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FIPAUT8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速度逐渐加快,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只有积极思考问题,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才能学好初中数学知识,才能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述了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和优势,并提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42-02
  长期以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学习效率不高,数学综合素养也很难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要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解决,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主要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流程依次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生成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学习问题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不需要教师直接为学生呈现问题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更加牢固。
  2   问题导学法的优势
  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有如下优势:
  第一,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至少为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教师只进行一定的补充。在内容方面,学生探究的问题均为教学的重点问题,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学习能力[1]。
  第二,通过探究解疑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问题导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学习中能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
  3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引入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为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活跃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创设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发展建模能力与想象能力。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视频,创设小明与妈妈去银行存取钱的动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小明妈妈在银行存了4000元的一年定期存款,到期后取出2000元购置家具,剩下2000元与利息一起再存一年定期。由于今年存款利率与去年相同,到期后能够领2640元,请试着计算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这种动画形式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自身的联想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也能学会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2]。
  如教师在完成“等腰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后,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8 cm,底边长6 cm,请计算其周长。学生能够轻松计算出答案,接下来教师可在这道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否独立设计一些创新型题目呢?”学生在分析与思考后,能够设计出以下题目,“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2 cm,腰长为8 cm,请计算其底边的长度。”“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2 cm,请计算其底边长度范围。”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习题进行改编,有利于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全身心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逐步形成创新精神。
  3.3  引导学生思考,突破学习难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課堂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并有所收获。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困难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对相关数学概念与原理做到举一反三,不仅能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让学生根据题目将方程列出来。“树苗刚种植时高度为40 cm,每周可以长高5 cm,计算树苗长到1m高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难度并不大,学生在简单分析后能够列出方程40+5x=100,通过计算得出x=12。之后教师可提高问题的难度,“长方形球场周长为310 m,长与宽之差为25 m,请计算球场的长与宽。”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能够列出方程,设宽为x m,4x+50=310,先将宽计算出来,再计算长。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节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仅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3.4  注重归纳总结,培养抽象思维   为保证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等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学问题,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便于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问题,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打牢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
  如在讲解“直线L1:y=mx+b1与直线L2:y=mx+b2(b1≠b2)的圖象的关系”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①将函数 y=2x+1与 y=2x的图象分别画出来;②认真观察图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作出判断;③对一次函数y=3x+1与y=3x?4图象位置关系进行判断;④归纳并总结一次函数y=mx+b1与 y=mx+b2(b1≠b2)两个图象的关系。上述四个问题难度依次提升,对于问题①和问题②,可以指定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来回答,问题③和问题④可由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3.5  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分析数学知识,并积极动手和动脑,增强体验感[4]。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在经历理解、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环节后,既能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也能达到锻炼数学思维的目的。
  如为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解决“如何测量树的高度?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河的宽度?”等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并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完成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具体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应用问题导学法,以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适时渗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传胜.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25).
  [2]蔡小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9).
  [3]彭惠清.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8).
  [4]崔发成.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
其他文献
【摘 要】为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教育對数学教学的要求日益严格,要求数学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类比推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即对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规律及属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以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为基础,重点分析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标准,从学生的数学基础、社会参与、实践精神、创新意识、自我反思五个角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分别用不同的课堂提问形式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建构生活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启发多元思考、挖掘不足之处,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谈到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时提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高考命题相应地也从传统的重知识技能,向重观察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转变,而数列中的并项求和法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涉及,无疑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三道例题由浅入深地探索
期刊
【摘 要】高阶思维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思维。在数学学科中,高阶思维体现为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需要付出持续努力的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复杂思维。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阶思维作为数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复杂思维,自然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众多教师均展开了对高阶思维培养的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数学高阶思维。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发展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本文以“问题—互动”式教学为基础,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问题—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希望在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预习是指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所发起的预先学习活动。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学习能力、所学内容预先分析学习任务,进而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入手,探究教师应如何发起高效、长期的预习指导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20-02  数学课程不仅要求教师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涉及很多概念,主要有机械运动、机械效率、压强、力、密度等,理解这些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为其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整合理论是由学者马西娅·C·林提出的一套教学理论,该理论注重促进学生形成连贯的科学理解,包含诱出想法、添加想法、辨分想法、反思与整理想法等环节。本文基于这些环节探讨相关的
期刊
【摘 要】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提炼概念内涵,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应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一直在改革和创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初中物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实现教学创新成为物理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一大难题。本文中,笔者概述了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应如何实现教学创新,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课是八年级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浮力相关概念时经常产生混淆。本文尝试将“问题导学”的模式贯穿课堂各环节,以问题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6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