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可以视为一种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为目标,以多种形式的项目或者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活动组织模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合理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将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组织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课题。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十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研究性学习无疑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合理地将研究性学习同以往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并系统地阐述问题可能比正确解答问题要更加重要。”和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现代教学理念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之外,同样十分重视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在情境中合理引出学习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疑问,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唯有如此,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1]。
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例,结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笔者利用一段故事材料进行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过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埃及人也不知道金字塔的确切高度。有一次泰勒斯到埃及游历,当地人急忙请求泰勒斯帮忙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泰勒斯来到了一座金字塔旁边,在阳光的照射下,他进行了全面观察。接着,他让助手在同一时间测量出了自己的身高和影子的长度,以及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然后经过简单的计算,他很快就得出了金字塔的具体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泰勒斯向人们讲解了这种计算方法涉及的知识原理……对于这个故事,很多学生也产生了疑问,不明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高度。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的意愿,这也为学习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 创新合作探究的途径
审视长期以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发现,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的闭塞、问题的狭隘、思路的局限。而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形式来看,由于研究性课题通常会超过教材的相关内容,单一个体的作用往往难以产生最优化的效果。所以为突破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障碍,教师应该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往往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2]。
一般来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形式。第一,开放式。在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会设定统一的研究主题,小组的研究主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后提出,各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是互不重复的。由于存在这种差异性,所以小组选题的领域十分广泛,研究成果通常也丰富多彩。第二,半开放式。统一设定一个内涵丰富的总研究主题,如“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学生需要在总主题的指引下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具体的研究。第三,集中式。经过交流之后得出一个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的研究。之后学生要交流自己的学习思想、方法与经验。通过不同活动形式的合理搭配,给每个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以及提高合作意识的平台与机会,促进了学生认知、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均衡发展。
3 优化知识探索流程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学习过程则是通过学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同化与顺应。”为了促进学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整体优化。同时,从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长期观察来看,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课题式的研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题式研究程序的优化与改进。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将其划分为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应用阶段。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程序的优化,可以将以上几个研究阶段进一步细化。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冲突阶段:现象观察—背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立题讨论。建构阶段:提出假设—实验调查—收集资料—探究分析。应用阶段:资料整理—深化总结—成果展示—心得交流—成果评价。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适当突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环节。总之,只有不断对知识探索的流程进行优化,才能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毋庸置疑,学生的参与情况往往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无论何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习得方法与知识,开发学生创新意识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施恰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手段,以此为更多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与平台。唯有如此,才能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时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而且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于是,完成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下任意选择一种很难直接测量高度的物体,并尝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不同性质测量其高度。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设计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大部分学生都在自身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联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1).
[2]蓝柳峰.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讀写算,2018(29).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课题。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十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研究性学习无疑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合理地将研究性学习同以往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并系统地阐述问题可能比正确解答问题要更加重要。”和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现代教学理念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之外,同样十分重视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在情境中合理引出学习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疑问,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唯有如此,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1]。
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例,结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笔者利用一段故事材料进行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过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埃及人也不知道金字塔的确切高度。有一次泰勒斯到埃及游历,当地人急忙请求泰勒斯帮忙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泰勒斯来到了一座金字塔旁边,在阳光的照射下,他进行了全面观察。接着,他让助手在同一时间测量出了自己的身高和影子的长度,以及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然后经过简单的计算,他很快就得出了金字塔的具体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泰勒斯向人们讲解了这种计算方法涉及的知识原理……对于这个故事,很多学生也产生了疑问,不明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高度。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的意愿,这也为学习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 创新合作探究的途径
审视长期以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发现,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的闭塞、问题的狭隘、思路的局限。而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形式来看,由于研究性课题通常会超过教材的相关内容,单一个体的作用往往难以产生最优化的效果。所以为突破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障碍,教师应该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往往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2]。
一般来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形式。第一,开放式。在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会设定统一的研究主题,小组的研究主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后提出,各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是互不重复的。由于存在这种差异性,所以小组选题的领域十分广泛,研究成果通常也丰富多彩。第二,半开放式。统一设定一个内涵丰富的总研究主题,如“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学生需要在总主题的指引下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具体的研究。第三,集中式。经过交流之后得出一个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的研究。之后学生要交流自己的学习思想、方法与经验。通过不同活动形式的合理搭配,给每个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以及提高合作意识的平台与机会,促进了学生认知、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均衡发展。
3 优化知识探索流程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学习过程则是通过学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同化与顺应。”为了促进学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整体优化。同时,从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长期观察来看,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课题式的研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题式研究程序的优化与改进。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将其划分为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应用阶段。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程序的优化,可以将以上几个研究阶段进一步细化。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冲突阶段:现象观察—背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立题讨论。建构阶段:提出假设—实验调查—收集资料—探究分析。应用阶段:资料整理—深化总结—成果展示—心得交流—成果评价。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适当突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环节。总之,只有不断对知识探索的流程进行优化,才能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毋庸置疑,学生的参与情况往往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无论何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习得方法与知识,开发学生创新意识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施恰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手段,以此为更多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与平台。唯有如此,才能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时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而且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于是,完成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下任意选择一种很难直接测量高度的物体,并尝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不同性质测量其高度。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设计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大部分学生都在自身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联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1).
[2]蓝柳峰.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讀写算,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