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背景下的英美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圣经》与英语及英美文化的关系,指出在英语学习中了解英美两国文学及文化的重要性。从语言入手剖析英美文学及文化,说明如何掌握英语文字内涵的差异及习惯表达方式。
  关键词:英美文化 圣经 文学研究 英美习俗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容器和载体”。英美两国是最早使用英语的国家,它们不仅是世界上两大资本主义代表的经济大国,而且英美大部分的文化习俗也是西方文化习俗的最大化延伸。从行为举止上的文明程度,外交商务行为的分寸把握,以及生活礼节上的女士优先等一系列绅士风度行为等,相同的社会现象很多。另外英美两国传统的节日基本相同,例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狂欢节、万圣节等等。英美两国人民历来有较为明显的等级之分,一切以法律为依据,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英语语言承载着英语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背景下深藏的文化,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如果我们从《圣经》的研究入手,可以发现英语语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文化,除了语言表面的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二 《圣经》与英美文化
  
  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文化上,即在风俗习惯、人生观社会观等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诸多差异,这往往造成交际的障碍与失败,甚至导致误解与冲突。真正影响和阻碍中国人更好运用英语的因素,不是语法等硬性知识,而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在于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一种意识形态,文化由来已久,其中宗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英美国家,基督教是主要宗教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对英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拟从英美民间习俗,英语词汇语言两方面,通过探讨基督教及经典著作《圣经》,进一步分析英美民俗民间文化对英美语言的丰富作用,进一步研究英美文化。
  1 《圣经》的产生缘由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说到《圣经》我们不得不谈到基督教。基督教起源于希伯来人创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神教——犹太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传承了犹太教的宗教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承认耶和华为上帝之外,基督教又认为救世主耶稣(Christ)是上帝之子,是上帝派来拯救世人的。基督教徒们把记载着基督教的传播、发展历史的文字,命名为《新约》。《新约》和犹太教经典《旧约》合二为一,就成为现在的《圣经》。
  2 《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发展作用
  《圣经》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英美语言的一大源泉。所以要研究英美文化、习俗、语言等几方面,有必要谈到基督教及《圣经》与英美文化之间的关系。英美绝大多数人都是信奉基督教的,从此基督教便向欧洲各地传播,其教义和思想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之深远,也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近几百年来,《圣经》深入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规范,对英美国家的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 《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圣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赋予英美两国人们的世俗生活一种神圣色彩。它以独特的象征意义显示出它在世俗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圣经》的影响在英美国家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1 《圣经》与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英美国家是信奉基督教国度,他们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圣经》记载,耶稣为救世人愿降世为人,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基督教的十字架,表示以耶稣舍己爱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生活的最高准则。所以英美许多人胸前戴着十字架;美国人在晚饭之前全家人必须做祈祷;在10 元、100 元美钞上,印有“I God,We trust”的字样;在英国学校,《圣经》是宗教课的必读课本;当人们乘坐的船或车出故障,你会看见许多人,特别是妇女在祈祷,口里念着“Amen! Thus maythe lord do”之类的话。在英美国家,“13”与“星期五”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这些都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圣经》伴随英美国人出生
  《圣经》可以说伴随英美国人的一生。在英美国家里面,孩子出生首先要接受洗礼,父母可以将孩子抱进教堂或请牧师到家里来,牧师一边诵读《圣经》中的词句——“Ibaptize you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and the son,and of the holy spirit…”一边把圣水轻轻地洒在孩子头上。洗礼后给孩子取名,名字一般采用《圣经》中的人名或用耶稣十二门徒的名字命名,例如男孩子多用Abraham、David、Mose、Joseph或者John、Peter、Thomos、Andran等;女孩多用Mary、Elizabeth、Sarah、Luth等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有时父母会给小孩戴上一个小小的十字架,默默祈祷,在上帝的保佑下,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3 《圣经》与英美国婚葬文化
  《圣经》中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人们要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幸福,使上帝得到荣耀。因而结婚仪式在英美国家中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婚礼在教堂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
  英美国家的丧礼,同样伴随着《圣经》,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教堂里举行,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整个仪式包含唯一的愿望,愿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教堂的丧礼由牧师主持,包括祷告、做弥散、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词。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由牧师做下葬祈祷。在英国,下葬时死者面朝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
  
