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 多元传播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央电台16套广播频率及中国广播网、你好台湾网、中国民族广播网,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手机电视、有声手机报、网络广播等多种载体,对两会盛况进行全面呈现。据统计,自3月2日至14日,全台200多名编播技术人员参与两会报道;共开设各类专栏专题200多个;邀请各届嘉宾近300人次参与直播访谈;采访代表委员2800多人次;圆满完成9场并机和分频率直播,总时长12小时;播发两会新闻及专稿近万条次,总时长近700小时。央广网共刊发两会相关稿件3000余篇,现场图片1600余幅,音视频直播时长100多小时,访问人数近1400万。
  一、议程报道及时准确,展示良好会风会貌
  中央电台紧紧围绕大会主题,结合会议议程,扎实做好会议重要议程报道,充分展示了两会更加开放透明、更加民主和谐的新气象。
  一是现场直播圆满顺畅。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对两会开幕会、闭幕会等重要活动进行了7场并机现场直播,经济之声进行了3场并机直播,中国之声对人大、政协会议发言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进行了2场单频率现场直播。上述9场直播总时长700多分钟,信号清晰,衔接流畅,鲜明体现了大会主题。央广网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
  二是中央领导同志下团组报道简洁朴实。两会期间,报道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50多场次。《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交流的现场同期声30多条次,展现了领导人亲切随和、心系民生的形象。中国之声记者现场直击领导人活动,观察细节、捕捉花絮,精心采制了多篇新闻特写。3月10日《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录音特写《总书记回应滁州百姓邀请,强调做好三农工作》,通过丰富的同期音响,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现场。节目中总书记与百姓仿佛邻里间聊家常般的对话,拉近了中央领导和基层群众的距离,生动展现了领导人的亲民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三是《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翔实深入。各频率及网站全面、深入、准确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采取要点摘登、专家访谈、连线报道、数据图表等形式,帮助受众直观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多个频率在直播后及时进行解读和时评,将现场直播、权威解读和专家点评融为一体,充分满足了听众第一时间把握报告主旨的需求。中国之声两会观察员在前方直播间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点评,提炼报告重点、亮点,实时的现场直播与深入浅出的专家解读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济之声在3场并机直播后,分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权威专家,在直播间迅速进行了权威解读。中国之声还围绕政府工作报道采制了多篇专稿,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角度讨论和解读,有利于广大听众深入理解报告的丰富内涵,也对当前社会热点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
  四是代表委员履职情况报道鲜活充分。报道始终坚持把视角投向基层,充分反映来自基层一线代表委员的所思所想,节目生动鲜活。中国之声《代表委员日记》《今日提案议案扫描》,中国乡村之声《两会日志》等栏目突出报道来自基层一线代表委员的声音,展示了两会更加开放透明、更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专题《难忘的中国之声》(两会特别版)将视线对准基层代表委员,全天《公益报时》推出两会特别版,围绕“提案、议案”和“两会热点”为核心的两大报时回应民生热点,烘托两会气氛,丰富节目样态,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不懈努力。
  二、主题报道浓墨重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中央电台各频率精心组织会议期间的主题性报道,并与程序性报道相结合、突出两会主题,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有效烘托了大会气氛。
  一是聚焦深化改革主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深化改革为主题,清晰勾画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中央电台推出的两会专题《深化改革权威访谈》、特别报道《大国复兴路》聚焦当前改革热点。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政务直通》邀请代表委员、政府官员、企业家、基层劳动者做客直播间,结合自身实践畅谈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和具体举措。中国之声《大国复兴路》每天关注一个热点改革领域,和两会新闻现场紧密结合,引入代表委员的言论,说透改革意义、点明改革难点、记录改革行动、展望改革未来。经济之声《企业家说》邀请浪潮集团孙丕恕、百度公司李彦宏等十余位企业家做客直播间,对话行业领军人物,探讨企业发展创新与深化改革大计。