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现停产疑云 强制清算后路在何方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红牛中国“坚持经营”,泰国天丝“强势喊停”,然而,看似僵持不下的双方似乎早已为事件接下来的走向开始布局。有业内人士称,“后红牛时代”来临
  9月29日,“红牛中国”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已递交延长营业期限申请,并指出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为50年。10月1日,泰国天丝(“红牛”商标所有者)回应称,各方股东从未达成过任何关于延长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指“红牛中国”)经营期限的协议。10月16日,“红牛中国”再次发出声明重申“五十年协议”的合法性,同日泰国天丝否定协议的存在,并于24日宣布正式启动对“红牛中国”的强制清算程序。
  危机已到?
  据最新工商消息显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中国”)的营业期限为1998年9月30日至2018年9月29日,目前仍为开业状态。
  10月24日,《投资者报》记者收到来自伟达(中国)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发来的泰国天丝声明,邮件称,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已于10月24日宣布“已于2018年10月15日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清算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红牛中国”)的法律程序”。
  记者亦留意到,10月24日,严丹骅(严彬之女,持有泰国红牛股权比例第一的个人大股东)授权Korpniti Law Office向全球发布“红牛中国”的投资事实情况。严丹骅表明将于本周内在泰国曼谷就诋毁、诽谤其父声誉的言论向警方报案,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
  严丹骅称,亦授权上述律师事务所在网站(www.korpniti.com)向全球公布1995年11月10日“五十年协议”及1995年12月21日合资合同(共18页)。记者尝试在事务所网站查找该协议,未果。
  一旦经营期限正式落地,意味着“红牛中国”将被撤销清算,中国红牛将告别市场。
  据记者走访广州部分商超发现,出品商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金色矮胖罐”包装的红牛正在进行促销,而部分超市则出现缺货现象。记者多次尝试拨打广州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电话了解情况,都未能成功接通。
  记者通过58同城饮料批发服务联系到某一广州红牛批发商,其称,“北京红牛”(红牛中国产的红牛饮料)目前仍有大量现货可供,当记者提及有关红牛中国已到经营期限的消息时,批发商称这与他无关,不影响客户拿货。
  记者亦同时联系线下多家经销商与超市。珠海市翠豪有限公司(经销商)李先生、东莞南佳百货超市陈先生都表示目前红牛的供货渠道正常,也未收到关于红牛中国已到经营期限的相关消息。
  10月17日,网上流传流传红牛停产的消息,消息源自某一所谓的“内部会议纲要”,核心内容是目前相关工厂已暂时停止生产红牛,“在供货不足的情况下,要求各区域要控量保价,做好高质量的分销工作,同时要将重心转移到‘战马’及其他新品上。”
  记者尝试联系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生产商求证此消息,电话未能成功接通。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湖南)则称该消息不属实,公司总部亦称未收到相关消息。
  同时记者留意到,一款印有“泰国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有限公司监制”字样以及红牛泰文标识的红牛饮料在市面销售,記者尝试联系“红牛中国”以及泰国天丝咨询该产品是否与各自集团存在联系,截至发稿前,均未获得任何回应。
  品牌之殇
  目前,红牛中国“坚持经营”,泰国天丝“强势喊停”,然而看似僵持不下的双方似乎早已为事件接下来的走向布局,有业内人士称,“后红牛时代”来临。
  据业内消息称,泰国天丝将联手广州曜能量饮料推出红牛安奈吉饮料,外观包装与中国红牛高度相似。而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在市面上尚未发现该商品。
  严彬独资下的华彬集团于2017年自主研发并推出名为“战马”的能量型维生素饮料,立志打造“首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民族能力饮料品牌”,其广告语(“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与红牛一致,并与国内电竞游戏(绝地求生)、体育服装品牌跨界合作,花重金砸广告。
  天丝与“红牛中国”之争令人不禁联想起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红绿之争”。
  2012年,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仲裁结果公布,将王老吉打造成价值千亿品牌的加多宝集团被裁定不能继续使用王老吉商标。而裁决过后,新一轮凉茶博弈来袭。
  在这两起争端中,核心为品牌之争。长期运营的品牌会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强大的品牌会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往深一层说,品牌亦会连结到文化、理念层面,甚至与消费者产生共情,而单靠大量的广告投入是无法使品牌立足于市场长远发展的。
  对于品牌的成长而言,底蕴与营销不可分割。对王老吉来说,该品牌深藏着药饮文化、地域情怀。广药拿回了“王老吉”,而作为王老吉品牌推手加多宝却被许多看客给予了同情票。
  反观红牛,自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成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先入者”,其形象早已被赋予诸多中国色彩。严彬在官方微信的声明中指出,泰国天丝是到中国“摘桃子”,“对此深表遗憾和痛心”,而泰国天丝也表示“严彬先生一再的违法行为使我们倍感失望”。
