练方法。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 可借鉴其理论知识。
3.部分高校尚不具备瑜伽教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这里的“硬环境”指瑜伽教学的基础设施, 如安静、干净、舒适和通风的室内体育馆, 天然材料做成的、薄厚合适的垫子等等。“软环境”指的是开展和参与瑜伽锻炼的人文环境。瑜伽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 又是印度的一种传统文化, 相信前两项问题得到解决后, 该项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韩宝红,陈涛.瑜伽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45-46.
[2] 高风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思考[J].山东体院学报, 2001, (3).
[3] 虞蓉丽.瑜伽运动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4):122-123.
[4] 陈雨彤.冥想的心路历程—瑜伽腱身系列谈(8)J].中华养生保健,2007(1):38-39.
[5] 沈震.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推广应用瑜伽的实验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20(2):75-78.
[6] 陈赛红.瑜伽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分析[J].文艺生活,2011(8):204-205.
[7] 清明.瑜伽冥想术[J].健身科学,2005(7):23.
【关键词】:瑜伽;高校;体育教学;应用性
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和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是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开设学生喜欢,并能够积极进行自主练习的运动项目,而瑜伽由于它独特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瑜伽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瑜伽是梵文“YoGa”一词的译文( 音) 。最早典出印度的《梨俱吠陀》。古印度人认为欲望发生时, 有如脱缰烈马, 人惟有具备高超的技巧才能予以控制。瑜伽词原意就是“轭”, 即给牛马上驾具, 及具达神通力等多种内在相关的含义。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后, 瑜伽又渐渐地被引申为联系、结合、冥想、活动及至心的统一等等多种涵义。经相关专家考证, 早在公元前 3000 多年的印度河文明中, 就有了瑜伽的实践者, 后通过长期发展, 瑜伽行法才得以深深地进入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
瑜伽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一是古朴自然,瑜伽运动的体位法大部分受益于动物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如猫式、鹭式等动作就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得到的启发;其二是全面性,瑜伽常用的体位,对全身各处弯、伸、折、扭、推、挤、叠、提、压等,按摩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触及之处,活化僵硬的关节部位,舒筋活血,全面提升身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矫正不良体态,收紧赘肉,燃烧脂肪,使体形更为匀称;其三是全体性,因为瑜伽练习不透支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不受性别和身体条件限制,练习者都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瑜伽姿势进行练习;时尚性,瑜伽可以帮助人们修复体型,使之趋向匀称,因此成了许多时尚人士所推崇的运动;可持续性,瑜伽讲求做到极限就是正确,所以,无论老幼都可以终身练习。
现代瑜伽时期 这个时期瑜伽发展的标志由书变为人, 主要代表是 19 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 他被称为现代瑜伽之父。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这个时期瑜伽发展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 丰富精彩。因而在印度锡克族有了“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前者强调练气; 后者强调练心。即将真正的“我”由肉身的“我”修练出来, 以求与永恒不变的“梵”结合为一。其中虽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它却有脱离六道轮回, 超宗教的进步。
