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93年开始将物流管理专业列入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在过去十几年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至少有200所以上已经设置了物流相关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在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物流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物流实践教育的缺位使得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缺乏专长及特色、教学与市场需求偏离,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上均无法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为此,本文结合高校教学实践,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兼具文科和工科专业特点,实践性强是其专业性质的体现。因此,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是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备环节。但近几年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工作岗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未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在我国文科和绝大多数理科的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理论教育比重远大于实践教育,仅仅是将实践教育作为理论教育的一个补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仅仅占到总体的15%左右,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高校学历教育对于实践环节的不重视。除了教学经费不足,难以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相关的设备外,主要原因在于高校领导和教师未能在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总认为高等学校是教学单位,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教学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的物流实验室
在国内的多数高校中,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院,又是后发展的专业,因此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中,一般与管理学的其他专业共享,包括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资源,缺少专业的物流实验室。同时,自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潮,使得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物流教学设备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人均拥有的实验设备数、人均实验室面积等逐年降低。物流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受资源限制往往难以开展,或者在低水平上开展,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就可见一斑了。
(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相比于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的课程实验,物流专业的课程很少开设课程实验。如同大部分的文科专业,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等内容,形式单一。尽管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展开,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应有所增加,如课程实验、项目实践等实践教学形式逐渐写入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多以分散实习为主,缺乏周密的安排、系统的计划和实用的内容,致使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四)实践教学基地层次低、功能弱,实践效果难达要求
为了能使高校物流专业在校生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也丝毫不敢懈怠。相关专业负责人及其学院领导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与生产企业、物流公司展开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但由于企业缺乏思想上的认同,在实际开展中,这些实习基地仅仅提供学生参观物流工作场所、工作流程等简单的教学内容,功能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在校生数量多,实习基地数量有限,致使设计类、操作类的实习内容在实习基地中开展的难度更大。显然,由于实践教学基地层次低、功能弱,学生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最终导致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当前物流工作岗位的要求。
(五)专业物流师资数量少,开课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专业的物流人才非常有限,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物流人才则更少。目前,高校物流专业的中坚力量多数是由相近学科的教师组成。尽管近几年高校培养了一批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但缺乏相应的物流实践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课程开课难度相对较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迟迟难以上升。
二、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能力要求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物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最初的分销领域、军事后勤领域演变为目前全球三大新经济之一。与此同时,物流的复杂程度也与日俱增,供应链一体化、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虚拟物流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滋生。生意盎然的物流行业,给物流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无限憧憬,但也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本人认为,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1.理论分析能力;2.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物流系统问题解决能力;3.物流属性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4.综合物流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所示,理论分析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物流系统问题解决能力是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基础能力,如同能力三角图的两个支点,它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创新能力是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能力,可谓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来源实践;而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终极目标是利用物流这一对象作用于社会,并贡献于社会。因此,提高对于物流属性的认知以及对于物流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是所有能力的目标。四项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物流人才的能力系统,只有全面掌握思想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物流行业的需求。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四项能力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培养。首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展系统分析的重要教学环节。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其运行规律具有多变性。而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深入理解物流管理理论,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实践教学是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人类创新的本质在于解决未来面对的社会问题,可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实践教学尤其是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深入认识物流活动及其运行规律的重要平台,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物流活动、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能力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显得尤为迫切,而实践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也就更为凸出。
