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宿“北极村”
所谓“北极村”,乃“雄鸡”版图上最北端的—个临江小屯,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中俄界河黑龙江在这里自北转东呈“7”字形蜿蜒绕过。北极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住户不足250家,人口900多,与一个名叫伊格娜恩依诺的俄罗斯小村隔江相望。这个纬度高达53°的小村庄,是国内观赏北极光和极昼胜景的最佳处,堪称“鸡冠”上的明珠。这里无霜期很短,夏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通常在-50℃以下。
我们进村来到一家乡村旅馆,听说这里有火炕,我们一拥而进。精明的老板赶紧抱来劈柴棒子为我们烧炕。谁知,炕没烧好,反倒弄了一屋子烟。原来,忙乱中老板忘了打开烟道门。尽管被呛得鼻涕眼泪直流,我却觉得别有情趣。
也许老板高兴我们的到来,火炕竟被烧过了头,尤其我睡的地方更是“重灾区”,半夜我就被烫醒了。辗转反侧,不知过了多久,忽闻隐隐传来鸡鸣声。
“一唱雄鸡天下白”,北极村天亮得格外早,大约四点半就全亮了。世代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北极村人,未必有闻鸡起舞的习惯,可我们这群外地人却纷纷起身了。
清晨游江滩
晨曦微露,朝霞灿烂,老天还算给面子,可就是风不小,呼呼作响。尽管把带来的秋衣全加上了,可还是冷。
直到这时我和年兄才惊讶地发现,北极村其实很特别。既有集镇般的古街道,也有零散的旧民居,很难形成南方那种“村”的概念。木楞房无处不在,但砖混结构的新房子也不少。水泥马路宽而直,有的甚至带有马路牙子,一望而知,这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马路两边,随处可见筑着篱笆,围着栅栏,挂着招牌、灯笼,独门独户的农家饭店。而且,村里还在大兴土木,兴建异域风格的豪华饭店。
迎着太阳的路是村东一条滨江大道,走不多远,忽见路边有副鄂伦春风情雕塑。—位武士般的鄂伦春汉子头戴皮帽,身着甲胄,右手执长弓,左手扶在“北极人家”的木牌上,注视着右前方,脚边是三条形态各异的猎狗。整个雕塑古朴粗犷,风情浓郁,人物造型威武阳刚,栩栩如生。这种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雕塑,内地十分罕见,我不禁心中一动,连忙招呼年兄与之合影留念。
别了风情睢塑,翻下堤坡,走过一座陈旧的木板吊桥,我们来到江滩边。
脚下的黑龙江乃中国第三大河,全长4300多公里,眼下正是枯水期,江面并不宽阔,江水清澈,水流平缓,沙洲时现。我与年兄漫步在满是鹅卵石的江滩上,目光不时投向对岸。
岸那边早被当年病入膏盲的“大清”拱手送人,目前是俄罗斯地盘,只见山峦蜿蜒起伏,植被茂密苍翠,却不见人烟。此情此景,让我想起那个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就是它把黑龙江这条内河变成界河的。恩格斯说,沙俄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毋庸讳言,任何人走到这里都难免心情复杂。我们默默走过一段后,年兄忽然提议:“我们捡几块石头带回去吧!”
作家年兄是个有心人,他的提议触动了我,让我想起拙文《邂逅“望夫石”》里曾引用过的话,“石不能言最可人,可人之石最能言”。是的,我们是该在这里捡几块石头回去了。也许,我们这趟北极村之游,最珍贵的纪念品,就是北极村边黑龙江畔的几块石头啊。
我们在江滩上,捡起几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龙江石”带在身上。返身上岸,走不几步便来到北极广场。这里是北极村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面积堪比半个足球场,地面铺着大理石,临江处有座写意的椭圆形石碑,碑高2.8米,正面刻有“神州北极”四个鲜红大字。此碑与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遥相呼应,是“北极”的—个象征。
上午秀“找北”
上午的游程是“找北”。这里的“找北”饱含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祖国的最北点,二是看看那里有多少个“北”。据介绍,“找北”是这个季节游北极村的重头戏。
用过早餐,包车司机自告奋勇当导游,并用电话帮我们喊来电瓶车。“找北”之处在北极洲景区,距村里约两公里,电瓶车载着我们一路奔北而去。
沿途视野十分开阔,举目四望,只见左边(西、南)是迤逦妩媚的七星山,右边(东、北)是温顺秀美的黑龙江,山与水之间,是一块平坦的黑土地。这就是北极村的地貌全景了。
我暗忖,山水怀抱的这片沃土,该是千百万年前形成的一小块冲积平原吧?那么,是谁最先发现它,并与之共命运的呢?显然是至今生活在这里的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这些靠渔猎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先辈,凭着勤劳、勇敢和智慧,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开垦了这片处女地。
电瓶车停在“最北一家”处,下车后我们随着司机过吊桥,来到“北极洲”。
“北极洲”是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一块沙洲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呈枣核形,有木板吊桥与陆地相连接。
登上北极洲,不几步迎面就是玄武广场。“玄武”在道教中意谓北方,也指北方的神,因而玄武广场中心设有神龟灵蛇的雕塑。鼓状大理石座基上,一条粗壮机敏的小龙缠着—个憨态可掬的神龟嬉戏,不少游客争相与之合影。
玄武广场再往北不远,也有一个广场。司机说,那里就是著名的“金鸡之冠”了,我们不由得兴奋起来。
去往“金鸡之冠”的路上,我们发现荒地里盛开着几株野花,花瓣粉黄,杆茎细长,虽说零零星星,却是此地难得一见的风景。
一会儿,我们来到“金鸡之冠”广场。只见广场上耸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雕塑,十分壮观:四根擎天方柱呈“八”字形斜插于四方,自下而上渐次收拢,下端牢牢抓住大地,顶头托着一方硕“玺”——金印,“印钮”为一南向昂首神龙。近前,抬头探看“玺”文,乃阳刻篆体“金鸡之冠”四字。如此造型,其寓意不难解读:“玺”是权力象征,“柱”含威震之意,“龙”乃华夏代表,合起来便是此地已属神州,中国主权至上,神圣不可侵犯!
