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周晚期至东周之初是早期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受西周晚期社会政治变动的影响,该时期的历史表述产生了诸多重要变化。其一为表述主题发生转变,由原来侧重表述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转而侧重贵族家族或诸侯功业等主题,开东周诸侯国史述作之风。其二为历史表述的内容与主旨渐趋丰富多元。西周衰亡刺激时人反思历史,审视时政,开始就历史动因提出不同的解释模式,实即私人述史的一个开端。其三为述作群体扩大,人数较多的中下级贵族及普通士阶层开始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部分贵族士大夫摆脱旧观念的约束,就历史与政治发表看法或讴歌
【机 构】
:
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
: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出战国竹书文献与早期史学源流研究”(2017QY018);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9FRGG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周晚期至东周之初是早期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受西周晚期社会政治变动的影响,该时期的历史表述产生了诸多重要变化。其一为表述主题发生转变,由原来侧重表述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转而侧重贵族家族或诸侯功业等主题,开东周诸侯国史述作之风。其二为历史表述的内容与主旨渐趋丰富多元。西周衰亡刺激时人反思历史,审视时政,开始就历史动因提出不同的解释模式,实即私人述史的一个开端。其三为述作群体扩大,人数较多的中下级贵族及普通士阶层开始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部分贵族士大夫摆脱旧观念的约束,就历史与政治发表看法或讴歌主君,"君子作歌"之风由此而起,实为春秋家史兴盛局面的滥觞。
其他文献
在国民革命时期,吴江乡镇小报《新黎里》《新盛泽》随着办报者加入国民党而呈现出革命化的色彩。孙中山逝世和"五卅惨案"以后,《新黎里》和《新盛泽》聚焦由国民党主导的吴江本地的悼念、声援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以国民党员为主的地方人士在两报上发表评论、刊登函电、提倡国货,起到了宣传革命、宣传国民党的作用。作为地方报,《新黎里》和《新盛泽》通过构建呈现本地革命活动、供本地人发声的革命化舆论空间,推动了地方政治氛围的革命化,其作用是大城市的主流报刊所无法替代的。
清代西南边疆田赋虽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不大,但关系国计民生,事涉边疆安全与稳定发展。清廷对其财政治理主要表现在应对灾荒与战乱的田赋蠲缓、减轻民众赋税负担的普免积欠和整治田赋征缴积弊。1799-1911年清廷蠲缓云南田赋总额近乎免除该省17年田赋之额征,其中荒田赋额占蠲缓总额的95%,且历经多年未能规复。户部认为外省田赋征缴积弊严重,清廷因此加强财政治理,在西南边疆推行钱粮征信册制度,但受多种因素困扰,实行十年收效甚微。尽管地方官员多否认田赋征缴积弊,但西南边疆普遍存在土地清丈未行、册籍缺失不实、制度执行走
20世纪20年代欧陆留学派盛极一时,到40年代已分化为德奥留学派与法比瑞留学派。德奥留学派在留德派领袖朱家骅的引领下,积极谋求资源,拓展影响。1942年年初,在朱家骅的支持下,西南联大教授洪谦创办《学术季刊》,聚集留德奥学人开展学术活动。相似的教育背景涵育共同的价值观,留学资源不但构建学人交往的认同基础,还成为缔结人际网络的重要渠道。朱家骅执掌国民党组织部及教育部时期,留德奥学人颇受重用,渐成一脉,乃至20世纪40年代末有舆论称"朱家骅派"已成为一股政治力量。
1913年,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地狱门峡谷事件"造成了加拿大弗雷泽河严重的鲑鱼危机。随着渔业科学研究的推进,渔业科学家和管理者先后将"洄游通路受阻""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作为鲑鱼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在此认知基础上,他们通过疏浚河道、严控捕捞、修建鱼梯、改建水坝以及拯救小种群鲑鱼等方式治理鲑鱼危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鲑鱼种群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弗雷泽河鲑鱼危机及其后的治理充分表明,科学的渔业管理不仅是治理渔业资源危机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实现渔业资源保护的正确选择。
1930年至1934年间,夏鼐治学方向经历了三次转向,从社会学转到中国近代史,进而转向考古学。夏鼐早年治学领域的三次转向,对其学术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夏鼐治学转向既有时代背景,亦有家族文化、永嘉区域文化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形塑了夏鼐早年治学的学术风格。夏鼐早年治学思想,为其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是其整体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中期,咖啡与茶传入北美殖民地后,从昂贵的消费品发展成为大众饮料。然而,到北美独立革命前夕,北美人民掀起了反茶浪潮,将茶看作英国压迫的象征,茶的消费因此受到冲击;相反,咖啡被北美人民视为爱国和自由的象征,咖啡馆在北美独立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北美人民反对《印花税法》的斗争、波士顿倾茶事件后的抵制英货运动、大陆会议的筹备以及保证大陆军取得革命胜利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因此,咖啡在美国独立后深受美国人民喜爱,喝咖啡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北美独立革命前后,茶和咖啡所具有的不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夏曾佑不仅是清末"新史学"思潮的主要参与者,还是"古史辨运动"的"导其源"者。简要言之,在"古史辨运动"的学术历程中,无论是"东周以上无史论"与"层累说"的提出,还是《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宋王偃的绍述先德》《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撰写,均在一定程度上导源于夏曾佑的"新史学"之作--《中国历史教科书》。这一历史事实可以为当下的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
近百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万历朝鲜之役的研究历程,呈现出这样的特征:由不受重视到重视;由受严重政治干扰到追求严谨的学术研究;由只关注参战的明朝将士对到战争的全面认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研究者不多、学术专著少、研究成果以专题论文为主;重在叙述史实、排比史料。进入新世纪以后,涌现一批研究者,全方位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采用东亚视野、新文化史的解读方法,全面推进本论题的研究,学术活动日渐融入国际学术的阵营之中。未来对这场战争的研究,还有相当广阔的学术空间,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颇具学术底蕴、全面系统阐述这场战争的中文
上古中国西部族群多源于氐羌,其酋豪曰"大",死则火葬,灵魂"登遐"升至山上(祖山)谓之"天"。甲金文"天"字即"大"上加一横或圆圈,表示在上、上面、神灵之意,是以又有"天在山中"之说。文献如《墨子》《荀子》《吕氏春秋》等记载西方羌戎之人对于被俘本身并不特别担忧,最为担心的是死后灵魂能否"登遐"升天,即回归祖山圣地,此即西部族群的"敬天"传统。上古人认为族与族之战也是神与神之争,因此东方殷人、夷人西征夏、周要"射天"、射山、搏木偶"天神"。这个习俗远可追溯到尧时的羿
一、本刊是河南大学和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新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社会史、城市史、乡村史、文化史、海洋史、台港澳研究等方面的优秀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