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认可,但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还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加快推进教育改革措施,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一、融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学科内容偏理论,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容易对学科学习丧失兴趣。教师应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生活化教学理念等,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实质性的创新和改变。比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故事等。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小组讨论,以此建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法律”等对法律的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再通过联系热点时事、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讨,总结法律的基本特点。这样开放、互动、紧贴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情感熏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科内涵,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获得情感熏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孝文化内容,并将它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联系起来。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封建社会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对于当今国家法治体系的建设也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首先,教师应深刻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进行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平等的師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放权”。此外,教师应积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等作出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枢初级中学)
一、融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学科内容偏理论,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容易对学科学习丧失兴趣。教师应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生活化教学理念等,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实质性的创新和改变。比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故事等。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小组讨论,以此建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法律”等对法律的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再通过联系热点时事、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讨,总结法律的基本特点。这样开放、互动、紧贴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情感熏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科内涵,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获得情感熏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孝文化内容,并将它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联系起来。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封建社会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对于当今国家法治体系的建设也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首先,教师应深刻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进行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平等的師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放权”。此外,教师应积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等作出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枢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