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势必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充分认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内容更得以丰富、直观、迅速地呈现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是一举多得。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针对这种情况,我课前上网收集了大量图片、资料,制作了课件。上课之初,我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大草原去旅游,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打开课件,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声中,一望无际的碧绿大草原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蓝天、白云、绿草、小丘、洁白的羊群,悠然自得的骏马和大牛……美丽的图片,悠扬的乐曲,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让学生在大草原上尽情欣赏,陶醉其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回味”这些词语,无需老师讲解,学生随口就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哇,太美了!”“这碧绿,辽阔的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以后一定要到大草原去旅游!”……教师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的视听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有时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形状、色彩、声音、动态的优势,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兴趣性,能够更准确、有效、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同学们读着课文,听着音乐,说着自己的见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么是很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与社会相近、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特征的内容。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资源公开性等特点,在课堂外,通过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资料。例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为了吸引学生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我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课后我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的故事,我们要举办一场“三国人物故事会”。同学们有的读原著;有的在网上搜索;有的上图书馆阅读……举办故事会的那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有学生讲“关羽”的故事: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有学生讲“刘备”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有讲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可见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开拓了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要想知道的更多,一定要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快捷为语文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大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回民小学 232000)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势必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充分认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内容更得以丰富、直观、迅速地呈现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是一举多得。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针对这种情况,我课前上网收集了大量图片、资料,制作了课件。上课之初,我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大草原去旅游,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打开课件,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声中,一望无际的碧绿大草原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蓝天、白云、绿草、小丘、洁白的羊群,悠然自得的骏马和大牛……美丽的图片,悠扬的乐曲,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让学生在大草原上尽情欣赏,陶醉其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回味”这些词语,无需老师讲解,学生随口就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哇,太美了!”“这碧绿,辽阔的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以后一定要到大草原去旅游!”……教师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的视听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有时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形状、色彩、声音、动态的优势,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兴趣性,能够更准确、有效、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同学们读着课文,听着音乐,说着自己的见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么是很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与社会相近、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特征的内容。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资源公开性等特点,在课堂外,通过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资料。例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为了吸引学生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我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课后我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的故事,我们要举办一场“三国人物故事会”。同学们有的读原著;有的在网上搜索;有的上图书馆阅读……举办故事会的那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有学生讲“关羽”的故事: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有学生讲“刘备”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有讲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可见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开拓了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要想知道的更多,一定要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快捷为语文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大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回民小学 2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