  四 《圣经》与英语语言的关系
  
  英语语言的形成与完善和《圣经》有很大的直接联系。宗教改革以后,为了顺应时代形势,西方各国都开始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圣经》的翻译热潮,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发展。用英文译成的《圣经》有许多版本,其中revised version 是标准的英语范本。它的词句、章法对应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首先,在基督教宣传其教义的过程中,以及在《圣经》的一些故事中,出现了一些宗教术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现在有些宗教名词已民俗化,运用到全民语言中。比如:god,devil,heaven,hell,christ,jesus,dawn 这些基督教中的术语,已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 英语谚语、俗语多数来源于《圣经》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谚语、俗语来源于《圣经》。这些谚语俗语中蕴涵了大量的英美社会文化信息,是了解英美宗教文化的一个窗口。例如,“好人也遭难”这一谚语(the rain falls on the just and the unjus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for the makes his sun rise on the evil and on the good,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and on the unjust.”习语“scapegoat”(替罪羊)出自《圣经》,现在人们用其指代人受过的无辜者。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此外,“God”、“Christmas”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如“God is still in heaven”,“What else did you get for Christmas?”用来讽刺某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
  2 《圣经》提供的丰富典故
  其次,来源于《圣经》故事的一些典故,现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比如,“the Garden of Eden”这一典故来源于《圣经》,英文常用其比喻不为任何琐事苦痛所扰的乐土,有点类似中文中的“世外桃源”。为了实现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惩罚,上帝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打发他们去耕种土地。于是英文中又以“original sin”一词指人类生而具来的作恶倾向。
  “the tower of babel”源于《旧约全书》。巴别是《圣经》中的一个城市,挪亚的后代曾经打算在这里建造巴别塔。上帝怒其狂妄,使建塔者各操不同语言,彼此不能交流,塔因此未能建成。人们一般把巴别塔看作语言多样化和人类分散居住的起源。
  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
  《圣经》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词汇宝库,体现出英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圣经》衍生了英语禁忌语
  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基督教信仰也影响了英美人的语言习惯。首先,上帝的名字“Jehovah”便是最大的禁忌。信奉基督教的英美国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违反这种规定,将要受到人们的责备和回避。英语中有一个短语:for Christ’s sake,表示一种强烈的情绪,请求帮助或厌恶某事。一般情况下,人民避免使用这一词语,而用for god's sake 或for crying out loud 替代,意为“看在上帝份上”。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人,根据《圣经》,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性爱也被认为是有罪的,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
  由上可见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词汇宝库,体现出英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懂得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开展外国文学及文化研究,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全面掌握世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目前我们国家外国文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对英美经典作家的作品研究有待深入,对现今世文学跟踪研究有待增强。就英美文学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史、中外文学对比,以及小说、诗歌、戏剧、文学作品评理论等作为具体学习研究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英美文学的水平,全面了解英美国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 高东军、沈海波:《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知识导入的原则与方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2] 刘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8卷第5期。
   [3] 王鹏:《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25期。
   [4] 赵芳:《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
   [5] 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5月。
   [6]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杨海丽,女,1971—,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化,工作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阐释史上,史达祖《双双燕》以其艺术情致的深邃性和艺术表现的真切平易性的完美融合,成为几百年以来的接受热点。宋元称赏其佳句,明清探究其深意。梳理此词阐释史的意义在于反映审美发展的变化,揭示审美行为的当代性。  关键词:真切妥帖 形神兼备 咏物寄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
期刊
摘要刘勰《文心雕龙》中对封禅体进行了专篇讨论,萧统于《文选》中亦独立一目,可见汉魏六朝对这种文体相当重视。然而由于此体张扬符命,事涉神怪,所以古今论者多有贬抑。本文试图探寻封禅体的缘起、源流、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推测刘勰《文心雕龙》为之立体的用心。  关键词:刘勰 文心雕龙 封禅体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封禅,是帝王祭祀天地的盛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
期刊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创构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瞿秋白与毛泽东,他们在开拓、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新现实主义文论的形成,但因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对真实性、浪漫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文论内容呈现明显差异。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 真实性 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题中的“新现实主义”,主要指20世纪在世界文坛影响深远的一种左翼文学观念,这种文学观念秉持现
期刊
摘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都在中年先后入巴蜀,并创作了大量反映巴渝地区雄壮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情风俗及丰富的人文精神之诗篇,本文主要对两人创作的这些巴渝诗作进行比较,对其在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上的异同之处略作探讨。  关键词:陆游 范成大 巴渝诗 异同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时期齐名的诗人,两人都与巴渝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说讲“兴废争战之事”的“讲史”话本,《水浒》所描述的大小战役不止上百次,而要算对“杭州战役”写得最为全面,最为具体,也最为准确。“杭州战役”明显体现了作者施耐庵突出杭州和描写全杭州的意识,其描写的成功和失败显示非杭州作者难以做到。  关键词:《水浒传》 杭州 作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个说讲“兴废争战之事”的“讲史”话本,《水浒》所描述的大小战役不
期刊
摘要消费型社会中,消费文化的兴起,使人们对文学的消费方式和心理期待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制约了文学自身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世俗流行艺术和大众传媒文化的符号性消费特点,因此当今文学要生存与发展,应该特别关注文学的市场性,也就是应当从理论到实践的层面上注重“文学生产”的研究,以期找出一条能促进文学与近代社会变革同步发展的道路,摆脱当今文学的衰微之势。  关键词:消费型社会 消费文化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集思想、艺术和文学为一体的传世之作。曹雪芹这位大师的语言功力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作品中有美妙动人的曲赋,有寄寓深刻的诗词,而作为“下里巴人”的俗语,和书中的诗词曲赋一样,是内容的组成部分,不断渗透和贯穿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结构中,俗语的魅力在小说中得到了极致发挥。  关键词:红楼梦 俗语 形象 情节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是中国典小说语言艺术的
期刊
摘要《海上尘天影》的叙事建构中贯穿着创作主体文化身份的强烈诉求。身处新旧时代的转折点,作者难掩心中的失落,借助“红楼想象”缅怀逝去的优游岁月,冀此抵消价值消殒所导致的内心失处。与此同时,疮痍满目的现实情势、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又激发起作者的民族自尊,继而引发师法泰西,富国强民的紧迫感。两种不乏抵牾、商榷之处的身份意图,最终在“中体西用”的层面上达成共识。  关键词:《海上尘天影》 红楼想象 文化认
期刊
摘要本文在回顾隐喻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依托收集到的广告案例语料,重点解读了广告英语中的语气隐喻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揭示了其本质上是广告主用来与读者建立人际关系,并对其进行操纵进而实现自身商业目的的常用手段。  关键词:广告 语气隐喻 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典时期起就产生了两种对立的隐喻观:Arist
期刊
摘要妙用叠词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突出特色。本文拟从美学角度就李清照词作中叠词的英译进行考察,分别从叠词体现的清丽精炼之自然美,谐畅有致之音韵美,情景和融之意境美三方面分析比读不同译文对原文美感的传递效果。  关键词:易安词 叠词 美感传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被尊为“婉约之宗”。她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段,以新奇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