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当前,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时期,生态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挖掘、宏扬、构建丽水特色生态文化,可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化 内涵 构建 丽水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同时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早在1999年时,丽水就开始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丽水的生态环境质量一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第一市”。 2008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和民众自觉地保护环境的行动等,率先促成了丽水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生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由特定的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构成的文化体系,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具体来说,丽水的宝剑文化、青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摄影文化等都是基于丽水这一区域环境,基于丽水的生态文化,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丽水这一文化特色。按照文化的层次理论,生态文化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
1、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
表层文化是那些有能为人所见,能为人所切身感受的有具体的形状、声音等的直观形象与景观特色等客观存在物,它同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相协调,有以自然环境为载体的自然景观,如丽水的青山绿水蓝天,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有以建筑、器物等为载体的人文景观,以及利用当地资源而生产的产品,如“丽水三宝”、绿色农产品,以及与自然相统一的建筑,如古村落、古民居等。表层文化虽以物质形态存在,但体现了丽水民众有关生态的理念、观念、精神等。
2、处于中层的制度文化
亦称行为文化,是区域理念文化的社会表现。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行为必须用一定制度来加以规范与约束,大量的组织制度更是行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行政文化、企业文化是主体,当然,民众的素质、伦理,及具体的善待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都是重要方面。在生态文化的这一层面,其中作为地方管理机构的政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来管理和规范企业的清洁生产,引导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参加到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3、处于深层的观念文化
理念文化被称为“原文化”,它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核心价值,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遗传密码,因而它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原动力,更是一个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化的此种层面,丽水精神(勤劳质朴、坚忍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就是内核,是这一区域内生态文化的高度概括,是丽水人民世代在生活的环境下形成的独特区域文化的本质体现。
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由外及内的分布形成了它的系统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生态文化的完整体系。
二、丽水生态文化的特点
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追求,它受历史条件、地理位置、民族等因素的影响,生态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到一时一地,其表现形式也有相对的差异性。
1、生态文化具有历史阶段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逐步认识和深化的结果,大致经历了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善待自然的过程,这也大致是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形成与完善过程。经历了反复实践与认识,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随着科技进步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提高,确立经济社会与生态融合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道路。丽水生态文化的发展,从当初原始、朴素的环境理念,如根据季节的不同,不乱捕动物,不乱砍伐植物等,运用堪舆学理论来选基造房等,发展到现在一整套生态伦理道德观、生态环境价值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绿色消费观。
2、生态文化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由于各地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由此来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形成了与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丽水获得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表现为人们利用自然、改善自然的生态文化在现实中的最佳典范。另外,丽水盆地地带,还有“桑基鱼塘”这一生产方式。
3、生态文化具有历史的累积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中,都具有朴素环境意识与环保理念。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生态文化不是一下子突然产生的,而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其它文化的优秀之处,不断地丰富与充实自身,由粗浅而不断深入,并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文化体系。这从丽水一些村落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三、构建丽水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做好丽水生态文化的传承
一是挖掘丽水传统生态思想。丽水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通过发掘和整理文化遗产,以利于宏扬。二是加强传统生态文化理论的研究。通过理论的总结和提升,为丽水的生态建设和保护,达到经济与生态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三是确立民众的生态理念与生态观念。通过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与途径,教育民众逐步确立和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并在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加强丽水生态文化的创新。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态文化。
2、建立丽水特色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是保障,一种价值理念必须通过建立道德体系乃至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实行。从“德”的角度来看生态文化,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法则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准则,并自觉遵守与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当“德”不至于能约束人的行为时,就需要从更深的层次上,从“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化,那就是动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处于一种相对合理的状态。当前,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10多部法律,30多项环境法规。从丽水的层面出发,当前就是贯彻落实好这些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应有作用。同时,丽水是“中国生态第一市”,更需要有一整套适合丽水生态文化建设的高标准行为规范,在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
3、大力发展丽水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
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项具有光明前景、极大市场的朝阳产业。当前,要充分发挥丽水的生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作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学作品和生态艺术作品,做大做强山水文化、“丽水三宝”等物质文化产业,也要发展显示悠久历史和文化名人、养生文化、丽水摄影文化、木玩动漫等精神文化产业。充分利用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这一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态文化产业,丰富生态文化产品,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丽水的生态旅游走向全省全国,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城市品牌。
参考资料
1、林红梅.生态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文化,2009