雕塑令人肃然起敬,揖别后大家仍频频回首——彰主权,壮国威,诚哉斯域!“再往下就该找北啦!”业余导游高声叫道。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沿着江边的木板路急急东去,不一会儿便远远看见一座不锈钢雕塑。那是一座“北”字形标志性建筑,高大而立体。近前一看,它实际由三个“北”字的半边构成,从中心呈120°角散射排列,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个“北”字。它的下面,立有一座三棱锥形钢塔,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此处的经纬度——东经122°20’43.48’’,北纬53°29’52.58’’。这个塔尖,就是中国金鸡版图的“最北点”了。
日近中午,我们匆匆结束了北极村之游。要说不虚此行,有所收获的话,毫无疑问当首推“找北”。因为它不仅让我意识到了个人“找北”,更让我想到了民族的、国家的“找北”。个人“找北”事小,民族、国家“找北”事大:地理版图“找北”易,精神思想“找北”难;患难之时“找北”易,太平盛世“找北”难……呜呼,哪一个曾经辉煌过的王朝,最后不都是倒塌在找不着“北”的迷途之中?
别了,雄鸡一唱天下“北”!
所谓“北极村”,乃“雄鸡”版图上最北端的—个临江小屯,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中俄界河黑龙江在这里自北转东呈“7”字形蜿蜒绕过。北极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住户不足250家,人口900多,与一个名叫伊格娜恩依诺的俄罗斯小村隔江相望。这个纬度高达53°的小村庄,是国内观赏北极光和极昼胜景的最佳处,堪称“鸡冠”上的明珠。这里无霜期很短,夏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通常在-50℃以下。
我们进村来到一家乡村旅馆,听说这里有火炕,我们一拥而进。精明的老板赶紧抱来劈柴棒子为我们烧炕。谁知,炕没烧好,反倒弄了一屋子烟。原来,忙乱中老板忘了打开烟道门。尽管被呛得鼻涕眼泪直流,我却觉得别有情趣。
也许老板高兴我们的到来,火炕竟被烧过了头,尤其我睡的地方更是“重灾区”,半夜我就被烫醒了。辗转反侧,不知过了多久,忽闻隐隐传来鸡鸣声。
“一唱雄鸡天下白”,北极村天亮得格外早,大约四点半就全亮了。世代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北极村人,未必有闻鸡起舞的习惯,可我们这群外地人却纷纷起身了。
清晨游江滩
晨曦微露,朝霞灿烂,老天还算给面子,可就是风不小,呼呼作响。尽管把带来的秋衣全加上了,可还是冷。
直到这时我和年兄才惊讶地发现,北极村其实很特别。既有集镇般的古街道,也有零散的旧民居,很难形成南方那种“村”的概念。木楞房无处不在,但砖混结构的新房子也不少。水泥马路宽而直,有的甚至带有马路牙子,一望而知,这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马路两边,随处可见筑着篱笆,围着栅栏,挂着招牌、灯笼,独门独户的农家饭店。而且,村里还在大兴土木,兴建异域风格的豪华饭店。
迎着太阳的路是村东一条滨江大道,走不多远,忽见路边有副鄂伦春风情雕塑。—位武士般的鄂伦春汉子头戴皮帽,身着甲胄,右手执长弓,左手扶在“北极人家”的木牌上,注视着右前方,脚边是三条形态各异的猎狗。整个雕塑古朴粗犷,风情浓郁,人物造型威武阳刚,栩栩如生。这种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雕塑,内地十分罕见,我不禁心中一动,连忙招呼年兄与之合影留念。
别了风情睢塑,翻下堤坡,走过一座陈旧的木板吊桥,我们来到江滩边。
脚下的黑龙江乃中国第三大河,全长4300多公里,眼下正是枯水期,江面并不宽阔,江水清澈,水流平缓,沙洲时现。我与年兄漫步在满是鹅卵石的江滩上,目光不时投向对岸。
岸那边早被当年病入膏盲的“大清”拱手送人,目前是俄罗斯地盘,只见山峦蜿蜒起伏,植被茂密苍翠,却不见人烟。此情此景,让我想起那个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就是它把黑龙江这条内河变成界河的。恩格斯说,沙俄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毋庸讳言,任何人走到这里都难免心情复杂。我们默默走过一段后,年兄忽然提议:“我们捡几块石头带回去吧!”
