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推进了世界各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企业公民建设正是其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的企业公民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对策
21世纪人们对企业的期望正逐步由解决就业、赚取利润转向推动社会进步、关心和参与社区发展等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公民正是企业这种身份转变的目标。目前国外已经将企业是否具有企业公民人格,作为社会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外国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刻体会社会需求、社会环境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企业公民理念。著名的杂志《财富》每年都会评选出最受赞赏和最不受赞赏的公司排名;《企业伦理规范》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企业奖”。
而我国的企业公民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开启我国“企业公民元年”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6月16日福特(中国)公司举行的福特(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2》发布会。这是国内企业届整理的第一本企业公民报告书,内容涵盖了福特汽车公司以企业公民身份所进行的运作、遵循的原则和取得的成就等多个方面。
一、企业公民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美国波士顿商学院认为,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 它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
从实质上说,企业公民是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位从单纯的经济层面提升到了法律、伦理、道德、公益等各个层次,把这种关系回归到整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来进行认识。企业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个经济单位,它已经成为一个享有权利、也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因此必须在更广的人文价值观上发挥作用。在此前提下,企业不仅要通过其核心业务对社会提供价值、做出贡献,还必须使自身的决策对于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有益而不是有害,并且在企业达到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其行为必须具备一贯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003年众多CEO聚首的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公民的内容表现在经济、环境、员工和社区几个方面,具体为:(1)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包括遵守法律、现存的规则以及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和商业行为准则等问题。(2)对人的责任,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3)对环境的责任,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包括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福利的贡献,例如慈善捐赠、策略性赠与、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等。
二、我国开展企业公民建设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剧,特别是我国企业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国内逐步拓展到国际,如何增强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议题。积极开展我国的企业公民建设,通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融合,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004年以来,许多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开始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环境开发规划署、OECD、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推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AA1000(英国)、SA800(美国)、GRI指南(全球报告行动)、跨国公司指南(OECD)、CSM2000(德国)等,其基本内容主要涵盖有效废除童工、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职业卫生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消除就业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要素。一方面,这些标准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玩具、日用品、电子即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构成了直接的挑战,不满足相关的条件必然导致被世界市场淘汰的后果。另一方面,尽管对其他类型的企业当前还没有形成直接的影响,但是随着众多企业海外上市、建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根据市场竞争规律,我国企业应努力满足有关认证标准的要求,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分化的加大意味着全球消费者购买力提高的速度会逐渐慢于生产者经济目标增长的速度,最终导致企业面临的市场消费力不足的问题。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粗放型经营导致的环境污染对企业生存的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最终也使企业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危机。增强企业的公民意识,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关注弱勢群体,才能充分扩大的消费者购买力,保持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时,保护环境,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才能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扩大市场份额
由于我国经济尚处在转型时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一些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导致假冒伪商品涌入市场、商业贿赂在一定范围内盛行、产品质量不合格等企业短视经营的行为。因此,在我国企业中推行企业公民的理念,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规范企业自身行为,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稳定现有市场同时能够不断扩大新的市场。
三、我国开展企业公民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企业公民建设的探索。2002年企业领袖年会上我国企业家代表们首次以“企业家责任和社会环境”为主题进行研讨。2003年8月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在我国最杰出的企业进行了首次企业公民价值讨论。次年,由21世纪经济报业集团主办了“2004年中国首届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的评选。各种形式的讨论和评选对培育我国企业公民理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我国逐步推行企业公民建设提供理论的支持。但是,大多数我国企业对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而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方面,从总体上说基本上都缺乏对环境和广义社会发展的责任。
1.企业公民具体指标
在一份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对我国企业公民行为的调查表明,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国内最受尊敬的企业是能带来社会财富的企业;关于企业公民的主要指标中,遵守商业道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善待员工等被列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纳税、环保和社区服务依次排在后面。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企业公民实践中,企业自身、顾客和员工受到的关注程度大于其他的利益群体。
2.企业公民职责落实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企业在基本能做到遵守法律,但是缺少防范商业腐败和贿赂的机制;大多数企业都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但较少参加行业内活动;企业中员工被列为较重要的地位,但是设立员工安全计划、保障薪酬和就业公平的实现差强人意;在承担环境和社会广义责任方面普遍缺少投入。
3.企业公民主要驱动力
政府立法和制度、市场压力、企业自身伦理和道德,以及消费者选择等依次成为我国企业公民实施的重要驱动力,而WTO等国际标准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相对较小。这说明政府、市场和消费者在企业利益相关群体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国的企业公民实践初期并非是企业主动性行为。
四、推进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对策
1.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
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企业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必须自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经济法规等,杜绝钱权交易,保障公平竞争环境。
2.保持持续增长的获利能力
保持持续增长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目标和存在的前提,也正是企业为社会贡献的基本条件。要将公民企业理念贯彻在企业实践中要求企业首先要保证持续盈利,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价值,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其次,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3.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经营取得财富来源于社会,因此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回报社会,以履行企业公民职责为行为准则是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企业应更多的关注公共事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改善环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投资者的信任,从而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其归属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辉:企业公民与企业价值最大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6,(12)
[2]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企业公民与社会责任[J].上海企业,2006,(01)