三、能力导向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提高教学质量尽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教学课时确实是一个客观的约束。显然,没有充足的教学课时,连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都无法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空谈。目前,物流专业基本归属于管理学院,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置、课时的分配比例基本与管理类专业遵循同样的标准,约占总课时的15%。但由于物流专业具有部分工学的性质,从能力导向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目前高校物流专业中约15%的实践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认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区别于一般的管理类专业高校,应重新修改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二)增加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部分原因是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足。在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中,没有物流管理实验室的情况不在少数,没有实习基地的情况也很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是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首先,学校应通过多渠道融资,例如与企业合作、争取教学经费的方式,建立物流专业实验室。其次,高校应走出校园,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努力建好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物流活动,认识物流运作规律的平台,提供关于物流的直观认识。再次,学校还应在校内建立模拟实习基地,以补充校外实习基地在数量上的不足。
(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方式的单一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是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为此,从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就专业培养的要求,贯彻实践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首先,应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和实施启发式、自助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如开展课堂讨论、撰写读书报告、小组学习法等,将实践性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其次,组建以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物流实践协会组织,定期开展物流实践活动,如物流专题研讨会、物流知识竞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第三,以实验室及软件教学系统为载体,进行模拟生产实习,通过在虚拟物流公司扮演角色,熟悉物流业务的流程及其操作程序;第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实习基地,分期分批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丰富,形成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真实场景实习与模拟场景实习互补的现代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由于学生及教师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疏于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经常出现提早下课和大面积旷课等现象。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加强过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情形下,教学管理者首先应同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协调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规定一次实践教学的课时不应超过3课时;其次,应根据实践课时,精心设计每一次实践课的内容,并根据实践平台、实验设备条件,提前做好班级分组;第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可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与班干部间的分工协作,实施自我管理,有效提高过程管理的质量;第四,推行双指导老师制,赋予校外指导老师过程管理的权限,进一步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既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也不尽合理,通常的考核方式都是交一篇物流管理实习报告、物流管理实验报告等。众所周知,制度决定行为,考核机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从具体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首先,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应兼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适当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全过程学习,让期末考试成绩水到渠成,而不是成为期末的精神负担;其次,改变单一考核方式,增加物流管理实习内容答辩、实习报告电子化、物流技能操作式考核等考核方式,从而丰富考核方式;第三,实践教学考核还应从校内指导教师单一评价制度逐步转变为以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多方评价的考核方式,并加大校外实习单位的考核力度,同时要善于吸收企业员工业绩考核方式方法,从而改善考核方式,真正实现以考核促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语
从当前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可见,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与综合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当前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于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一、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兼具文科和工科专业特点,实践性强是其专业性质的体现。因此,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是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备环节。但近几年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工作岗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未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在我国文科和绝大多数理科的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理论教育比重远大于实践教育,仅仅是将实践教育作为理论教育的一个补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仅仅占到总体的15%左右,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高校学历教育对于实践环节的不重视。除了教学经费不足,难以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相关的设备外,主要原因在于高校领导和教师未能在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总认为高等学校是教学单位,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教学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的物流实验室
在国内的多数高校中,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院,又是后发展的专业,因此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中,一般与管理学的其他专业共享,包括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资源,缺少专业的物流实验室。同时,自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潮,使得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物流教学设备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人均拥有的实验设备数、人均实验室面积等逐年降低。物流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受资源限制往往难以开展,或者在低水平上开展,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就可见一斑了。
(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相比于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的课程实验,物流专业的课程很少开设课程实验。如同大部分的文科专业,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等内容,形式单一。尽管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展开,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应有所增加,如课程实验、项目实践等实践教学形式逐渐写入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多以分散实习为主,缺乏周密的安排、系统的计划和实用的内容,致使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四)实践教学基地层次低、功能弱,实践效果难达要求
为了能使高校物流专业在校生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也丝毫不敢懈怠。相关专业负责人及其学院领导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与生产企业、物流公司展开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但由于企业缺乏思想上的认同,在实际开展中,这些实习基地仅仅提供学生参观物流工作场所、工作流程等简单的教学内容,功能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在校生数量多,实习基地数量有限,致使设计类、操作类的实习内容在实习基地中开展的难度更大。显然,由于实践教学基地层次低、功能弱,学生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最终导致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当前物流工作岗位的要求。
(五)专业物流师资数量少,开课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专业的物流人才非常有限,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物流人才则更少。目前,高校物流专业的中坚力量多数是由相近学科的教师组成。尽管近几年高校培养了一批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但缺乏相应的物流实践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课程开课难度相对较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迟迟难以上升。
