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医学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摄精神是“养生之本”。我国古代医家在养神益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调情志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太过则分别损害相应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日常生活中,怒、忧、悲、恐等不良刺激不时而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既不使其太过,又不使其持久,做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而不能恣意任性,纵情发作。要牢记《孙真人卫生歌》:“世人欲知卫生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心胸豁达,乐观开朗,遇事不怒,七情适度,是智者养生之道。
慎劳神《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的焦躁不安,思虑重重,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正如《彭祖摄生养性论》说:“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还要注意防女色,做到“嗜欲”不使太过,“淫邪”不能动心。因为,“耳听淫声,目睹邪色,更伤其神。”
不贪得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享乐而心劳力绌,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
寻寄托《寿亲养老新书》说:“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提出发展兴趣爱好是消除孤僻郁闷的好办法。有好琴棋者,有好书画者,有好古玩者,有好禽鸟者,有好花木者,各以嗜好寻求,自得其乐。充实的业余生活,使精神有了寄托,能“乐以忘忧”,修身养性,全神延寿。
重养性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人们只要重视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无疑有益于养神增寿。
〖编辑:安然〗
调情志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太过则分别损害相应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日常生活中,怒、忧、悲、恐等不良刺激不时而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既不使其太过,又不使其持久,做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而不能恣意任性,纵情发作。要牢记《孙真人卫生歌》:“世人欲知卫生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心胸豁达,乐观开朗,遇事不怒,七情适度,是智者养生之道。
慎劳神《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的焦躁不安,思虑重重,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正如《彭祖摄生养性论》说:“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还要注意防女色,做到“嗜欲”不使太过,“淫邪”不能动心。因为,“耳听淫声,目睹邪色,更伤其神。”
不贪得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享乐而心劳力绌,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
寻寄托《寿亲养老新书》说:“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提出发展兴趣爱好是消除孤僻郁闷的好办法。有好琴棋者,有好书画者,有好古玩者,有好禽鸟者,有好花木者,各以嗜好寻求,自得其乐。充实的业余生活,使精神有了寄托,能“乐以忘忧”,修身养性,全神延寿。
重养性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人们只要重视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无疑有益于养神增寿。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