  在两大集团的拉锯战下,红牛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其他文献
场外配资一直被监管层明令禁止,但部分公司仍铤而走险  2011年7月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防范期货配资业务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配资公司经工商管理部门核定登记的范围多为投资咨询、投资管理或管理咨询等,未取得任何金融业务许可牌照,涉嫌超越经营范围从事资金借贷业务。由于在配资业务中,客户资金被配资公司控制,其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且配资放大了杠杆比例,加大了客户财务风险;同时
期刊
今年是“双11”的第十个年头,从2009年交易额5200万元到2017年交易额1682亿元,销售额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整个中国社会商业潜力的爆发  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各家巨头都在摩拳擦掌。对于商家和买家,“双11”带来的好处都是实实在在。面对这个狂欢购物节日,老牌巨头是如何求新求变的,今年的“双11”大餐又有哪些新的味道,我们进行了一番探查    从今年电商巨头们的“双11”玩法来看,这
期刊
多家投资机构近期集中发布研报,调高碧桂园(2007.HK)投资评级,看好未来盈利增长,建议增持买入。招商证券也调升碧桂园投资评级,由“中性”调至“买入”,目标价维持不变。同一天,花旗集團发表研究称,碧桂园恢复能力较预期更强,在近期股值回落至吸引水平下,维持其“买入”评级及目标价18.33港元。国际大行摩根大通也在近日研报中预计碧桂园第四季销售增长将加快,而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现金状况良好,未来盈利将
期刊
在线上线下流量获取日趋困难的今天,家居行业龙头红星美凯龙日前却再创佳绩——2018年“十一”大促,实现销售收入高达106.82亿元,同比大增22%。这一成绩的“幕后推手”是红星美凯龙今年9月才正式对外推出的IMP全球家居智慧营销平台。红星美凯龙执行董事、董事会秘书郭丙合说:“红星美凯龙不仅是中国家居連锁零售领域多年的龙头,目前更是一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家居行业综合服务商。”
期刊
受近期个税改革利好消息的提振,大消费板块全线走強,多只个股也出现强势上涨行情。随着“双11”的临近,苏宁也喊出“上网上街上苏宁”全民嘉年华的口号,有望在四季度延续今年GMV爆发的态势。今年上半年,苏宁线上线下全面爆发,全渠道销售额增速高达44.55%,其中线上GMV同比增长76.51%。随着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深入,苏宁易购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业内分析师认为,苏宁易购业绩拐点已现,营收利润改善趋
期刊
一边卖一边买,华侨城似乎在战略调整上更加聚焦于文旅产业  加速布局文旅产业的央企华侨城,又开始“卖卖卖”了。  10月19日,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华侨城”)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旗下子公司上海华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合”)50%股权及相关债权,这是半个月内华侨城第4次披露资产转让信息。  而在售卖资产的同时,华侨城另一边也在不断拿地。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华侨
期刊
渤海银行是自1996年至今获国务院批准新设立的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是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创建的。其诞生承载着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也承载着打造中国现代银行的光荣与梦想。  从2005年12月30日成立至今,渤海银行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发展蓝图、从梦想到现实,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了初创、发展和
期刊
2018年上半年,在高鑫零售、中百、步步高净利润均上涨的情况下,永辉超市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1.54%,同时产品因质量问题频遭曝光  零售业,一个最致命的雷区就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永辉超市也不例外。如何确保所销售的每件产品质量,无时无刻都在考量一家企业的生命线。  2018年10月15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肉制品、食用油、水产品、食用农产品等四类食品1050批次样品中,永辉超市在江苏地
期刊
10月中旬,刚宣布成功融资千万美元的共享汽车途歌,被用户质疑资金链出现问题,运营困难,押金及保险金额退款进度缓慢  途歌是国内汽车共享出行平台,成立于2015年7月,自成立至今三年间,已经成功融资五次,并于近期宣布了最新的B2轮千万美元融资和新的运营发展计划,却遭到大量用户的质疑,用户表示押金退款困难,客服联系不上,合同中7个工作日退回的押金,实际一个月都无法退回,明明车辆都有保险,但在交通事故中
期刊
店铺信息交给饿了么辖区市场经理后被冒用,一店多开现象严重,面对相关的市场乱象,饿了么该如何解决?  10月15日,本报刊登了《中介“解决”商户合规乱象 饿了么被指知情不管》一文,文章中写道,部分在饿了么商户通过中介形式取得食品营业执照,且在饿了么平台中存有大量实际信息与披露的营业信息不符的情况。饿了么公司虽未做正面回应,但当天立即将文中提到的商户下线。  经后续采访,文中提到的商户并非是违规营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