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中学 高密 261500
长期以来,中学生都觉得物理是最难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从初中升上高中后,由于学习方法的不当和畏难情绪,一些学生更加觉得物理难学,从而失去了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成以学生自主研究、自由创造为基础,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为辅、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相互促进,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做法与体会。
1 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学习新课程的开头阶段都会感到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教师抓住学生处于兴趣"旺季"这个时期,努力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没接触到物理课之前,不知道物理要学些什么?好不好学?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就说:"听高年级的同学说物理难学",一开始就有畏惧情绪,所以第一堂"入门课"就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实例,给学生打开一扇物理窗口,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彩的物理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如果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就会使学生产生急于要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愿望,例如教师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然,这时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表现出的兴趣,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此时如果教师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就会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实验展现物理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常用实验创设情境,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上课开始,先请学生观察一个实验:两瓶可口可乐汽水,一瓶开盖,另一瓶只在盖子上开一个小孔,正好能把吸管插入。然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吸取,比一比谁先喝到水。结果开盖瓶内的汽水很容易吸出来,而未开盖的汽水费很大劲也吸不出来。对这个实验现象学生很惊诧,学生的兴趣自然产生了。这样,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并且产生了急于要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 利用物理现象、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生活中,人们都会有一些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生活经验,这些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生活经验经常使用但又讲不出道理,如果把这些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便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老师衣服上蹭了一些粉笔灰,问学生该怎么办?学生说"拍一拍",老师追问:"为什么拍一拍灰尘就掉了?"从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创设研究新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兴趣调动了起来。
4 在引入"密度"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用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样的两只汤匙,让学生区分哪一只是铝匙?哪一只是不锈钢匙?再找一团棉花和一块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5 做好各种实验,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编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几乎每节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长期以来,中学生都觉得物理是最难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从初中升上高中后,由于学习方法的不当和畏难情绪,一些学生更加觉得物理难学,从而失去了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成以学生自主研究、自由创造为基础,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为辅、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相互促进,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做法与体会。
1 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学习新课程的开头阶段都会感到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教师抓住学生处于兴趣"旺季"这个时期,努力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没接触到物理课之前,不知道物理要学些什么?好不好学?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就说:"听高年级的同学说物理难学",一开始就有畏惧情绪,所以第一堂"入门课"就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实例,给学生打开一扇物理窗口,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彩的物理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如果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就会使学生产生急于要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愿望,例如教师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然,这时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表现出的兴趣,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此时如果教师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就会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实验展现物理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常用实验创设情境,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上课开始,先请学生观察一个实验:两瓶可口可乐汽水,一瓶开盖,另一瓶只在盖子上开一个小孔,正好能把吸管插入。然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吸取,比一比谁先喝到水。结果开盖瓶内的汽水很容易吸出来,而未开盖的汽水费很大劲也吸不出来。对这个实验现象学生很惊诧,学生的兴趣自然产生了。这样,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并且产生了急于要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 利用物理现象、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生活中,人们都会有一些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生活经验,这些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生活经验经常使用但又讲不出道理,如果把这些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便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老师衣服上蹭了一些粉笔灰,问学生该怎么办?学生说"拍一拍",老师追问:"为什么拍一拍灰尘就掉了?"从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创设研究新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兴趣调动了起来。
4 在引入"密度"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用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样的两只汤匙,让学生区分哪一只是铝匙?哪一只是不锈钢匙?再找一团棉花和一块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5 做好各种实验,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编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几乎每节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