[3]施星辉:企业公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企业家, 2003,(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对策
21世纪人们对企业的期望正逐步由解决就业、赚取利润转向推动社会进步、关心和参与社区发展等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公民正是企业这种身份转变的目标。目前国外已经将企业是否具有企业公民人格,作为社会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外国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刻体会社会需求、社会环境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企业公民理念。著名的杂志《财富》每年都会评选出最受赞赏和最不受赞赏的公司排名;《企业伦理规范》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企业奖”。
而我国的企业公民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开启我国“企业公民元年”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6月16日福特(中国)公司举行的福特(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2》发布会。这是国内企业届整理的第一本企业公民报告书,内容涵盖了福特汽车公司以企业公民身份所进行的运作、遵循的原则和取得的成就等多个方面。
一、企业公民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美国波士顿商学院认为,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 它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
从实质上说,企业公民是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位从单纯的经济层面提升到了法律、伦理、道德、公益等各个层次,把这种关系回归到整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来进行认识。企业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个经济单位,它已经成为一个享有权利、也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因此必须在更广的人文价值观上发挥作用。在此前提下,企业不仅要通过其核心业务对社会提供价值、做出贡献,还必须使自身的决策对于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有益而不是有害,并且在企业达到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其行为必须具备一贯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003年众多CEO聚首的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公民的内容表现在经济、环境、员工和社区几个方面,具体为:(1)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包括遵守法律、现存的规则以及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和商业行为准则等问题。(2)对人的责任,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3)对环境的责任,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包括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福利的贡献,例如慈善捐赠、策略性赠与、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等。
二、我国开展企业公民建设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剧,特别是我国企业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国内逐步拓展到国际,如何增强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议题。积极开展我国的企业公民建设,通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融合,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004年以来,许多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开始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环境开发规划署、OECD、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推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AA1000(英国)、SA800(美国)、GRI指南(全球报告行动)、跨国公司指南(OECD)、CSM2000(德国)等,其基本内容主要涵盖有效废除童工、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职业卫生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消除就业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要素。一方面,这些标准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玩具、日用品、电子即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构成了直接的挑战,不满足相关的条件必然导致被世界市场淘汰的后果。另一方面,尽管对其他类型的企业当前还没有形成直接的影响,但是随着众多企业海外上市、建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根据市场竞争规律,我国企业应努力满足有关认证标准的要求,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分化的加大意味着全球消费者购买力提高的速度会逐渐慢于生产者经济目标增长的速度,最终导致企业面临的市场消费力不足的问题。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粗放型经营导致的环境污染对企业生存的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最终也使企业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危机。增强企业的公民意识,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关注弱勢群体,才能充分扩大的消费者购买力,保持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时,保护环境,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才能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扩大市场份额
由于我国经济尚处在转型时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一些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导致假冒伪商品涌入市场、商业贿赂在一定范围内盛行、产品质量不合格等企业短视经营的行为。因此,在我国企业中推行企业公民的理念,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规范企业自身行为,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稳定现有市场同时能够不断扩大新的市场。
三、我国开展企业公民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企业公民建设的探索。2002年企业领袖年会上我国企业家代表们首次以“企业家责任和社会环境”为主题进行研讨。2003年8月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在我国最杰出的企业进行了首次企业公民价值讨论。次年,由21世纪经济报业集团主办了“2004年中国首届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的评选。各种形式的讨论和评选对培育我国企业公民理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我国逐步推行企业公民建设提供理论的支持。但是,大多数我国企业对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而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方面,从总体上说基本上都缺乏对环境和广义社会发展的责任。
1.企业公民具体指标
在一份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对我国企业公民行为的调查表明,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国内最受尊敬的企业是能带来社会财富的企业;关于企业公民的主要指标中,遵守商业道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善待员工等被列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纳税、环保和社区服务依次排在后面。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企业公民实践中,企业自身、顾客和员工受到的关注程度大于其他的利益群体。
2.企业公民职责落实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企业在基本能做到遵守法律,但是缺少防范商业腐败和贿赂的机制;大多数企业都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但较少参加行业内活动;企业中员工被列为较重要的地位,但是设立员工安全计划、保障薪酬和就业公平的实现差强人意;在承担环境和社会广义责任方面普遍缺少投入。
3.企业公民主要驱动力
政府立法和制度、市场压力、企业自身伦理和道德,以及消费者选择等依次成为我国企业公民实施的重要驱动力,而WTO等国际标准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相对较小。这说明政府、市场和消费者在企业利益相关群体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国的企业公民实践初期并非是企业主动性行为。
四、推进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对策
1.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
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企业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必须自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经济法规等,杜绝钱权交易,保障公平竞争环境。
2.保持持续增长的获利能力
保持持续增长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目标和存在的前提,也正是企业为社会贡献的基本条件。要将公民企业理念贯彻在企业实践中要求企业首先要保证持续盈利,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价值,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其次,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3.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经营取得财富来源于社会,因此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回报社会,以履行企业公民职责为行为准则是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企业应更多的关注公共事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改善环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投资者的信任,从而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其归属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辉:企业公民与企业价值最大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6,(12)
[2]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企业公民与社会责任[J].上海企业,2006,(01)
[3]施星辉:企业公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企业家, 2003,(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