二、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世纪的体育教育, 要求我们从体育的多功能性出发, 将体育的健生、教育、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 因而当今的瑜伽已超越了传统“内敛”即苦心修行的境界, 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健身手段, 从运动角度看, 瑜伽作为一项体育项目, 其性质及特点完全符合高校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瑜伽练习的主要内容是由呼吸、体式、冥想、放松和评价五个部分组成。并且在这五个部分内容当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瑜伽有关热爱自然、关爱生命、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等育人的理念。由于瑜伽具有特殊的练习方法和功效,除开设专门的瑜伽课外,高校体育课各专项课中也可部分地运用瑜伽练习或引用瑜伽的练习方式,达到较好的效果,具体的应用方式包括:
1.准备练习
瑜伽的体位法属于温和、舒缓的运动,而且大多数姿势都是可以从易到难做起,在个人承受范围内进行练习,身体不易受到伤害,有令身心畅通、提升或恢复元气,达到头脑冷静、情绪稳定的功效。可依据体位的位置编排成套的瑜伽操作为课前的准备练习,如颈部组合、肩部组合、手臂组合、腰部组合,下肢组合,提升肌体的兴奋度和柔软度,为课堂作好准备。
2.放松练习
瑜伽能维持姿势平稳,缓解背部、关节和肌肉疼痛,放松僵硬的肌肉,增强身体力量,提高身体的敏感度。在课堂结束前的放松练习中可加入瑜伽的呼吸法和冥想放松术。完全呼吸法,也叫做“三部分膈膜呼吸法”,是瑜伽呼吸的基础,是进行形体瑜伽练习前必须要领悟的。选择一种舒服的瑜伽坐姿,双手放在腹部,开始吸气,慢慢地将胃部鼓起来,感觉胃部抬升,呼气,胃部收缩并下沉,反复四次;右手不动,左手移到肋骨,吸气,腹部上抬,肋骨和胸腔肌肉扩张并推起双手,呼气,肋骨挤压在一起,胃部下垂并收缩,反复四次;保持左手位置,右手移到胸前,吸气,胃部上升,肋骨扩张,胸腔上抬,呼气,胸腔轻轻放下,肋骨挤压到一起,腹部下沉。瑜伽放松术是一种让练习者得到放松休息的极好功法,它可以引导身心全面放松,做完之后感觉轻松且精力充沛。
3.加强练习
柔软度是体育课对学生的一种特有的要求。大学生年龄多在18~20岁,骨骼和韧带基本发育成熟,关节逐渐僵化,不能灵活地适应专项练习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讲,如果单纯运用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则很难接受。而瑜珈适合的年龄段比较宽松,训练方法简捷、方便,瑜伽的某些体位配上合理的呼气和吸气,再加上心理暗示,能使柔软度训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
4.特殊学生的练习
瑜伽健身,是早已被公认的运动方式,是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健身操之一。瑜伽使身体舒缓地伸展,简单易学,无需器械,不会出偏差。它没有健美操、形体操那些剧烈的运动,也不用用力拉伸你的韧带,几乎没有什么受伤的可能。因此对于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完成不了
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可集中进行瑜伽的练习,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三、瑜伽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在体育教学的体系中瑜伽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滞后制约着高校体育的发展, 因此需要高校主管部门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 将瑜伽纳入教学改革大系统中进行统筹考虑, 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促进教师提高敬业精神和自我更新意识。
2.在瑜伽的教学过程中, 缺乏系统的理论教学指导和专门的教学人员
瑜珈术经过数千年的演进, 目前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即由 Satchidananda 编写的《整体瑜珈》, 包含了体位法及呼吸法、冥想静坐、深度放松、瑜伽哲理、生理解剖等内容, 向我们展现了完整瑜珈理念与修练方法。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 可借鉴其理论知识。
3.部分高校尚不具备瑜伽教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这里的“硬环境”指瑜伽教学的基础设施, 如安静、干净、舒适和通风的室内体育馆, 天然材料做成的、薄厚合适的垫子等等。“软环境”指的是开展和参与瑜伽锻炼的人文环境。瑜伽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 又是印度的一种传统文化, 相信前两项问题得到解决后, 该项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韩宝红,陈涛.瑜伽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45-46.
[2] 高风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思考[J].山东体院学报, 2001, (3).
[3] 虞蓉丽.瑜伽运动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4):122-123.
[4] 陈雨彤.冥想的心路历程—瑜伽腱身系列谈(8)J].中华养生保健,2007(1):38-39.
[5] 沈震.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推广应用瑜伽的实验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20(2):75-78.
[6] 陈赛红.瑜伽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分析[J].文艺生活,2011(8):204-205.
[7] 清明.瑜伽冥想术[J].健身科学,200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