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角:罗辀重
神奇咒语:要让祖国强大起来,首先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上书!
行动故事:
1.回乡办学
罗辀重(1889~1950),湖南省娄底市西阳乡白鹭湾人。他自幼随父在南京生活、读书,后来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他认识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保守落后,缺少创新意识。1920年他留学回国,决心改革小学教育,以家乡的陶龛学校为“试验田”。他谢绝政府部门高薪聘请,而担任陶龛学校校董主任,挥毫写下自己的志向:“全心全意办陶龛,一生一世不做官”,挂在自己的卧室里。
2.血性校训
罗辀重接任校董后,聘请志同道合的罗彦谋担任陶龛学校校长。他们以“血性”两字作为校训,立志把陶龛学子培养成有血性的人。罗辀重对师生发表演讲:“血性”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德,一种热血沸腾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就会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血性的国家,就会走向灭亡。血性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应该是陶龛学校全体师生的灵魂。罗辀重激动地说:“有人说小学提出血性校训不适宜,难道这种品德这种精神不从儿童培养起,要等到胡子一大把了才培养吗?”
3.行动教育
罗辀重主张把学生放到实际活动中去培养血性精神,从平日最小的事做起。“陶龛的学生是不扯谎的。陶龛的学生是不打赤膊的。陶龛的学生是喜欢打赤脚的。”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辀重组织全体师生捐款,前往抗日前线劳军。1943年,陶龛师生听说常德守军驱寒军服不足,连夜制作百件棉背心。第二天,罗辀重带领师生冒着枪林弹雨,把这批棉背心送到前线守军手里。
4.平民学校
为了让穷孩子能读上书,罗轿重捐出家中全部水田。朋友劝他:“你把自己的家产捐尽,以后日子怎么过?你身上穿的补丁长衫,也该换件新的了。”罗辀重说:“衣衫破一点还可再穿,贫困人家的子女读书却不能耽误啊!”学校让穷孩子将鸡、鸭、鹅、羊、兔等家畜带到学校来饲养,养大后可作生活费,还可将木柴、桐油、蚕豆、红白薯等带到学校抵生活费。所有学生一律平等,不论是少爷小姐,还是放牛娃砍柴郎,都得打扫卫生,从事学校规定的生产劳动。
惊喜收获:
罗轿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陶龛学校蜚声国内外,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
主持人语:
罗辀重秉着“救国必先救人”的宗旨办教育,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倾家兴学,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者应呕心沥血,为社会创造新鲜血液。他以“血性”二字为校训,进行活的教育。学校成立“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陶龛乡公所”等社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
(责任编辑邓湘子)
神奇咒语:要让祖国强大起来,首先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上书!
行动故事:
1.回乡办学
罗辀重(1889~1950),湖南省娄底市西阳乡白鹭湾人。他自幼随父在南京生活、读书,后来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他认识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保守落后,缺少创新意识。1920年他留学回国,决心改革小学教育,以家乡的陶龛学校为“试验田”。他谢绝政府部门高薪聘请,而担任陶龛学校校董主任,挥毫写下自己的志向:“全心全意办陶龛,一生一世不做官”,挂在自己的卧室里。
2.血性校训
罗辀重接任校董后,聘请志同道合的罗彦谋担任陶龛学校校长。他们以“血性”两字作为校训,立志把陶龛学子培养成有血性的人。罗辀重对师生发表演讲:“血性”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德,一种热血沸腾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就会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血性的国家,就会走向灭亡。血性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应该是陶龛学校全体师生的灵魂。罗辀重激动地说:“有人说小学提出血性校训不适宜,难道这种品德这种精神不从儿童培养起,要等到胡子一大把了才培养吗?”
3.行动教育
罗辀重主张把学生放到实际活动中去培养血性精神,从平日最小的事做起。“陶龛的学生是不扯谎的。陶龛的学生是不打赤膊的。陶龛的学生是喜欢打赤脚的。”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辀重组织全体师生捐款,前往抗日前线劳军。1943年,陶龛师生听说常德守军驱寒军服不足,连夜制作百件棉背心。第二天,罗辀重带领师生冒着枪林弹雨,把这批棉背心送到前线守军手里。
4.平民学校
为了让穷孩子能读上书,罗轿重捐出家中全部水田。朋友劝他:“你把自己的家产捐尽,以后日子怎么过?你身上穿的补丁长衫,也该换件新的了。”罗辀重说:“衣衫破一点还可再穿,贫困人家的子女读书却不能耽误啊!”学校让穷孩子将鸡、鸭、鹅、羊、兔等家畜带到学校来饲养,养大后可作生活费,还可将木柴、桐油、蚕豆、红白薯等带到学校抵生活费。所有学生一律平等,不论是少爷小姐,还是放牛娃砍柴郎,都得打扫卫生,从事学校规定的生产劳动。
惊喜收获:
罗轿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陶龛学校蜚声国内外,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
主持人语:
罗辀重秉着“救国必先救人”的宗旨办教育,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倾家兴学,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者应呕心沥血,为社会创造新鲜血液。他以“血性”二字为校训,进行活的教育。学校成立“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陶龛乡公所”等社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
(责任编辑邓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