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成立于1984年,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中最年轻的一个区,辖5个街道和5个镇,面积2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万,外来流动人口40多万。由于历史原因,辖区内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学校信息化设备在2001年前几乎为零。为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自2001年8月区划调整以来,该区决定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多途径筹措经费,几年来投入5000多万元,大大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目前,龙湾区现已有95%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共计59所,公办52所中小学已全部建成校园网,预计2008年底完成所有公办学校VPN光纤接入教育网,实现与互联网高速互联互通。全区中小学现有6262台计算机,生机比9.3∶1。其中小学12.1∶1,初中9.1∶1,高中6.8∶1。现有多媒体平台984套,多媒体平台进教室普及率达76%。其中小学多媒体平台进教室普及率达70%,初中进教室普及率达98%,高中进教室普及率达63%。小学有14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占总数的38.9%;初中有11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占总数的92%;高中有8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占总数的61%。至今年底,全区所有公办中学将全面实现“班班通”。全区已有4个乡镇(街道)的所有学校全面实现“班班通”,它们是海城街道、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龙湾区教育城域网从2003年9月开始建设,一期工程覆盖28所学校,二期工程覆盖34所学校,现已全面建成覆盖所有学校。2003年8月29日龙湾区教育门户网站——龙湾教育网建成开通并投入使用。龙湾教育网能够为全区学校和师生提供以下服务:新课标主题资源库、教育博客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网页(网站)发布、电子邮箱、网络硬盘、FTP服务等,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迅速提高,为该区教育部门提出的“双一流管理”(创一流管理水平、创一流服务品牌)和“双目标办学”(造就高水平教师,培养高素质学生)理念的落实提供了重要条件,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找到了突破口。
龙湾区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硬件建设从零起点到全面普及,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呢?笔者认为,该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大大加快了硬件设施建设进程,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师的积极倡导和应用研究,更加快了信息化设施与实际工作中的整合,促进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合理规划
龙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几年来先后出台系列文件,科学规划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
该区于1999年就制定了《龙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区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现代化工程,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2002年9月,新的区划调整不久,龙湾区人民政府便印发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目标是:从2002年起到2005年,用四年时间,加大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电信通讯设施,通过光缆宽带把区教育平台和各中小学连成一体,使校园网—局域网—因特网互联互通,初步实现“校校通”工程,形成以大型数据库和大型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的、以各级各类校园信息库和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共享体系。2007年8月,该区教育局适时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统筹经费投入,加快硬件建设
加大投入,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该区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列入财政经费的预算,并逐年增加。区教育局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特别是最近两年,力度很大,成效显著。据2008年发布的《2007年度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统计分析和基本情况》显示,我区2006年和2007年度现代教育装备生均经费投入均名列全市之首,其中2006年现代教育装备生均经费投入在全省91个县(市、区)名列第7位,2008年继续安排6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各校设施标准化配置。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采取财政拨款、镇(街道)村补助、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尤其是在镇(街道)出资和社会捐赠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9月,海城街道中小学通过家长委员会,发动有条件的家长捐赠建设多媒体小平台,在全区率先实现辖区学校“班班通”。2005~2006年,该区天河镇、沙城镇政府出资60%,区财政出资40%,为天河镇、沙城镇所有中小学教室一次性配齐了多媒体小平台,使天河镇、沙城镇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2007年10月,该区为配合硬件基础最薄弱的海岛灵昆镇创建市级教育强镇,又通过统筹的办法一次性为全镇中小学,配齐了多媒体小平台,海岛灵昆一跃第四个实现“班班通”。目前,全区10个乡镇已有4个全面实现“班班通”,全区多媒体小平台进教室率达到了76%,公办学校年内将全部实现“班班通”。
三、课题研究引领,推进学校应用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了以下特征: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评价自动化。该区为适应形势发展,以课题研究为战略抓手,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开展。2002年4月该区教育局申报了“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温州市基础教育课题立项。全区所辖学校每校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研究,2005年8月,“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温州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十月又获温州市2005年度教科规划基础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通过该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显著转变,形成了一支科研型的信息化骨干队伍,探索和总结出了“3333”网络教学模式,为该区“双目标办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重视网络建设,做好软件开发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在加强硬件配置的同时,尤其要重视软件的开发,该区教育部门根据“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全面覆盖、均衡发展”的要求,分步实施龙湾教育城域网建设,前瞻性地建设了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2003年3月成立区教育信息中心;同年8月,建成龙湾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并开通教育门户网站;2004年8月,建成了龙湾区新课标主题资源库;2005年该区教育网获浙江省首届年度优秀教育网站称号;2006年全区学校接入城域网,又获温州市年度优秀教育网站称号;2007年全区实现了高层次的“校校通”,再获温州市首届十届教育网站称号;2008年全区公办学校全部以光纤方式接入城域网。由于高起点规划,并重视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加强了全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五、强化培训应用,促进教学改革