2、龚建文.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江西日报(南昌),2011-03-07
[关键词]生态文化 内涵 构建 丽水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同时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早在1999年时,丽水就开始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丽水的生态环境质量一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第一市”。 2008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和民众自觉地保护环境的行动等,率先促成了丽水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生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由特定的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构成的文化体系,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具体来说,丽水的宝剑文化、青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摄影文化等都是基于丽水这一区域环境,基于丽水的生态文化,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丽水这一文化特色。按照文化的层次理论,生态文化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
1、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
表层文化是那些有能为人所见,能为人所切身感受的有具体的形状、声音等的直观形象与景观特色等客观存在物,它同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相协调,有以自然环境为载体的自然景观,如丽水的青山绿水蓝天,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有以建筑、器物等为载体的人文景观,以及利用当地资源而生产的产品,如“丽水三宝”、绿色农产品,以及与自然相统一的建筑,如古村落、古民居等。表层文化虽以物质形态存在,但体现了丽水民众有关生态的理念、观念、精神等。
2、处于中层的制度文化
亦称行为文化,是区域理念文化的社会表现。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行为必须用一定制度来加以规范与约束,大量的组织制度更是行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行政文化、企业文化是主体,当然,民众的素质、伦理,及具体的善待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都是重要方面。在生态文化的这一层面,其中作为地方管理机构的政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来管理和规范企业的清洁生产,引导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参加到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3、处于深层的观念文化
理念文化被称为“原文化”,它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核心价值,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遗传密码,因而它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原动力,更是一个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化的此种层面,丽水精神(勤劳质朴、坚忍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就是内核,是这一区域内生态文化的高度概括,是丽水人民世代在生活的环境下形成的独特区域文化的本质体现。
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由外及内的分布形成了它的系统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生态文化的完整体系。
二、丽水生态文化的特点
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追求,它受历史条件、地理位置、民族等因素的影响,生态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到一时一地,其表现形式也有相对的差异性。
1、生态文化具有历史阶段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逐步认识和深化的结果,大致经历了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善待自然的过程,这也大致是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形成与完善过程。经历了反复实践与认识,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随着科技进步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提高,确立经济社会与生态融合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道路。丽水生态文化的发展,从当初原始、朴素的环境理念,如根据季节的不同,不乱捕动物,不乱砍伐植物等,运用堪舆学理论来选基造房等,发展到现在一整套生态伦理道德观、生态环境价值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绿色消费观。
2、生态文化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由于各地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由此来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形成了与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丽水获得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表现为人们利用自然、改善自然的生态文化在现实中的最佳典范。另外,丽水盆地地带,还有“桑基鱼塘”这一生产方式。
3、生态文化具有历史的累积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中,都具有朴素环境意识与环保理念。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生态文化不是一下子突然产生的,而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其它文化的优秀之处,不断地丰富与充实自身,由粗浅而不断深入,并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文化体系。这从丽水一些村落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三、构建丽水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做好丽水生态文化的传承
一是挖掘丽水传统生态思想。丽水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通过发掘和整理文化遗产,以利于宏扬。二是加强传统生态文化理论的研究。通过理论的总结和提升,为丽水的生态建设和保护,达到经济与生态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三是确立民众的生态理念与生态观念。通过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与途径,教育民众逐步确立和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并在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加强丽水生态文化的创新。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态文化。
2、建立丽水特色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是保障,一种价值理念必须通过建立道德体系乃至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实行。从“德”的角度来看生态文化,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法则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准则,并自觉遵守与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当“德”不至于能约束人的行为时,就需要从更深的层次上,从“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化,那就是动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处于一种相对合理的状态。当前,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10多部法律,30多项环境法规。从丽水的层面出发,当前就是贯彻落实好这些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应有作用。同时,丽水是“中国生态第一市”,更需要有一整套适合丽水生态文化建设的高标准行为规范,在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
3、大力发展丽水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
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项具有光明前景、极大市场的朝阳产业。当前,要充分发挥丽水的生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作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学作品和生态艺术作品,做大做强山水文化、“丽水三宝”等物质文化产业,也要发展显示悠久历史和文化名人、养生文化、丽水摄影文化、木玩动漫等精神文化产业。充分利用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这一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态文化产业,丰富生态文化产品,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丽水的生态旅游走向全省全国,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城市品牌。
参考资料
1、林红梅.生态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文化,2009
2、龚建文.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江西日报(南昌),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