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民族的,是世界的。以多元化教育观念的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上众多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加以认知,将有效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成为当前人们所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其课程内容要点,实现对学生的关注。
关键词:世界;民族;音乐;课程
前言:王耀华所编著的《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极大得丰富了中国音乐教材,也正式打破中西方思维格局。在中国大陆音乐界,成为新音乐的重要研究领域。无论音乐出版社、作品音乐会均离不开这一话题,可以说其已经成为当今话题的某种学术性思维。有必要深入研究其重点内容,发挥该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重要意义
中国音乐界,中西關系从来都是研究重点,如今更是热点话题。近百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界致力于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而《概论》的出现恰恰满足这一理想与需求。其突破传统的中西关系思维格局,阐述相关思想。其中包括,世界各民族音乐均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中西方各国,均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文化特点具有相互关联性与局部关系的性质。其强调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中国音乐置身于世界音乐中,确定中国音乐位置与特点。开拓视野,向世界展示中国。旨在了解世界音乐,并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1]。
二、《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程内容要点分析
《概论》中强调世界是多元的世界,音乐也具有多元性。世界民族音乐是当今音乐文化界的重要载体,其重点内容围绕世界、民族、音乐等方面加以研究。以下仅为笔者个人观点,阐述《概论》课程内容的要点,并分析其教学实践策略。
(一)罗列提纲 明确要点
以提纲的方式明确课程内要点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民族音乐整体概况,以及分布。以此,激发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优美动人的音乐文化,其中潜藏着中华博大的历史文化生命力。亚洲地区的古琴音乐、戏剧。日本的歌舞伎、能乐。以及印度鼓舞等均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构成。在《概论》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要点。包括:
第一,东南亚传统音乐特征。如其的审美特征表现在青铜、竹枝乐器等音乐材质上。在乐器方面,青铜与竹子是最好的乐器之一。在音乐形态而言主要以二、四拍为主,以弱拍开始。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将音律分为七个到八个。在音乐组织形式上,则主要注重单音音乐,实现乐器之间的交错与复印层叠的效果。
第二,黑人音乐的最大特点。包括以鼓为代表进行打击乐。非洲人众多语言的表现中均隐藏声调,因此以鼓的形式模仿声调,创造语言。有的民族甚至以鼓象征国王权利与地位,以鼓语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其次,黑人音乐具有多样化的复杂形式,在音阶、旋律以及演唱方式的特征来看,其音乐大体可分为五个音阶与七声音阶两种。在构成角度而言,可将其音乐分为等音阶与非等音阶。黑人非洲音乐的演唱形式大都为领唱与答唱,并具有独特的音乐传统,即多声部合唱。具有很强的生性构造形式[2]。
第三,大洋洲的传统音乐以及艺术特点。首先其音乐审美特征是最高的追求自然的音乐美,其次在音乐内容、体裁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展开阐述。
音乐内容:海洋民族的大洋洲人民,其祖先基本居住岛屿,且以渔业为基本生产方式。因此在歌词内容来看,均以渔业为主要表达内容。而居住内陆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歌曲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均与狩猎、采集知识为主。渔民将祖先神化,将传说与历史事实相混合,创造出丰富的歌曲。可见其音乐内容无外乎将史实与神话相结合,反复不知结局的旋律类型,叙述着历史故事,成为歌曲的主要流动方式,
音乐体裁与类别:在表演形式来看,大洋传统音乐可分为集体、单独两种形式。其中,合唱、合奏、群舞为集体形式,反之为单独表演形式。在社会习惯角度而言,男女分别保留着独立的曲目。
旋律:其旋律与节奏基本以规范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并运用在众多音乐类型中。
拍打身体的声音:大洋洲音乐基本特点之一,拍打身体进而实现对节奏、音色的配合。在《民族音乐概论》中的第九章,表明拍打身体是音乐的一种素材,进而形成具有风格的大洋音乐。
(二)以提升能力为重点内容
世界民族音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重视重要内容讲解的同时,也应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另一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众多学生了解、欣赏世界民族音乐,多听、多看、多了解。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播放大洋洲音乐,并以讨论形式询问学生其中特点,并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会大洋音乐以身体击打形成节奏的重要特征。
结论:综上所述,《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出现,于我国音乐探索、全球音乐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体会音乐是民族的,是世界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教学研究指明重要方向,促使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以实践引导,充分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建朝,单晓杰.基于高等院校“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7(04):25-28.
[2]林冰清.让音乐教育由“二元”变为“多元”——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4):121-127.
