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小蜂温度耐受性及其对种间共存关系的影响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已知有约800种榕属(Ficus)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部分种类延伸至亚热带地区.温度是限制榕-蜂共生系统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也显著影响榕树及其榕小蜂的繁殖成功,其中榕小蜂对温度的响应更加敏感.榕小蜂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其对温度耐受能力直接影响榕果内小蜂种群数量和群落内种间关系.然而目前对榕小蜂温度耐受性的研究尚少,榕小蜂的温度耐受能力如何影响榕果内小蜂的共存关系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2种雌雄同株和1种雌雄异株榕树果内传粉榕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温度耐受能力.结果表明:3种传粉榕小蜂对高温的耐受性极差,相对于雌雄同株的高榕(F.altissima)和聚果榕(F.racemosa)传粉榕小蜂,雌雄异株的鸡嗉子榕(F.semicordata)传粉榕小蜂对低温有增强的耐受趋势.聚果榕小蜂群落结构显示:在适宜其生长的西双版纳地区,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其数量显著减少;而非传粉榕小蜂呈相反模式,较强的温度耐受能力使其在低温的雾凉季维持了较高的种群数量.鸡嗉子榕果内非传粉小蜂Sycoscapter trifemmensis相对于Philotrypesis dunia有更强的温度耐受能力,在种群数量和种间关系上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及数量.榕小蜂的温度耐受性差异在物种分布、种间关系的维持和共存上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阐明榕小蜂种间共存的维持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白枕鹤(Grus vipio)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白枕鹤西部种群繁殖于中蒙俄交界处的达乌尔地区,数量呈下降趋势.我们于2017-2018年在蒙古国东部给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啮齿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严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及小波
我国将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这必将对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