《让金融充满民生情怀》系列报道,把金融和民生联系起来,聚焦金融改革热点、难点,提出让金融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让金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央电台多路记者采访代表委员,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两会特别报道《大国复兴路》围绕“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发展”精心制作专题报道,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代表委员各抒己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丰富而生动的阐述和注解。同时,通过《代表委员两会日记》《对话当事人》等特色栏目,以真实的事例、朴实的对话展现代表委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例如3月9日的节目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讲述了他不顾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非典”疫情第一线的经历。78岁高龄依然执着于医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激励每一位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了与听众的互动与共鸣。
  三是充分做好“中国梦”主题宣传。两会期间,中央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等重点节目中推出“中国梦”主题报道,集纳代表委员对“中国梦”内涵的阐述,从国家层面、个人层面解读如何实现“中国梦”。全台不同频率各专题专栏节目均融入“中国梦”的宣传报道,从经济、民生领域探讨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探讨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探讨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民族之声推出的系列报道《美丽中国共同梦想——宗教界代表委员畅谈推进国家现代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主题报道的内涵。   四是加大保障改善民生报道的力度。中国之声《直通北上广》《我爱问两会》,经济之声《改革一对一》等专栏收集听众和网友对教育、医疗、物价等两会民生问题的观点,以百姓视角剖析问题,解析思路,探讨现实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反映百姓关注和群众企盼,相继播出了“是否延迟退休?”“老人摔倒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等多组聚焦代表委员讨论的录音报道。经济之声《马上就说》专栏围绕两会关键词,扫描、梳理两会新闻和各媒体民生报道热点,就事论理,深入拓展,以民生视角透视经济大势,以财经思维破解民生课题。
  三、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提升传播效果
  中央电台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及时快捷、海量集纳、互动性强等传播优势,网络与广播同频共振,形成报道合力。
  两会期间,中央电台各频率播发的两会新闻都在央广网及时呈现,央广网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整合新闻网页、论坛、手机报等多种资源,进行全景式多维度的立体网上两会报道,两会期间点击量超过2200万。《做客中央台》栏目与“百度数据平台”合作,设置《两会大数据》子栏目,以“调查题”的形态,调查、归类和分析网友们对社会热点的投票,为做好话题引导提供借鉴。中国之声《做客中央台》《直播北上广》栏目借助搜狐新闻客户端专刊、苹果播客页面,将两会报道内容直接推送至用户手机上,每期节目在线人数都超过百万人次,其中通过客户端接收专访交通部长杨传堂节目的人数超过130万。经济之声、中国乡村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多个频率推出《两会微观》等微博、微信专栏,同步向用户推送两会报道内容,有效拓展了传播渠道,扩大了广播受众群,提升了传播效果。两会期间,经济之声官方微博、微信互动量达885万次。
  四、打破传统思维,实现报道突破创新
  中央电台打破传统思维,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渠道创新,实现了两会报道的多项突破。
  一是首次尝试“订制化广播节目”。中国之声《我爱问两会》专栏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征集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或政策法规;结合两会的新闻现场,通过记者全方位求解,由相关领域和地方的代表委员作答,深度解疑释惑,实现了普通百姓和两会的直接沟通互动。听众提问,代表委员回答,订制化广播节目备受欢迎。
  二是首次尝试“大数据看两会”。中国之声首次与“百度数据平台”合作,开设《两会大数据》栏目,准确把握舆情,积极引导热点。通过街头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让普通公众真诚发声,真实传递基层民意,使政府与百姓有呼有应,从一粒米的安全到一座城市的未来,探索中国梦实现的路径。此外,经济之声《姚景源说数据》发挥频率资源优势,邀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解读两会发布的数据背后的重要经济意义。
  三是首次尝试改变节目生产方式。经济之声首次开设线下多媒体专栏《三人两会》,一名主持人、两位嘉宾以现场脱口秀的方式热议两会热点。节目嘉宾有经济学家马光远、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和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等。《三人两会》改变了传统广播节目借力新媒体渠道传播的方式,直接按多媒体思路,走出去办栏目。选取北京的国贸、南锣鼓巷等地标性场所现场视频录制,全媒体、多终端传播。节目内容涉及雾霾治理、养老、房价、互联网金融、人民币汇率等公众关心的财经话题,以小见大,辨理释疑深入浅出,观点碰撞精彩纷呈。
