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教育在普及新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素质教育成为新课标的主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如果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们的一生中,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我。要使他们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让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动起来。还给学生们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新形势下要求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课堂上试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单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以志趣促提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不必说会学,就是学会都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肯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认真刻苦地钻研数学,学习才有动力,并在逐步的探索学习中从学会转化为会学。这样课堂上师生才能动起来达到真正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最终形成“猜想——探究——合作——交流——归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应充分体现出人文价值观,科学价值观,以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新型的数学课堂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实践操作、学会探索、学会求知。
1.创设情景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觉和策略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情景创设,使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热热身"的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然后让学生说出活动中用到了那些方向词语,最后让学生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的联系。
2.营造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合作交流的氛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提出的意见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和发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索和亲自动手,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地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实现,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中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现在比较流行“赏识”教育,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怎样,老师一律以“轻柔细语”正面语言来评价他,甚至有过这样的报道:学生解错了题目,老师不应打错号,理由是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刺激学生。同时还应表扬他,认为他有上台解题的勇气。殊不知这样“尊重学生”恰恰是不尊重学生,现实生活有明媚阳光,也有狂风暴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适当的“挫折教育”恰恰是今后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二、尊重知识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就是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而盲目的。现在一些课堂上流行小组合作、生生交流。课堂上说话声、说笑声、多媒体音乐声,甚至是不要纪律的走动声,越热闹越好。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不是情感交流课,更不是游戏课、活动课。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三、尊重规律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长。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四、尊重自己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高境界,不要轻易受一些“时尚理论”的左右,应有自己明辨是非、虚心吸取的能力。很难想象,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新课程标准与理念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的一面,旧教材、原有教育理念也有其值得发扬光大的一面。“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课堂教学应尊重我们教师自己的判断,从而进行明确与正确的分析与实施。数学教学艺术应当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与理念也是如此。
总之,数学课堂本身枯燥,无味,作为教数学的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再现给学生,激发其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勤学、好学、善学、乐学。把学数学作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模板。
参考文献
[1]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教育》张维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
[2]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报告集》王庚.科学出版社2004.2
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如果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们的一生中,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我。要使他们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让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动起来。还给学生们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新形势下要求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课堂上试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单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以志趣促提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不必说会学,就是学会都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肯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认真刻苦地钻研数学,学习才有动力,并在逐步的探索学习中从学会转化为会学。这样课堂上师生才能动起来达到真正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最终形成“猜想——探究——合作——交流——归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应充分体现出人文价值观,科学价值观,以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新型的数学课堂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主,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实践操作、学会探索、学会求知。
1.创设情景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觉和策略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情景创设,使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热热身"的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然后让学生说出活动中用到了那些方向词语,最后让学生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的联系。
2.营造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合作交流的氛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提出的意见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和发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索和亲自动手,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地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实现,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中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现在比较流行“赏识”教育,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怎样,老师一律以“轻柔细语”正面语言来评价他,甚至有过这样的报道:学生解错了题目,老师不应打错号,理由是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刺激学生。同时还应表扬他,认为他有上台解题的勇气。殊不知这样“尊重学生”恰恰是不尊重学生,现实生活有明媚阳光,也有狂风暴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适当的“挫折教育”恰恰是今后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二、尊重知识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就是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而盲目的。现在一些课堂上流行小组合作、生生交流。课堂上说话声、说笑声、多媒体音乐声,甚至是不要纪律的走动声,越热闹越好。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不是情感交流课,更不是游戏课、活动课。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三、尊重规律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长。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四、尊重自己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高境界,不要轻易受一些“时尚理论”的左右,应有自己明辨是非、虚心吸取的能力。很难想象,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新课程标准与理念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的一面,旧教材、原有教育理念也有其值得发扬光大的一面。“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课堂教学应尊重我们教师自己的判断,从而进行明确与正确的分析与实施。数学教学艺术应当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与理念也是如此。
总之,数学课堂本身枯燥,无味,作为教数学的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再现给学生,激发其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勤学、好学、善学、乐学。把学数学作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模板。
参考文献
[1]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教育》张维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
[2]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报告集》王庚.科学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