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q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急性胃肠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急性胃肠损伤后喂养的可行性,并探讨临床结局与肠道喂养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急性胃肠损伤及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死亡率、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等。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对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死亡率,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进行观察。根据临床结局对患者进行死亡与存活分组,对GCS评分、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结果进行观察。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均发生急性胃肠损伤,其中Ⅰ级30例、Ⅱ级26例、Ⅲ级21例、Ⅳ级9例。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4组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随胃肠道功能障碍越重,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GCS评分越低及死亡率越高。4组间患者24 h喂养率和7 d热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胃肠道功能障碍加重,患者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呈下降趋势。根据不同临床结局分组,死亡组24 h喂养率、7 d热量达标率和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死亡率与24 h喂养率(r=-0.478,P<0.01)及7 d热量达标率(r=-0.795,P<0.01)和GCS评分(r=-0.638,P<0.01)呈负相关。

结论

急性胃肠损伤与重型颅脑损伤密切相关,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措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负氮平衡状态,促进伤者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初治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5年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72.4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生存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
期刊
摘要: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但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的疾病,表现为心腔扩大,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猝死等严重后果,然而西医治疗虽能降低死亡率但对心腔扩大疗效不佳。贾秀兰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下使用黄芪加酸枣仁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明显减轻症状及缩小心腔,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气阴两虚;扩张性心肌病;贾秀兰;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
目的应用能量代谢仪测定肥胖儿童的静息能量消耗情况,以探讨安静状态下代谢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同时比较各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年龄在7~14周岁的儿童。应用间接测热法测静息能量消耗,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体脂、去脂体质量等体成分。以预测公式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0%之内为可以接受的"准确",超过10%为"高估",低于10%为"低估"。结果共纳入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