  四是首次尝试引入农民评论员。两会期间,中国乡村之声开设《三农时评》专栏,每天邀请两到三名农民评论员,对两会上涉及的三农事件发表观点、提出意见,邀请了河北保定市唐县雹水乡北雹水村农民邸红敏等农民评论员结合自身生产生活实际,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如:关注农民工工资福利被克扣问题,希望国家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农民工权益。
  五、努力挖掘报道潜力,提升报道水平
  中央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优势,紧扣“改革、攻坚、转型、民生”等关键词,不断挖掘报道潜力,提升两会报道水平。
  一是“改文风”取得新进步。中央电台两会报道把更多时段留给基层代表委员,在题材选择上更注重贴近民生,在报道形式上以丰富的音响素材增强可听性,力求短小精悍、生动鲜活。中国之声“此刻主播行动”报道突出时效性、现场感,大量采用同期声,用主播鲜活生动的表述方式捕捉和传递大会现场细节,让听众有如身临其境。《国防时空》节目设置《王亮两会观察》《宇婷说不停》栏目,以记者个性化视角对军队代表委员进行报道,做到了“短、实、新”。中国乡村之声《丹丹看两会》专栏主持人李丹丹以女性媒体人的视角,观察会场内外的细节,解读各项报告和提案议案中对农民民生的温情关怀,展现本次“两会”倡节俭、说实话的会风,以及农村改革政策中对农村女性的重视。
  二是栏目设置有新意。今年各频率加强策划,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栏目。经济之声《东西南北GDP》《改革一对一》等栏目,小切口、大主题,探讨改革破解之道。音乐之声、都市之声通过专栏《聚焦好声音》《都市会客厅》,解析提案议案,契合受众需求。文艺之声开设《两会文艺大家谈》,邀请代表委员就文化热点进行探讨,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中国乡村之声推出《两会看三农》《丹丹看两会》栏目,引入农民评论员解读报告,贴近性强。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神州之声《海峡在线》《两岸开讲》关注台湾民众及媒体对两会的积极反应、引导舆论。华夏之声《直播两会》播出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的专访,引起强烈反响,香港20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三是言论评论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电台两会报道发挥主流媒体评论优势,针对群众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提供积聚能量的分析和观点,积极引导舆论。在前方直播间加入“两会观察员”角色,回顾新一届党中央执政历程、展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使直播和评论的视角得到拓宽,有效提升了报道效果。经济之声多媒体专栏《三人两会》紧紧抓住两会热点、舆情焦点、改革难点进行分析评论,分析理性客观,评论深刻到位。此外,两会期间,中央电台多篇评论受到听众好评,如经济之声的《给中国经济多一些掌声》《贸易夺冠,冷静理性平常心》《让GDP稳下来》等评论,起到了唱响中国经济、正面引导舆论的作用。
  四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两会期间,为加强各频率各节目部门的协同配合,促进全台新闻信息资源共享,总编室开通了“中央台两会公共邮箱”。采取个性化订制和多样化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各频率节目部门既可以自主选用邮箱中的稿件和素材,还可以根据上会记者汇报的采访选题,结合自身频率定位和节目特色,与记者进行约稿,各取所需。“中央台两会公共邮箱”共收到记者来稿300多篇,多篇稿件被各节目中心采用。
  六、各方协调保障有力,确保报道安全运行
  总编室建立了两会宣传联席会议机制,每天传达精神,沟通动态。全台共投入170余人进行安全播出技术保障工作,为两会安全播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两会期间,中央电台16套频率在播节目和9场重大直播均取得了优质、零秒停播的优异成绩。各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了两会报道工作顺畅、高效、安全运行。
  中央电台2014年两会报道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好评,取得了显著成效。专家学者对今年中央电台两会报道议题设置、舆论引导、编排布局、记者采访、特色专题专栏及文风改进等给予高度评价。3月21日中央电台总编室组织召开了2014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研讨座谈会。中央电台两会报道组相关负责人、各中心两会宣传工作负责人、两会报道采编播一线代表、台学会专家听评组代表等近五十人参加了座谈会,总编室主任潘晓闻主持会议。台学会专家听评组王燕春、曹仁义、臧捷年等从不同方面,评点了今年中央电台两会宣传报道的亮点、特色。各中心两会宣传工作负责人,交流了本中心今年两会宣传工作的创新探索,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两会期间,报道组收到大量听众短信,听众参与节目、关注两会、评说两会热情高涨,对中央电台的两会报道给予广泛好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供稿)
  (本文编辑:刘春理 莫玉玲)
其他文献
【摘 要】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两位年轻人创作的广播特写《蒂姆·基和果戈理的外套》获得2013年度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大奖(以下简称麦鲁利奇奖)、2013年欧广联的新人奖和2013年意大利奖。麦鲁利奇奖的评委称这个作品是“广播特写中的甜品”。作者蒂姆·基进入果戈理的世界,用果戈理荒诞不经的风格来进行自己的探索。本文从结构、语言等多方面,赏析作者如何运用广播手法再现古典文学作品从而赢得现今听众的青睐。 
期刊