作家年兄是个有心人,他的提议触动了我,让我想起拙文《邂逅“望夫石”》里曾引用过的话,“石不能言最可人,可人之石最能言”。是的,我们是该在这里捡几块石头回去了。也许,我们这趟北极村之游,最珍贵的纪念品,就是北极村边黑龙江畔的几块石头啊。
我们在江滩上,捡起几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龙江石”带在身上。返身上岸,走不几步便来到北极广场。这里是北极村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面积堪比半个足球场,地面铺着大理石,临江处有座写意的椭圆形石碑,碑高2.8米,正面刻有“神州北极”四个鲜红大字。此碑与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遥相呼应,是“北极”的—个象征。
上午秀“找北”
上午的游程是“找北”。这里的“找北”饱含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祖国的最北点,二是看看那里有多少个“北”。据介绍,“找北”是这个季节游北极村的重头戏。
用过早餐,包车司机自告奋勇当导游,并用电话帮我们喊来电瓶车。“找北”之处在北极洲景区,距村里约两公里,电瓶车载着我们一路奔北而去。
沿途视野十分开阔,举目四望,只见左边(西、南)是迤逦妩媚的七星山,右边(东、北)是温顺秀美的黑龙江,山与水之间,是一块平坦的黑土地。这就是北极村的地貌全景了。
我暗忖,山水怀抱的这片沃土,该是千百万年前形成的一小块冲积平原吧?那么,是谁最先发现它,并与之共命运的呢?显然是至今生活在这里的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这些靠渔猎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先辈,凭着勤劳、勇敢和智慧,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开垦了这片处女地。
电瓶车停在“最北一家”处,下车后我们随着司机过吊桥,来到“北极洲”。
“北极洲”是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一块沙洲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呈枣核形,有木板吊桥与陆地相连接。
登上北极洲,不几步迎面就是玄武广场。“玄武”在道教中意谓北方,也指北方的神,因而玄武广场中心设有神龟灵蛇的雕塑。鼓状大理石座基上,一条粗壮机敏的小龙缠着—个憨态可掬的神龟嬉戏,不少游客争相与之合影。
玄武广场再往北不远,也有一个广场。司机说,那里就是著名的“金鸡之冠”了,我们不由得兴奋起来。
去往“金鸡之冠”的路上,我们发现荒地里盛开着几株野花,花瓣粉黄,杆茎细长,虽说零零星星,却是此地难得一见的风景。
一会儿,我们来到“金鸡之冠”广场。只见广场上耸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雕塑,十分壮观:四根擎天方柱呈“八”字形斜插于四方,自下而上渐次收拢,下端牢牢抓住大地,顶头托着一方硕“玺”——金印,“印钮”为一南向昂首神龙。近前,抬头探看“玺”文,乃阳刻篆体“金鸡之冠”四字。如此造型,其寓意不难解读:“玺”是权力象征,“柱”含威震之意,“龙”乃华夏代表,合起来便是此地已属神州,中国主权至上,神圣不可侵犯!
雕塑令人肃然起敬,揖别后大家仍频频回首——彰主权,壮国威,诚哉斯域!“再往下就该找北啦!”业余导游高声叫道。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沿着江边的木板路急急东去,不一会儿便远远看见一座不锈钢雕塑。那是一座“北”字形标志性建筑,高大而立体。近前一看,它实际由三个“北”字的半边构成,从中心呈120°角散射排列,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个“北”字。它的下面,立有一座三棱锥形钢塔,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此处的经纬度——东经122°20’43.48’’,北纬53°29’52.58’’。这个塔尖,就是中国金鸡版图的“最北点”了。
日近中午,我们匆匆结束了北极村之游。要说不虚此行,有所收获的话,毫无疑问当首推“找北”。因为它不仅让我意识到了个人“找北”,更让我想到了民族的、国家的“找北”。个人“找北”事小,民族、国家“找北”事大:地理版图“找北”易,精神思想“找北”难;患难之时“找北”易,太平盛世“找北”难……呜呼,哪一个曾经辉煌过的王朝,最后不都是倒塌在找不着“北”的迷途之中?
别了,雄鸡一唱天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