信息化设施能否发展效用,根本的还在于教师。该区近年来坚持致力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工作,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新三级)。持续有效地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受训教师达点全区七分之一,整个培训过程组织到位,管理严格,同时通过他们加强校本培训,成效明显。每年大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活动,同时全区各类学校每年按要求不定期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由信息技术课堂简单应用,逐步拓展到信息化教学、网上学习与测验、学生学习管理、信息化教师研修、信息化家校互动、专题网站建设、数字化德育、优秀教育博客评选等教育教学及管理领域。在“双目标办学”理念指导下,该区教师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校整合,并率先承担了全市网络教学教研会,在学科整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之,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该区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积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推进了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走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目前,龙湾区现已有95%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共计59所,公办52所中小学已全部建成校园网,预计2008年底完成所有公办学校VPN光纤接入教育网,实现与互联网高速互联互通。全区中小学现有6262台计算机,生机比9.3∶1。其中小学12.1∶1,初中9.1∶1,高中6.8∶1。现有多媒体平台984套,多媒体平台进教室普及率达76%。其中小学多媒体平台进教室普及率达70%,初中进教室普及率达98%,高中进教室普及率达63%。小学有14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占总数的38.9%;初中有11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占总数的92%;高中有8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占总数的61%。至今年底,全区所有公办中学将全面实现“班班通”。全区已有4个乡镇(街道)的所有学校全面实现“班班通”,它们是海城街道、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龙湾区教育城域网从2003年9月开始建设,一期工程覆盖28所学校,二期工程覆盖34所学校,现已全面建成覆盖所有学校。2003年8月29日龙湾区教育门户网站——龙湾教育网建成开通并投入使用。龙湾教育网能够为全区学校和师生提供以下服务:新课标主题资源库、教育博客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网页(网站)发布、电子邮箱、网络硬盘、FTP服务等,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迅速提高,为该区教育部门提出的“双一流管理”(创一流管理水平、创一流服务品牌)和“双目标办学”(造就高水平教师,培养高素质学生)理念的落实提供了重要条件,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找到了突破口。
龙湾区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硬件建设从零起点到全面普及,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呢?笔者认为,该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大大加快了硬件设施建设进程,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师的积极倡导和应用研究,更加快了信息化设施与实际工作中的整合,促进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合理规划
龙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几年来先后出台系列文件,科学规划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
该区于1999年就制定了《龙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区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现代化工程,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2002年9月,新的区划调整不久,龙湾区人民政府便印发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目标是:从2002年起到2005年,用四年时间,加大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电信通讯设施,通过光缆宽带把区教育平台和各中小学连成一体,使校园网—局域网—因特网互联互通,初步实现“校校通”工程,形成以大型数据库和大型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的、以各级各类校园信息库和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共享体系。2007年8月,该区教育局适时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统筹经费投入,加快硬件建设
加大投入,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该区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列入财政经费的预算,并逐年增加。区教育局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特别是最近两年,力度很大,成效显著。据2008年发布的《2007年度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统计分析和基本情况》显示,我区2006年和2007年度现代教育装备生均经费投入均名列全市之首,其中2006年现代教育装备生均经费投入在全省91个县(市、区)名列第7位,2008年继续安排6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各校设施标准化配置。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采取财政拨款、镇(街道)村补助、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尤其是在镇(街道)出资和社会捐赠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9月,海城街道中小学通过家长委员会,发动有条件的家长捐赠建设多媒体小平台,在全区率先实现辖区学校“班班通”。2005~2006年,该区天河镇、沙城镇政府出资60%,区财政出资40%,为天河镇、沙城镇所有中小学教室一次性配齐了多媒体小平台,使天河镇、沙城镇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2007年10月,该区为配合硬件基础最薄弱的海岛灵昆镇创建市级教育强镇,又通过统筹的办法一次性为全镇中小学,配齐了多媒体小平台,海岛灵昆一跃第四个实现“班班通”。目前,全区10个乡镇已有4个全面实现“班班通”,全区多媒体小平台进教室率达到了76%,公办学校年内将全部实现“班班通”。
三、课题研究引领,推进学校应用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了以下特征: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评价自动化。该区为适应形势发展,以课题研究为战略抓手,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开展。2002年4月该区教育局申报了“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温州市基础教育课题立项。全区所辖学校每校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研究,2005年8月,“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温州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十月又获温州市2005年度教科规划基础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通过该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显著转变,形成了一支科研型的信息化骨干队伍,探索和总结出了“3333”网络教学模式,为该区“双目标办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重视网络建设,做好软件开发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在加强硬件配置的同时,尤其要重视软件的开发,该区教育部门根据“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全面覆盖、均衡发展”的要求,分步实施龙湾教育城域网建设,前瞻性地建设了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2003年3月成立区教育信息中心;同年8月,建成龙湾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并开通教育门户网站;2004年8月,建成了龙湾区新课标主题资源库;2005年该区教育网获浙江省首届年度优秀教育网站称号;2006年全区学校接入城域网,又获温州市年度优秀教育网站称号;2007年全区实现了高层次的“校校通”,再获温州市首届十届教育网站称号;2008年全区公办学校全部以光纤方式接入城域网。由于高起点规划,并重视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加强了全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五、强化培训应用,促进教学改革
信息化设施能否发展效用,根本的还在于教师。该区近年来坚持致力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工作,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新三级)。持续有效地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受训教师达点全区七分之一,整个培训过程组织到位,管理严格,同时通过他们加强校本培训,成效明显。每年大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活动,同时全区各类学校每年按要求不定期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由信息技术课堂简单应用,逐步拓展到信息化教学、网上学习与测验、学生学习管理、信息化教师研修、信息化家校互动、专题网站建设、数字化德育、优秀教育博客评选等教育教学及管理领域。在“双目标办学”理念指导下,该区教师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校整合,并率先承担了全市网络教学教研会,在学科整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之,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该区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积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推进了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走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