近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与新浪微博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微博收视指数,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  双方此次战略合作将基于各自的优势资源,围绕新浪微博讨论数据,推动微博收视指数等标准化产品,结合电视节目收视数据,为电视媒体业界全面、深入地分析电视节目的社交化传播效果及全媒体传播整合效果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新浪微博与CSM此次战略
期刊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的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既给广电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2014年3月20日至22日,第22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4)在北京举行。本届CCBN以“融合高速网络,领航新媒体时代”为主题,旨在加速推进广电融合网络的宽带化,进一步提高广电聚合化生产效率、立体化传播能力和智能
期刊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山东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推出微信互动平台和手机客户端,本文据此详述两者与传统广播及互动的功能和不同点,阐明在移动互联时代,广播只有与新技术融合才能获得生机。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智能手机 微信 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在某大商场,摆放收音机的柜台变成了智能手机专柜,最便宜的智能手机不足千元;在某品牌汽车上,装收
期刊
【摘 要】新闻娱乐脱口秀作为当今流行的脱口秀节目形态,满足了大众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的双重需求。中国的新闻娱乐脱口秀可利用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与时事新闻两相对照,制造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此外,古代民间笑话亦属中国式新闻娱乐脱口秀尚待开掘的宝藏。  【关键词】脱口秀 人文历史元素 借古讽今 古代笑话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脱口秀的发展  脱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多方面影响社会,间接促使中国交通广播的产生和发展。1991年以来,中国交通广播在探索频率专业化、媒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交通广播模式”,引领、推动着中国广播的变革和发展。本文试通过梳理中国交通广播发展历史,力图分析、总结其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交通广播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广播 城市化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广播娱乐译析研讨活动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广播娱乐节目收获了一批优秀的节目,涌现出了许多难得的娱乐人才,并在不断探索娱乐广播创作理念的过程中,拓展了娱乐节目创新的路子。  【关键词】创优 人才 理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初,娱乐节目作为一股时兴的热潮,由电视至广播在我国内地蓬勃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广协会广播文艺委员会于20
期刊
主题策划: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张 彩 刘逸帆  编者按:当今世界,没有哪项事业可以不需要相互学习,与时俱进。建设媒体、发展媒体也是不断借鉴与创新的永恒运动,而借鉴与创新需要摒弃任何偏见,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广播媒体而言,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台湾虽然地域不大,但经济发达,信息化和国际化程度高,在此背景下的广播发展也多有特点。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中辑录的数篇文章,就对此作
期刊
从2004到2014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十年,对于每个媒体、每位个人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程。这是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十年,这是传媒生态、传播手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中国之声十年走过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传媒变革的缩影。  十年,我们行走在变革的路上  从延安诞生之日起,中央电台的第一套节目一直是中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广播频率,是国
期刊
【摘 要】如今广播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的频率定位已成为阻碍广播发展的瓶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汽车音乐调频将都市文艺气质作为区隔于其他频率的“辨识度”,通过强调文字之美、打造文艺气质,回归内容本身、开发文艺单元,拓展衍生产品、再贴文艺标签,选择文艺伙伴、多元强化特质,品推活动策划、文艺改变城市等,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受众的忠诚度。  【关键词】广播 音乐 文艺 辨识度  【中图分类号】G2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