简介:
石宁宁(1980年10月 )女,籍贯:黑龙江,汉族,现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 音乐理论从事教学工作。
课题基金: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关键词:世界;民族;音乐;课程
前言:王耀华所编著的《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极大得丰富了中国音乐教材,也正式打破中西方思维格局。在中国大陆音乐界,成为新音乐的重要研究领域。无论音乐出版社、作品音乐会均离不开这一话题,可以说其已经成为当今话题的某种学术性思维。有必要深入研究其重点内容,发挥该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重要意义
中国音乐界,中西關系从来都是研究重点,如今更是热点话题。近百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界致力于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而《概论》的出现恰恰满足这一理想与需求。其突破传统的中西关系思维格局,阐述相关思想。其中包括,世界各民族音乐均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中西方各国,均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文化特点具有相互关联性与局部关系的性质。其强调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中国音乐置身于世界音乐中,确定中国音乐位置与特点。开拓视野,向世界展示中国。旨在了解世界音乐,并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1]。
二、《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程内容要点分析
《概论》中强调世界是多元的世界,音乐也具有多元性。世界民族音乐是当今音乐文化界的重要载体,其重点内容围绕世界、民族、音乐等方面加以研究。以下仅为笔者个人观点,阐述《概论》课程内容的要点,并分析其教学实践策略。
(一)罗列提纲 明确要点
以提纲的方式明确课程内要点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民族音乐整体概况,以及分布。以此,激发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优美动人的音乐文化,其中潜藏着中华博大的历史文化生命力。亚洲地区的古琴音乐、戏剧。日本的歌舞伎、能乐。以及印度鼓舞等均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构成。在《概论》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要点。包括:
第一,东南亚传统音乐特征。如其的审美特征表现在青铜、竹枝乐器等音乐材质上。在乐器方面,青铜与竹子是最好的乐器之一。在音乐形态而言主要以二、四拍为主,以弱拍开始。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将音律分为七个到八个。在音乐组织形式上,则主要注重单音音乐,实现乐器之间的交错与复印层叠的效果。
第二,黑人音乐的最大特点。包括以鼓为代表进行打击乐。非洲人众多语言的表现中均隐藏声调,因此以鼓的形式模仿声调,创造语言。有的民族甚至以鼓象征国王权利与地位,以鼓语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其次,黑人音乐具有多样化的复杂形式,在音阶、旋律以及演唱方式的特征来看,其音乐大体可分为五个音阶与七声音阶两种。在构成角度而言,可将其音乐分为等音阶与非等音阶。黑人非洲音乐的演唱形式大都为领唱与答唱,并具有独特的音乐传统,即多声部合唱。具有很强的生性构造形式[2]。
第三,大洋洲的传统音乐以及艺术特点。首先其音乐审美特征是最高的追求自然的音乐美,其次在音乐内容、体裁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展开阐述。
音乐内容:海洋民族的大洋洲人民,其祖先基本居住岛屿,且以渔业为基本生产方式。因此在歌词内容来看,均以渔业为主要表达内容。而居住内陆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歌曲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均与狩猎、采集知识为主。渔民将祖先神化,将传说与历史事实相混合,创造出丰富的歌曲。可见其音乐内容无外乎将史实与神话相结合,反复不知结局的旋律类型,叙述着历史故事,成为歌曲的主要流动方式,
音乐体裁与类别:在表演形式来看,大洋传统音乐可分为集体、单独两种形式。其中,合唱、合奏、群舞为集体形式,反之为单独表演形式。在社会习惯角度而言,男女分别保留着独立的曲目。
旋律:其旋律与节奏基本以规范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并运用在众多音乐类型中。
拍打身体的声音:大洋洲音乐基本特点之一,拍打身体进而实现对节奏、音色的配合。在《民族音乐概论》中的第九章,表明拍打身体是音乐的一种素材,进而形成具有风格的大洋音乐。
(二)以提升能力为重点内容
世界民族音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重视重要内容讲解的同时,也应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另一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众多学生了解、欣赏世界民族音乐,多听、多看、多了解。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播放大洋洲音乐,并以讨论形式询问学生其中特点,并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会大洋音乐以身体击打形成节奏的重要特征。
结论:综上所述,《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出现,于我国音乐探索、全球音乐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体会音乐是民族的,是世界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教学研究指明重要方向,促使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以实践引导,充分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建朝,单晓杰.基于高等院校“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7(04):25-28.
[2]林冰清.让音乐教育由“二元”变为“多元”——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4):121-127.
简介:
石宁宁(1980年10月 )女,籍贯:黑龙江,汉族,现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 音乐理论从事教学工作。
课题基金: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