二、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能力要求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物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最初的分销领域、军事后勤领域演变为目前全球三大新经济之一。与此同时,物流的复杂程度也与日俱增,供应链一体化、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虚拟物流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滋生。生意盎然的物流行业,给物流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无限憧憬,但也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本人认为,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1.理论分析能力;2.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物流系统问题解决能力;3.物流属性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4.综合物流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所示,理论分析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物流系统问题解决能力是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基础能力,如同能力三角图的两个支点,它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创新能力是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能力,可谓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来源实践;而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终极目标是利用物流这一对象作用于社会,并贡献于社会。因此,提高对于物流属性的认知以及对于物流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是所有能力的目标。四项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物流人才的能力系统,只有全面掌握思想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物流行业的需求。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四项能力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培养。首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展系统分析的重要教学环节。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其运行规律具有多变性。而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深入理解物流管理理论,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实践教学是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人类创新的本质在于解决未来面对的社会问题,可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实践教学尤其是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深入认识物流活动及其运行规律的重要平台,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物流活动、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能力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显得尤为迫切,而实践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也就更为凸出。
三、能力导向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提高教学质量尽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教学课时确实是一个客观的约束。显然,没有充足的教学课时,连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都无法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空谈。目前,物流专业基本归属于管理学院,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置、课时的分配比例基本与管理类专业遵循同样的标准,约占总课时的15%。但由于物流专业具有部分工学的性质,从能力导向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目前高校物流专业中约15%的实践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认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区别于一般的管理类专业高校,应重新修改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二)增加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部分原因是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足。在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中,没有物流管理实验室的情况不在少数,没有实习基地的情况也很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是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首先,学校应通过多渠道融资,例如与企业合作、争取教学经费的方式,建立物流专业实验室。其次,高校应走出校园,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努力建好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物流活动,认识物流运作规律的平台,提供关于物流的直观认识。再次,学校还应在校内建立模拟实习基地,以补充校外实习基地在数量上的不足。
(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方式的单一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是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为此,从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就专业培养的要求,贯彻实践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首先,应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和实施启发式、自助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如开展课堂讨论、撰写读书报告、小组学习法等,将实践性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其次,组建以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物流实践协会组织,定期开展物流实践活动,如物流专题研讨会、物流知识竞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第三,以实验室及软件教学系统为载体,进行模拟生产实习,通过在虚拟物流公司扮演角色,熟悉物流业务的流程及其操作程序;第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实习基地,分期分批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丰富,形成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真实场景实习与模拟场景实习互补的现代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由于学生及教师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疏于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经常出现提早下课和大面积旷课等现象。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加强过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情形下,教学管理者首先应同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协调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规定一次实践教学的课时不应超过3课时;其次,应根据实践课时,精心设计每一次实践课的内容,并根据实践平台、实验设备条件,提前做好班级分组;第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可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与班干部间的分工协作,实施自我管理,有效提高过程管理的质量;第四,推行双指导老师制,赋予校外指导老师过程管理的权限,进一步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既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也不尽合理,通常的考核方式都是交一篇物流管理实习报告、物流管理实验报告等。众所周知,制度决定行为,考核机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从具体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首先,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应兼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适当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全过程学习,让期末考试成绩水到渠成,而不是成为期末的精神负担;其次,改变单一考核方式,增加物流管理实习内容答辩、实习报告电子化、物流技能操作式考核等考核方式,从而丰富考核方式;第三,实践教学考核还应从校内指导教师单一评价制度逐步转变为以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多方评价的考核方式,并加大校外实习单位的考核力度,同时要善于吸收企业员工业绩考核方式方法,从而改善考核方式,真正实现以考核促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语
从当前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可见,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与综合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培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当前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于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