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是最基础的社会保障,是公民生存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牢固的低收入群体保护网,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新时期社会救助帮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做好帮扶救助工作应做到“三心二意”。
一、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爱心”
所谓“爱心”就是仁爱之心,就是带着感情做工作。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面对困难职工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很多工作人员表现出冷漠、反感和不耐烦,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究其原因,是因一些困难职工反复找领导,甚至越级上访,有时还有过激的言行,给办事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干脆对他们置之不理。这样的态度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也使困难职工对组织的信任大打折扣。
其实,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当你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时,你会如何去做?有个成语叫“嗟来之食”,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一个富商,在路边设了一个粥屋,他在路边吆喝着饥民:来吃,来吃。可是没有一个饥民去吃。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尊严永远比帮助更重要。人有脸树有皮,人都是有尊严的。困难职工放下尊严,找到我们寻求帮助,说明他们真遇到了困难。他们反复找领导,甚至越级上访,说明我们各级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
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面对困难职工,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理解和尊重的角度出发,转变我们的心态,不把困难职工看作是麻烦和包袱,把他们看作是和我们同样的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着一颗“爱心”来工作,主动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用我们的爱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积极健康心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二、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耐心”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困难家庭,都有着不同的遭遇和坎坷,每名困难职工,都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他们需要倾诉和理解。所以,很多时候,在工作人员面前,他们声泪俱下,反反复复,常常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面对他们,我们要有耐心,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地让他们(她们)哭、让他们(她们)说,让他们(她们)倾诉心中的不幸与困难,并不时对他们的(她们)不幸和困难表示同情和理解。只有让他们(她们)说出来、释放出来,我们才能从中知道他们(她们)造成困难的原因,找出背后深层次想要的诉求。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有了沟通和理解,我们还要耐心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因为不同的困难群体,他们的诉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他们的处境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尽最大的可能给予帮助。
三、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细心”
帮扶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从困难家庭进行摸底,建立困难家庭档案,到补助的发放,每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能通知一发,就完事大吉,而是要让所有的家庭都了解情况,不漏报一户。对上报的困难家庭,不能职工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要针对上报困难家庭,深入到每一家、每一户中,对困难家庭的家庭住址、住房情况、电话、成员构成情况、收入情况、户籍所在地、造成困难的原因等逐一落实清楚。
四、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实意”
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把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纸空谈。首先,要建立以上级单位帮扶中心为龙头,二级单位帮扶工作站为基础,三级单位帮扶员为辐射的三级帮扶网络组织,使帮扶救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其次,要逐级签订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基层单位联系困难户制度,定期联系困难家庭,做好记录。逐级反映情况,避免越级上访。出现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单位评比先进的必要条件。第三,要建立帮扶救助基金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帮扶救助基金监督检查委员会,定期检查帮扶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第四,把帮扶救助工作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新意”
帮扶救助工作是一项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工作,要建立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在做好日常困难补助、大病救助的同时,还需要给帮扶救助工作不断地注入“新意”。
一是开辟解困新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困难家庭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家庭成员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卖苦力挣得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因此,我们应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建立困难家庭成员培训机制。由单位出钱,培训困难家庭成员,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从源头上摆脱贫困。
二是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困难家庭子女当兵、就业机制。建立困难家庭档案网络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促成他们及早就业,早日脱贫。
三是特事特办。在大病医疗救助上,很多地方施行的是先看病后报销。然而,对于困难家庭而言,先期的住院费、治疗费难以支付。因此,能否借鉴银行抵押贷款模式,实行帮扶救助基金担保抵押先期住院借款制度,切实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持之以恒、扎实细致地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让爱心、耐心和细心常伴左右,帮扶救助工作一定可以做好,和谐社会一定能实现。
一、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爱心”
所谓“爱心”就是仁爱之心,就是带着感情做工作。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面对困难职工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很多工作人员表现出冷漠、反感和不耐烦,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究其原因,是因一些困难职工反复找领导,甚至越级上访,有时还有过激的言行,给办事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干脆对他们置之不理。这样的态度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也使困难职工对组织的信任大打折扣。
其实,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当你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时,你会如何去做?有个成语叫“嗟来之食”,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一个富商,在路边设了一个粥屋,他在路边吆喝着饥民:来吃,来吃。可是没有一个饥民去吃。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尊严永远比帮助更重要。人有脸树有皮,人都是有尊严的。困难职工放下尊严,找到我们寻求帮助,说明他们真遇到了困难。他们反复找领导,甚至越级上访,说明我们各级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
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面对困难职工,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理解和尊重的角度出发,转变我们的心态,不把困难职工看作是麻烦和包袱,把他们看作是和我们同样的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着一颗“爱心”来工作,主动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用我们的爱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积极健康心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二、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耐心”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困难家庭,都有着不同的遭遇和坎坷,每名困难职工,都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他们需要倾诉和理解。所以,很多时候,在工作人员面前,他们声泪俱下,反反复复,常常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面对他们,我们要有耐心,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地让他们(她们)哭、让他们(她们)说,让他们(她们)倾诉心中的不幸与困难,并不时对他们的(她们)不幸和困难表示同情和理解。只有让他们(她们)说出来、释放出来,我们才能从中知道他们(她们)造成困难的原因,找出背后深层次想要的诉求。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有了沟通和理解,我们还要耐心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因为不同的困难群体,他们的诉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他们的处境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尽最大的可能给予帮助。
三、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细心”
帮扶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从困难家庭进行摸底,建立困难家庭档案,到补助的发放,每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能通知一发,就完事大吉,而是要让所有的家庭都了解情况,不漏报一户。对上报的困难家庭,不能职工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要针对上报困难家庭,深入到每一家、每一户中,对困难家庭的家庭住址、住房情况、电话、成员构成情况、收入情况、户籍所在地、造成困难的原因等逐一落实清楚。
四、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实意”
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把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纸空谈。首先,要建立以上级单位帮扶中心为龙头,二级单位帮扶工作站为基础,三级单位帮扶员为辐射的三级帮扶网络组织,使帮扶救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其次,要逐级签订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基层单位联系困难户制度,定期联系困难家庭,做好记录。逐级反映情况,避免越级上访。出现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单位评比先进的必要条件。第三,要建立帮扶救助基金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帮扶救助基金监督检查委员会,定期检查帮扶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第四,把帮扶救助工作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新意”
帮扶救助工作是一项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工作,要建立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在做好日常困难补助、大病救助的同时,还需要给帮扶救助工作不断地注入“新意”。
一是开辟解困新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困难家庭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家庭成员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卖苦力挣得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因此,我们应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建立困难家庭成员培训机制。由单位出钱,培训困难家庭成员,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从源头上摆脱贫困。
二是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困难家庭子女当兵、就业机制。建立困难家庭档案网络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促成他们及早就业,早日脱贫。
三是特事特办。在大病医疗救助上,很多地方施行的是先看病后报销。然而,对于困难家庭而言,先期的住院费、治疗费难以支付。因此,能否借鉴银行抵押贷款模式,实行帮扶救助基金担保抵押先期住院借款制度,切实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持之以恒、扎实细致地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让爱心、耐心和细心常伴左右,帮扶救助工作一定可以做好,和谐社会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